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顺静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重庆 401147)
牙体牙髓病主要表现为牙齿硬组织的病变,常见形式包括龋齿、根尖周病、牙齿感觉过敏症、牙髓组织疾病等。牙体牙髓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造成心理状态发生改变。应该深入了解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变化,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争取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牙科焦虑症(DA)是指患者在口腔疾病治疗期间出现的紧张、忧虑以及害怕心理;DA患者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对治疗的耐受性下降、敏感性显著增高以及逃避治疗等。影响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严重情况下可能引发护患纠纷。
造成牙体牙髓病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家庭教育问题。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经常通过“拔牙”达到恐吓的目的,会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并影响依从性。(2)躯体的严重不适。牙体牙髓病所产生的疼痛持续且难以忍受,很多患者往往在饱受牙齿疼痛折磨后到医院就诊,对医疗干预的期望值极高,希望通过科学的医疗操作而改善自身的身体不适[1]。(3)部分不正规操作所产生的误伤、不慎言行、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所引发的医疗卫生事件等都会影响患者的信心,导致患者在求医期间出现不良情绪。
患者会根据同事、亲朋之间的口述,对牙齿口腔疾病治疗出现错误认知以及恐惧心理。所以在临床护理期间,需要强化对此类患者的心理引导干预,在患者入院之后注意评估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倾听患者诉,针对不良情绪采取针对性的引导方法,加快患者负性情绪改善。黄喜云[2]在研究中认为,牙体牙髓病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疼痛,通过开展心理引导,可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优化SAS与SDS评分。张莉[3]也认为,在牙体牙髓病患者护理期间,需要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作为重点内容,要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安慰,并对脾气暴躁患者保持充足的耐心,这样才能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
从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来看,当患者在忍受躯体疼痛到医院就诊之后,希望自己能得到院方第一时间的治疗。但是目前医院的患者数量多,再加之患者初次就诊不适应医院环境、其他患者因为病症折磨而发出的声音等,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部分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差,担心院方的医护水平,导致不良情绪发生[4]。针对此类问题。重视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绍医院在治疗牙体牙髓病所取得的经验与成绩;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治疗效果做预测,并向患者阐述术中配合的方法。护理人员通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方丹苗[5]等研究发现,在牙体牙髓病患者护理期间,良好的护患沟通是提高护理效果的关键,将健康宣教纳入到沟通过程中,使患者了解医院的就诊进度,并通过饱满的热情,做好就诊指导,转变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可加快患者不良情绪改善;针对急于求治的患者,也应该做好沟通说明,这样才能避免患者出现不良情绪。
很多患者在入院时都会出现错误心理,需要针对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护理引导,最终达到改善负性情绪的目的。例如,很多患者对牙体牙髓病的治疗期望值过高,如针对前牙缺损患者,在采取填充治疗后虽然可以改善症状,但是不能满足患者的对美观的需求;部分患者的病情复杂,辗转于各个医院之后,希望到我院获得更有效的治疗,但是在实际上,患者患牙情况不容乐观,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6]。针对此类患者,需要加强对患者错误心理的干预,例如护理人员通过视频、图片宣教的方法,介绍牙齿美容填充是一种恢复牙齿外形的方法,但是填充树脂的颜色与牙齿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颜色、外形与真牙类似,但是不可能完全相同,并向给患者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提高接受能力。田秋[7]也认为在牙体牙髓病患者护理中,需通过健康教育的方法做到答疑解惑,消除患者对临床治疗的错误看法。
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当前临床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该合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用多种心理干预手段来加快患者不良情绪改善,这样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为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