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静,韩建笠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泰州 225300)
不稳定型心绞痛己经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多采用β2受体激动剂,容易引起心肌缺血,加重心绞痛[1]。笔者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阻肺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男20例,女18例,年龄54~81岁,平均(67.05±5.14)岁;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55~80岁,平均(66.87±4.8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接受氯吡格雷联用特布他林,氯吡格雷片以口服方式给药,剂量为75 mg,1次/d。特布他林以雾化的方式给药,剂量为5 mg,2次/d。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接受护理干预服务:(1)康复护理干预:护士落实岗位交接工作,帮助病患洗漱、整理床上用品,让病患感受到温暖的治疗环境,病情稳定之后,指导病患了解并且学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技术。(2)自我护理能力干预:注重自我连续护理技能的培训,在入院的时候,指导病患学会自我照顾技能、环境管理技能;在患者住院过程中,指导病患了解心理调控方式、膳食干预与运动锻炼方案、护理记录技能等;出院的时候,应该针对的自我护理技能进行培训,保持科学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正面心态,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2]。(3)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和病患形成良性的交流关系,掌握疾病的相关理论、要点、预期,了解康复病例,改善病患的消极心理,让患者对战胜病魔始终保有充足的信心。基于病患的个人特征,采取幻灯片、宣传册等措施,强化知识宣教[3]。和患者家属多多沟通,争取社会第三方的支持,使得病患在充满温暖与关爱的环境下接受治疗,以积极、正向的情绪与态度接受治疗,改善预后。
(1)临床效果:无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并没有明显减小的变化,静息心电图也并未改善,甚至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有效: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的程度为50~80%,心电图示ST段改善0.5~1.0 mV;显效:心绞痛发作率减小≥80%,心电图示ST段回升超过1.0 mV。
(2)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测评表(QOL)评估,分析护理之前与之后情绪、日常生活技能、社会活动状况等各个层面,测评表中总共包括35个问题,以4级评分制进行评估,若是4分则表示最差,若是1分则表示最好。
采用SPSS 23.0分析,分别采t检验和x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检验水准为0.05.
患者的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临床效果的对比情况[n(%)]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抑郁、焦虑情绪、自我管理技能、社会活动情况等分数都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对比情况()
表2 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对比情况()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日常生活的能力 25.11±1.05 0.35±1.05社会活动的情况 12.15±0.64 20.62±0.38抑郁心理的状况 14.11±0.62 26.11±0.85焦虑心理的状况 12.58±1.25 23.96±0.34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并且致死率相对较高,患者产生不安、紧张等消极心理的几率较高。若是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往往病情较为严重,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得患者形成良好的保健观念,这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是非常有益的,还能够显著改善预后[4]。护理干预可以使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的各项体征及症状得到改善。血压的稳定性也能够因此提升,减小心率及发作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