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计算机、通信、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在水利上的应用,推动水利技术进步、创新、变革,实现水利领域内部融合与其他多领域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實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创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关键词:“互联网+水利”;信息技术;发展应用
一、 引言
“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水利”将向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速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汇聚水利发展要素的创新力量,对推动行业变革转型,大幅提升水利公共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使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迈进,互联网为水利行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二、 “互联网+水利”发展应用的意义
通过促进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领域的融合发展,使节约水更高效,水资源配置更合理,水更安全,实现行业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三、 “互联网+”在水利行业的发展应用
计算机、通信、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水利行业融合进一步加深,发展应用也趋于频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数据应用于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配置是水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大数据应用于流域总水量、资源量平衡、供需水量平衡定性分析,实现水资源量质效综合控制的一体化配置是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应用性软件应用于流域整体模拟模型综合计算、多目标分析、水循环过程机理的模拟、复杂水库群系统调控等,能提质增效,为流域综合决策提供参考。
(二)信息检索应用于水利工程档案管理
传统的非数字档案管理,资料数量多,信息量大,占用文件柜、资料室等空间,查找时却很难找到所需资料,如将数据库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充分发挥数字信息查找准确高效的优点,节约空间储备,通过准确、全面关键字设置快速检索查找信息。能有效解决档案管理中的困难。
(三)移动互联应用于河流管理
由于河流流域范围广,涉及时间、空间、人员较多、污染源复杂等原因,污染源的溯源追踪一直是河流管理的难点,虽然已建立河长制,但是还是存在信息量大,部门沟通不畅等问题,通过移动互联建立群众、管理部门、管理对象之间畅通的渠道,实现信息互享,可有效缓解问题,目前一些地区已在试点巡河系统应用,但应用效果亟待体现。
(四)物联网应用于水利系统线上管理
物联网应用于水利设施的现代化管理是发展的趋势,在水利工程线上管理中,应用计算机、通讯、大数据技术对信息采集、处理、执行工作加以优化与替代,节约劳动力,减少工程运行成本。如:防汛抗旱监测预警系统、蔬菜基地自动喷灌系统、供水工程自动上水系统等。
(五)网络短视频应用于技术培训服务
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关系着水利的健康发展,但我州很多地区缺乏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管水用水现代化程度不高,传统网络培训耗时好力,利用网络短视频技术,将新知识点、新技术、新应用筛选、推广到现代管理人员,可高效提升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当然推广中也应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六)互联网金融促进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
以往水利工程投资大多以政府投资为主,但随着市场的多元化,以及供水终端的个性化供水需求增加,政府投资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多渠道融资方式逐渐在水利行业中推行,将互联网金融与水利工程项目结合,是将来水利行业发展的趋势,如发展众筹水利等。
四、 “互联网+”与水利发展应用中存在问题
“互联网+”与水利发展应用在现阶段取得了一些成果,效益初显,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通讯基础设施不完善
水利项目大多处于边远山区,山区通讯基础设施不完善,移动网络和光纤网络未完全覆盖项目,基础设施短板制约着“互联网+水利”的融合发展。
(二)应用中建设和维护成本高
现阶段由于某些技术还不完善,水利设施推行自动化程度不高,很大原因在于水利自动化设施单价高,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很多设备还处在推广阶段。
(三)缺乏应用技术高级人才
软件开发还存在短板,一些软件因为智能化程度不高,适用性不强,可操作性不强而饱受诟病。
(四)网络与实体的差距影响实际判断
由于网络技术的局限,实体与网络存在一定的失真现象,如照片、视频等由于拍摄角度、光线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需与实体联合进行分析。
五、 结语
“互联网+水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于目前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的新领域。“互联网+”实现了行业间的跨界开放与融合,我们也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打破传统观念壁垒,进行自我革新,杜绝传统孤岛式发展,将创新思维贯穿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节约、管理等方面,在灌溉、供水、防洪、生态、景观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步工作中建议:(1)继续推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硬件与软件的开发,为“互联网+水利”融合发展奠定基础;(2)通过重塑商业模式、革新业务体系、构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顺应“互联网+”发展模式的大潮,实现行业的经济转型与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实现行业良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静.论“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做好水利经济发展规划.
[2]王浩,游进军.中国水资源配置30年[J].水利学报,2016,47(3):265-271.
作者简介:
杨亚丽,贵州省黔南州西部开发服务中心(黔南州经济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