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颖
(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发展新型工业化提出以来,很多学者对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提出自己的见解,任保平从7个方面解读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不同点,其中包括新型工业化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以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1]简新华等在指出传统工业化的不足之后,提出新型工业化的10个特点,主要包括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集约增长为主,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机械化与就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适度同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对外开放,政府导向和市场推动等。[2]尽管不同学者见解各异,但对于新型工业化的最权威解释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结构优化的工业化道路。
西藏由于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特殊性,工业化发展相对滞后,毛阳海等利用钱纳里等用人均GDP对工业化阶段的判定,提出西藏新型工业化正处于初级阶段。[3]还有很多学者提出西藏新型工业化正处于初级阶段的结论,但大多数学者对于西藏新型工业化所处阶段评价都是基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不足。本文以新型工业化内涵为基础,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西藏新型工业化所处阶段给出综合评价。
西藏新型工业化具有特殊性,毛阳海等重点强调西藏新型工业化发展“一个特色”的内涵,具体表现为注意高起点跨越式发展,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重视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推动资本来源多样化,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等6个方面。[3]
西藏新型工业化具有广泛性,张培刚指出工业化进程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即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4](P101)结合张培刚教授的分类方法,西藏新型工业化的发动因素包括原有工业基础,较丰富的资源条件,信息化发展浪潮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制约因素包括人力资本不足,科技创新薄弱,城乡差距大,生态环境脆弱等。
本文结合西藏新型工业化的特殊型和广泛性,借鉴吴宏伟[5]设计的指标体系和中南大学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研究中心相关观点,总结出西藏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由工业化水平、科技创新、经济效益、资源环境、经济效益、人力资源、农业现代化等7个一级指标下属23个二级指标构成。
为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可比性,数据主要来源为《西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对于不能从年鉴中直接获取,但是能获得相关数据的指标值,参考相关年鉴数据进行计算整理,例如城乡收入差距之比,每万人申请专利数等。
西藏地区数据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这是鲜少有学者对西藏新型工业化进程进行分析的原因,例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这一指标值,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分省(区、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等指标公报”中有除西藏以外各个省市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的相关信息披露,这就对我们的研究造成一定程度困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选择将这一指标删除,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指标体系的延续性,二是选择的算法,即使缺失一个指标也不影响西藏与其他省市的可比性。
对于少量数据缺失情况,笔者参考金勇进[6]提出的回归插补法和均值插补法对数据进行插补,其中本文数据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中2015和2017年数据采用回归插补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13和2015数值缺失采取均值插补法。
在测度新型工业化水平时,学者们常用的方法与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毛文娟等[7])、模糊评价法、熵权法。这些方法都各有优劣,本文借鉴谢春提出综合赋权法[8],该方法既能反映出决策者的主观意愿,又能客观测度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所确定的权重更加科学合理。
1、主观权重
主观权重赋值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明确问题后,把问题分解成若干层,第一层为目标层,即为新型工业化。
第三步:采用方根法计算单一准则下的各指标相对权重。具体步骤入下:
(1) 计算ωˉi,其中
(2)将ωˉi规范化,得到n;ωi即特征向量ω的第i项分量;
(4)一致性检验,为避免使用判断矩阵出现判断上不一致的情况,引入一致性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选取一致性指标CR=CI/RI,其中对于1~15阶的判断矩阵,RI值可以查表得到。当CR≤0.1时,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要求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5)计算各层指标对目标的合成权重,从而确定单项指标的主观权重,记为ai。
2、客观权重确定
客观权重由因子分析法获得,通过因子分析法,并用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进行旋转,获得旋转后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再用各因子中的方差贡献率乘以每个指标的得分系数,把各因子对应的相乘结果相加,取绝对值,所得结果即为客观权重,记为βij。
表1:西藏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
表2:2009-2018年西藏新型工业化综合指数及各方面指数
3、综合权重确定
根据前面所获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采用乘法合成归一法获得综合权重,公式为
4、综合指数计算
本文采用综合评分法中的简单线性加权法计算综合指数,公式为其中对于正向Pj为第j个指标的“实际值/标准值”,实际值越大则最后得到的综合指数越大;对于逆向指标Pj=标准值/实际值,实际值越大所得综合指数越小。本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逆向指标,其余全部为正向指标。
本文主观权重运用MATLAB计算,客观权重运用SPSS计算,利用前文所述方法所得权重(见表1)。
利用计算综合指数的方法得出2009-2018年西藏新型工业化综合指数及各方面指数(见表2)。
国内对于新型工业化水平的划分标准基本统一,即地区新型工业化综合指数为0.6以下,说明该地区新型工业化处于初级阶段,出于0.6-1之间新型工业化处于中级阶段。
由表2可以看出,2009-2018年间西藏新型工业化综合指数稳步上涨,2009-2014年一直处于新型工业化初级阶段,2015开始进入新型工业化中级阶段,截至2018年综合指数上涨到0.8322。除科技创新和经济效益外各分指标在近十年间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信息化水平指数,近十年间增长两倍之多,并于2018年(0.2902)超过工业化水平指数(0.2042),成为对综合指数影响最大的分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在近十年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展现出缓慢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0.0117下降为2018年的0.0204,这个值得我们注意,除此之外,科技创新指数没有呈现出上涨趋势,一直在0.01左右波动,处于较低水平,这两个分指标始终是所有分指标中指数最低的两个。
表3:2009-2018部分年份西藏工业化水平指标
工业化水平指数稳步增长,从2009年的0.1118上涨到2018年的0.2042,逐年增长速度基本稳定在6%左右。人均GDP稳步且高速增长,但距离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城市化率缓慢增加,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但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依然突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保持稳定,但比例较低。
表4:2009-2018部分年份西藏科技创新指标
科技创新指数基本在0.01左右波动,数值较小且无明显增加趋势,是新型工业化短板。专利申请方面,人均专利数虽然展现出缓慢且波动上升趋势,但专利申请量仍然很少。高技术产业所占GDP比重展现出下降趋势,说明西藏高技术产业相对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科技人员不足,且科学技术研究经费所占比例较低。
表5:2009-2018部分年份西藏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数展现出下降趋势,这也是7个一级指数中唯一下降的指数,说明西藏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对于市场适应程度下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下降明显,这说明西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用资产创造效益水平不高,市场适应力低。
资源环境指数波动上升,从2009年的0.0141上涨到0.0204,其中2017年(0.0189)出现短暂下降。这是由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出现小幅下降所致。工业废物利用率(2009年1.79%,2017年1.83%)并无明显增长,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新型工业化标准为95%,可见西藏工业废物利用情况仍需进一步提升。
表6:2009-2018部分年份西藏人力资源指标
人力资源指数不断攀升,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教育投入及在校大学生数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报纸数基本稳定在每百人每天有报纸18份左右,是一个合理数值。
表7:2009-2018部分年份西藏信息化水平指标
信息化水平指数高速发展,从2009年的0.0933到2018年的0.2902,增长几乎两倍,得益于全国信息化水平飞速发展,西藏网络覆盖率和移动通信率在近十年间也有质的飞跃,但由于西藏地理和交通限制西藏人均邮电业务量进步相对较慢,仍需进一步提升。
农业现代化指数逐渐增长(2009年0.0713,2018年0.1618),近十年间翻一番,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从农村非农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比重(2018年34%)可以看出,西藏的农村居民对于农业的依赖程度较大,这不利于西藏新型工业化发展。
基于西藏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和资源环境特殊性,西藏新型工业化路径不能照搬其他省市,西藏新型工业化路径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和资源环境的适应性。结合前文定量分析,给出如下建议:
2019年虽然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达到54%,而发达国家要求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70%以上,因此,西藏还要继续发展第三产业。截至2018年西藏网络覆盖达到89%,移动电话使用率已达到90%,信息化基础建设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还要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西藏传统农业及手工业,积极开展“互联网+”工业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拓宽特色农业产品和民族手工制品销售渠道。
西藏目前人力资本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西藏高等教育普及度低,使得很多农村劳动力没有办法向城镇转移;二是现有人力资本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所需人力成本契合度低,西藏生源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就业,内地生源毕业生不愿意选择西藏就业。大力发展就业培训,对西藏地区农牧民进行就业培训,帮助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发展职业教育,吸引西藏以外优秀劳动力进藏工作,此外还要对西藏院校进行改革,以西藏高校为基础,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培养高质量人才。
西藏新型工业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经济水平低,而是因为城乡发展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收入之比大,城乡统筹发展是促进西藏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西藏地理环境和人员分布特殊性,西藏农民拥有生产要素有限,仅有生产要素常常面临恶劣自然环境所带来的高风险,因此,要切实提高西藏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降低农牧民人口数,努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另一途径是促进农村现代化和信息化,帮助农牧民拓宽收入途径而不仅仅依赖有限的耕地和牧场。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西藏的新型工业化一定要注意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从前文分析看,西藏工业废物利用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要提升西藏新型工业化发展要大力倡导循环利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体系,切实解决相对较高的排放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