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丹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一场全面的改革。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重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改进,结合对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对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对学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的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和价值逐渐显现出来,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旧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显露出来弊端,这个时代的进步和改革的步伐。要想不被这个时代所抛弃,不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一定要有所改革,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对学策略一定要在数学课堂当中有所改变,跟上新时代的脚步。
一、对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应用意义
学习型教学模式的好处就在于是生本位的教学,学生在课堂当中占据更多,学生可以在课堂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让他们的积极性得以调动。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互补的学习,还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做到更加深入,不仅仅停留在表面。除此之外正确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来进行学习和互动,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将他们拉近,更加互相了解,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对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科学进行分组
科学有序的分组是进行一切教学的一个首要前提,分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和记忆,学习兴趣耗尽,因此要采用以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之上,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只有通过科学的教学团队,才能够实现这一共同的目标。
(二)明确学习任务
实施学习型教育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明确教学任务是实施学习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前提。只有当目标明确后,教师的教学方案才能设计到最合理的状态。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在确定教学任务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学习型教学模式的重点:
1.问题和困难
在设计教学任务的过程绝对不是无重点的,老师要在教学的时候为学生提取出课程的重点。在讲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这节课的过程中,老师为学生设计一个任务,“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深入探究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思维上的发散
老师要做的,与其说是领导,倒不如说是给学生留空间。老师带给学生的应该是思考的空间和宏观的思考体系,以及思考后的思维上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注意结合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顺势给学生提一些恰到好处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老师可以与课堂上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适时地给学生抛出一个小问题:“五个苹果吃了两个还剩几个?”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发散,而不是将思维框在一个小框架里。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思考,这是一个谁都无法替代的过程和步骤。老师要做的只是引导,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越俎代庖,让学生产生对老师过分依赖的心理。
(三)创设最为有效地学习情境
在教学过程当中是应当讲究策略的,很多时候学生不爱学习,教学就相当于是一个老师和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这是为什么所有的教师在毕业之前都会进行心理学的修学,正是因为他们需要攻克学生的心理关键点。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抓住学生心理的重点部分.激起他们的兴趣,这才是情景构建的最终目的。
(四)教學情境的创设应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
教学情境可以分为问题情境、竞赛情境、故事情境等多种形式,在教师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适用,无论教师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该从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并将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体验场景并设定具体的情境。
三、结束语
通过前文所讲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在教学过程当中讲求策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学习虽然是一个直截了当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中间是没有一条捷径的。只要做到审时度势的设计方法,可以让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有所提高,无论是站在老师的立场上还是学生的角度中,这都将是一个极大的进步。运用正确的策略来进行学习和教学,同时达到双方效率的最大化,这是教育界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伟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56-557.
[2]曾海燕,浅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