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夫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日子里,看了襄阳作者的两本新作,一本是楚林的《诗经如画本草如歌》,另一本是九夕的《希望》。这两本书体裁不同,一本是散文,一本是小说,但同样好看。如果说楚林成功地写活了一群本草,那么,九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写活了一群人物,并让我们关注一个不能被遗忘的角落。
九夕把故事的场景安排在一个居民小区里,这是作家们很少涉及的领域。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生活在居民小区的小人物,这也是作家们很少描写过的形象。《希望》以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把这些小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为文学画廊增添了一批几乎被边缘化了的小人物形象。
瘫痪在床的李料是作者用笔较多的人物,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区居民。出外打工,因脚手架踩塌,从半空中摔下,摔成了残疾人,连自己翻身的能力都没有。妻子和母亲为了生计,一个在超市打工、一个到处捡破烂,他只能孤零零躺着,大小便失禁,脏得连家人都感到厌烦。他一度感到生不如死,曾经想到自杀。后来,在马千里等热心人和志愿者的帮忙下,终于走出困境,学会了自立,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李料的妻子三珍是一个斤斤计较,口无遮拦,嘴巴像刀子的女人。她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一事当前,首先考虑的是钱。李料住在医院里,打针她问要不要钱,发药她问要不要钱,换床单她问要不要钱,医生来察看病情她也问要不要钱。她还爱占小便宜,为了三百元钱,不惜冒充医闹家属,披麻戴孝替别人哭丧。她家是个被病号拖垮了的贫困家庭,花钱的窟窿眼太多,全家都得想办法挣钱补。而全家挣的这点钱,充其量只是毛毛雨,根本无法解决现实的困难。因此,“每掏一分钱,就跟割她肉似的”。她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护士护理李料,志愿者帮助李料,她都认为是“侍候”人。
作者用笔较多的还有问题青年黄毛。他“头顶着一撮黄毛,周围还挑染着几根,看一眼,一辈子就忘不掉。”黄毛没有正经工作,玩世不恭,痞痞赖赖,流里流气,父母拿他没办法。同时他又有正义感,看不惯那些只说空话不干实事的当权者,对他们敢于当面揶揄,冷嘲热讽。他还有侠义心肠,为朋友不惜两肋插刀,即使被关进监狱,也毫无怨言。
《希望》用力最大的人物当数绿岛公司推销员马千里。马千里是上海人,因负责推销保健食品和用品,被派到襄阳。做一个地方的推销员压力很大,完不成任务会有丢饭碗的危险。而且,这还不是主要的,更大的压力来自人们的误解,推销员常常被人视为骗子。马千里为了打开销售局面,煞费心机,方法使尽。一方面,他不得不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拉关系,投其所好。另一方面,他还得对付那些把绿岛公司视为敌人,企图置绿岛于死地的人和部门,有时甚至不得不采取一些不地道的手段。为了拉近和老年人的关系,赢得老年人的信任,他放低身段,组织人在小区路口做宣传,免费量血压,免费查血糖,举办公益健康讲座,组织老年人外出旅游。到老年人家里打扫卫生,趴在地板上把沙发底下也清扫得干干净净,而且只干活不吃饭,顶多喝一杯水,还是自带杯子,自带鞋套。他多次到李料家里,帮助李料翻身,换床单,给李料讲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帮李料学会谋生技艺。马千里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其初衷都是为了推销保健食品和用品,但在做的过程中却升华了人生,认识到生命中还有更有价值的东西可追求。《希望》塑造了一个有别于传统模式的保健产品推销员的形象。
除了以上人物,《希望》还写了社区服务中心护士肖娟,退休干部老甘,居民小区负责人赵主任,李料妈彭双菊等等,基本涉及了社区人物的形形色色和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他们身上,可以读到当今居民小区的枝枝叶叶。
九夕的家和她父母的家,分别在不同的居民小区。这为她体验小区生活,观察小区民情,塑造小区人物,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九夕笔下的人物,都浸润着居民小区的气息,闻得着居民小区的烟火,烙着居民小区的印记。《希望》就像一台戏,由这些鲜活生动的小人物,演绎出一幅幅小区生活的风情画。
《希望》中的人物都代表了居民小区生活的一个侧面,这些人物,有被人遗忘的,有让人忽略的,有被人误解的,有遭人歧视的。他们的生活虽然各有艰难,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失对生活的希望。
李料是属于被遗忘的一类。他打工致残在家,除了面对窗户以外,唯有等待妻子和母亲回来,为他清理大小便,帮他翻身,替他换床单。但他仍顽强地活着,在自己挣下第一笔钱(虽然只有两百元)的那一天,他的希望被重新点燃。
黄毛属于遭人歧视的那一类。他没有正当职业,玩世不恭却又嫉恶如仇,调皮捣蛋却又聪明能干,流里流气却又敢作敢为,一嘴的歪理邪说却也时有真知灼见。他怼那些只讲空话不干实事的干部:“天天坐办公室说忙忙忙,忙的啥玩意,一坐一天,沙发坐个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别人做了一点好事,还说风凉话”,“你们社区的老年俱乐部是啥玩意,麻将室、象棋室坐得满当当的;电脑室的电脑没联网,几百年没人开过机;图书阅览室里的书论斤称的,还落了一层灰,这是给谁看啊?保健器材倒是有一个——服务中心门口的滑梯,我晕,我没看到一个老头老太太去滑过,那些是给孙子装的,给孙子们玩的。”可谓针针见血,痛快淋漓。黄毛这类问题青年,无人关注会步入歧途,引导好了则能成为有用之才。
马千里属于被误解的一类。保健产品的销售对象主要是老年人。他从工作中体会到,这个社会当下最缺的是什么?关怀。谁最需要关怀?老人和残疾人。他知道自己不是圣人,是商人,想的是赚钱。但是,和李料这样的残疾人和老甘这样的留守老人相处久了,他倒是真想做一些慈善的事情。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没那么高尚,考虑的也不远,我只是觉得人不能光为了钱。一心为钱,那成了钱的奴隶。”正是这个不那么高尚的人,在社区里做了许多社区没有做或者没做好的事,他用自己的真诚,温暖了老人,挽救了病人。马千里说:“在大家都忙着为钱不择手段的时候,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我们没有实力与别人硬碰硬地抢,只能从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让保健品、保健器材这个行业正正规规,让人们乐意接受,并获得益处。”
龙顺社区负责人赵主任,作者给予他的笔墨并不多,却塑造了一个独具光彩的形象。这个角色很有典型性。“这几年只顾应付些日常的事务,消极的时候也想得过且过,每年总结也是很多事,一桩又一桩,洋洋洒洒万把字,其实掐头去尾的水分剔除,没干货。”但是,在马千里和志愿者的感召下,他在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着手做一个社区主任应该做的事。“我这也快退休了,很多人到了这个有点尴尬的年龄,不思进取,求个安稳,全身而退。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再不做点实事,也没机会了啊!为什么不抓住在位的最后时光,为老百姓做点好事?退一步说,这次就是真的有些啥事非要我来扛,我也认了。”一轮黯淡多年的夕阳,终于在快要落山的时候,迸射出耀眼的霞光。
《希望》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它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更为可贵的是它的社会价值。《希望》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索和关注的问题。比如:像小说中李料这样因病因祸致残致贫的家庭,在社区并不是个案。对待这样的贫困家庭,农村有一对一的精准扶贫计划。那么对小区中的这类家庭,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精准扶贫计划,也让他们走出贫困?李料呼吁:“我需要被精准扶贫,你们能不能找居委会,让他们来对我精准一下。”三珍无奈地说:“咋不找,每次找就是给点米面,过年过节才给点油。只能精准到温饱,还能精准到哪?”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退休老人越来越多。这些老人很多都生活在社区里,跟小说中的老甘一样,子女远在他乡,老人留守家庭,面对四壁,无人说话,无人照料,生活、精神都存在诸多问题。对这些社区老人,应该采取一些什么办法,让他们的老年不再寂寞,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跟老龄化密切相关联的是老年人的保健问题。这些年,做保健的公司和从业人员越来越多,泥沙俱下,不乏坑蒙拐骗者。但他们之中确实也有像马千里这样有良心的经营者。他们真心实意地想为老年人的保健做点有益的事。我们能不能变误解为理解,变歧视为重视,变设障为疏导,变打压为扶持,让保健产品从业者不再受歧视,让保健产品行业健康发展,帮助老人科学使用保健产品,在增强老人体质,提高他们的免疫力上做点事情呢?
还值得我们重视的是黄毛这样的问题青年。像黄毛这种学校、单位、家庭“三不管”的青年,到了社区后由谁来管?
《希望》的末尾写到了居民小区和志愿者队伍。鼠年春节前后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御战,更彰显了居民小区和志愿者不可替代的作用。居民小区是整个国家肌体中最基层的细胞,上面说到的种种工作,最终都要到居民小区落实,由这个细胞来消化。因此,加强居民小区建设,提高他们的服务功能,就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应该承认,我们平时对居民小区的关注太少,居民小区的力量还太弱。《希望》以文学的形式,把这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这是小说的一个贡献。
总之,《希望》是一部成功的小说。它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小区人物,而且让我们认识到,居民小区和小区居民是一个不能也不该被忘记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