王淑萍,汪 鹏,洪 琪,徐惠惠,刁 笑
(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利用人体骨骼结构自然通道,对患者腰椎的稳定结构无破坏,具有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短的优点。手术体位有侧卧位与俯卧位,其中侧卧位不影响患者呼吸及方便麻醉监测,可实现术中患者与医生的互动,[1]。本文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手术侧卧位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40例经皮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6~82岁,平均(47.42±2.45)岁;突出节段:腰L3/4节段2例,L4/5节段12例,L5节段6例。研究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6~83岁,平均(46.56±2.14)岁;突出节段:腰L3/4节段3例,L4/5节段11例,L5节段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侧卧位精细化围术期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术前护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该手术方式的科学性、安全性及必要性,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多给予安抚及鼓励,消除不良情绪,同时向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治疗自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术前准备C臂机、高清录像仪、一次性吸管、11号尖刀、双腔冲洗管、一次性射频刀及主机。嘱咐患者保证充足睡眠;术前4小时禁食,2小时禁饮。
(2)术中护理:①巡回护士配合:检查患侧下肢标记情况,患侧下肢的对侧上肢建立静脉通路,便于管理。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台上所需要的手术物品。合理放置手术仪器,详细记录术中冲洗量。术中行C臂机透视时,帮助升降手术床,根据医用X线防护要求严格执行,减少不必要的X线暴露。正确连接冷光源、摄像机等,对各项参数进行调节。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嘱咐患者深呼吸,给予心理支持,缓解不适及疼痛。做好防水工作,调节室内温度及湿度,从而防止低体温现象的出现。②器械护士配合:对术中使用的椎间孔镜器械进行管理,防止跌落,并检查器械的完整性,以防异物遗留体腔。做好局部麻醉药物的管理,在容器上粘贴药物便签,严格区分药物名称及浓度,以防混淆。嘱咐医生将冲洗液引入脑科薄膜的积水袋中,以防溶液外流污染切口。注意手术器械的保养及维护,分类放置手术器械中的光源线、摄像线,与巡回护士共同检查及清点,准确核对各个环节[2]。③体位护理:患者侧卧位摆放时严格遵循90°侧卧位摆放标准及原则,不应过度牵拉神经、肌肉及骨骼,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摆正体位后检查体位对术中X线的透视是否造成影响。患侧下肢在上,健侧在下,90°上侧卧于手术床,头部垫上一软枕,腋下垫一腋垫。下侧上肢平放在托手架上并放一软垫,其高度以患者舒适度为宜,防止臂丛神经及血管受压,双臂与身体成直角摆放,以防过度外展。侧卧位时,应对放于下面的肩峰侧面,肱骨外上髁,髂前上棘,股骨外上髁,外踝等部位,加强保护,在骨隆突处加垫软垫,并询问病人的感受,及时调整软垫位置,确保手术中病人的舒适度。
自制护理舒适度调查表,分为非常舒适、基本舒适及不舒适,舒适度=(非常舒适+基本舒适)/总例数×100%。
利用SPSS 20.0,计数资料(n/%)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舒适度为95.00%,对照组舒适度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比较[n(%)]
经皮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手术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该手术需要的仪器繁杂多样,增加手术配合难度,进而对临床护理人员的配合提出了较高要求[3]。侧卧位是经皮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手术患者常用体位,在手术过程中,除术前心理护理、器械准备,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的配合外,也需要加强侧卧位摆放位置的护理,从而提高患者舒适度与护理效果。本次数据显示:经皮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手术实施侧卧位精细化护理后可获得较高舒适度。
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患者实施侧卧位精细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