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飞机飞越秦岭,降落于汉中机场时,西乡正飘着蒙蒙细雨。蒸腾的暑气已遁形,湿润的空气中,似乎有氤氲的茶香。环顾四野,远山含翠,云雾飘带,仿若每一个山头,都住着一群仙人,随时下凡前来迎接我们。
从机场出来,坐上大巴,一路飞奔。沿途树木葱茏,麦田碧波万顷,时有鹭鸟在麦田边搔首弄姿,令人不觉怀疑,是否走进了鱼米之乡的江南。这一波疑问还没解除,耳边又响起阵阵淙淙的流水声,急忙看向窗外,一条宽阔的河流,逶迤向前延伸着,湍急的水流裹挟着泥沙,泛着并不透明的黄色,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与奔放。西乡友人告诉我们,这条河流叫牧马河,是西乡的母亲河。三国时期,张飞曾在这条水草丰茂的河流里放牧军马,故得此名。而西乡得名也跟张飞有关,刘备曾封张飞为西乡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疾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几乎一直在沿着牧马河行走,似乎我们走多远,它就流多远。
烟雨中的廊桥,就在牧马河上。廊桥,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字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部经典老电影《廊桥遗梦》。影片中的廊桥,原是一条不知名的桥,即便出现在电影镜头中,也没有那么宏伟壮观。直到1992 年,《廊桥遗梦》一书在全美发行,才吸引了数以千计的游客慕名造访。随后,《廊桥遗梦》被搬上大屏幕,该桥更是声名远扬。如今,对影迷们来说,这座桥是一种特别的存在。而对研究桥梁结构及其演变历史的人来说,它的意义就更不同了。想来也是,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条属于自己记忆的廊桥模样。就如今夜的廊桥,它的每一个台阶,每一道栏杆,以及桥上的每一缕微风、每一束灯光,河中的每一圈涟漪……都刻上了我的记忆。
华灯初上,烟雨朦胧。白日流水高歌的牧马河,此刻安静如谜。河两岸,灯火璀璨,灿若星辰。鳞次栉比的夜排档,人流潺潺,欢声笑语在夜空飘荡。走上廊桥,我们立马被它震撼住了,气势宏伟、古朴典雅、宛如长虹。西乡友人自豪地介绍,这座汉唐风格的廊桥,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车行商业景观廊桥,也是西乡县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和标志性建筑。因为廊桥,西乡山水更添了几分温柔和雅韵。听罢介绍,我们哪里还顾得上去丈量它的长度和宽度,那一刻恨不得自己再能生出两双眼睛来。
廊桥东面,遥遥相对的是高大的铁索桥“情侣桥”。在灯光的映衬下,“情侣桥”更显浪漫梦幻的色彩。桥上,红绸飘舞,索道闪悠,犹如天上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鹊桥,众多青年男女在桥上相拥留影。古老的牧马河,披上了现代的霓裳,竟也是那么和谐生动,美轮美奂。或许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后,这里又将是一幅具有西乡风情的清明上河图。
颇为羡慕西乡百姓,区区一个县城,竟有如此大手笔,因地制宜打造了这般人间盛景。这与建多少高楼,获多少利润能同一而论吗?一想起那些只见楼盘森森,不见水色花样的城市,我就感到莫名的恐慌与压迫感。可喜的是,西乡寻常百姓茶余饭后,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来到牧马河畔散步,走一走廊桥,荡一荡“情侣桥”,抑或驻足看看静默的河水,数数天上的星子,再在心中构筑一个两汉三国的故事。倘若张飞生活在现在,或许他那鲁莽的性格,也会随着温婉的牧马河水,渐渐变得从容、柔软、细腻……
告别西乡的前一个夜晚,我和朋友们再次来到牧马河畔。晴天的牧马河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致。两岸的灯光更亮更炫,夜空中星罗棋布,桥上游人如织,树上蝉声不绝于耳。仔细听,不免偷笑,这西乡的蝉声啊,抒情而又奔放,缠绵而又热烈,或许它们也被游客们的热情似火感染了。唯一感到遗憾的是,牧马河上少了点点渔火,当然也就少了“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境。不过,这样也好,如此良辰美景,何以生愁?
路过河边一个夜钓客,瘦小的个子,面容看不大清楚,说话声却洪亮如钟。问及经常钓到几点,他答凌晨一点多。我们又问,有收获吗?他没说话,指了指身边的小水桶,桶里已有几条鱼儿。我们在边上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只见他不紧不慢地穿饵、抛竿、提竿,每一个动作都很流畅自如,而有无鱼上钩,似乎并不重要。那一刻,我脑海中无端窜出一个词来:纯粹。纯粹的夜,纯粹的河,纯粹的人,纯粹的事……夜色越来越浓,刚才歌喉高亢的蝉儿已入梦乡。大地静得也只能用“纯粹”来形容了。
飞机还未着陆,大片大片的茶树,已迫不及待地印入我的眼帘。虽然玉米等农作物也是一片碧绿,但我依然能一眼认出层层梯田上种满的茶树,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绿,有着布匹的肌理,又有着油画的质感。
西乡,果真是茶的故乡。茶,是西乡的灵魂。自战国时代起,西乡就有了茶的倩影。后历经秦汉、唐宋、明清,西乡一路走来,茶歌清亮,茶业兴盛。尤其在秦岭、巴山、汉水的润泽之下,西乡的茶成了众多茶叶中的翘楚。
西乡的茶园不胜枚举。江塝茗园就是西乡最大的茶园之一,位于西乡县峡口镇江塝村,地势也颇具趣味性。一眼看上去,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绿波暗中涌动,远眺疑为仙境,近看胜似江南。我们饶有兴致地穿梭于一垄垄茶树间,因刚下过一阵小雨,空气中流淌的都是浓郁清新的茶的气息。眼望四周,茶树排列整齐,高矮一致,郁郁葱葱,翠绿的嫩芽傲立枝头,吐露出茶叶的芳香。整个茶园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而我们一行人五颜六色的衣服点缀其间,鲜明夺目。此刻,即便用再好的相机,即便有再好的拍摄技巧,恐怕也难以拍出茶人合一的大美来。茶园中还植拥着松树、桂花,峡口有风,来年茶的香味就是预料中的事了。
在江塝茗园驻足观赏的间隙,我和朋友们研究起此园的名字来。原来,“塝”为本地方言,即田地、沟渠、土埂的边坡。“茗”,茶。在“塝”这样的缓坡地带,泥土干湿适宜,阳光不温不火,最适合植物生长。看来,好茶离不开好山好水好茶人。西乡的百姓个个都是好茶人。
我们的话题还没结束,园中热情好客的工作人员,便为我们端来了热气腾腾的茶。一闻,清香四溢;再品,味浓醇厚,大家一致称赞其好茶。一片青山入座,半潭秋水烹茶。说的是这一片青山好像是造物主专为茶楼而设,凭轩而视,它们正奔“半潭秋水烹茶”而来。“半潭”较之“一潭”更有诗意,“秋水”明净以衬托茶味纯香。山光水色,清远闲适,此情此景像极了宋人小品——一幅静美的品茗图。而此刻,我们就在细品茶味中,饱览山色风光,茶因景秀而添味,景因茶趣而增光。这,大凡也达到了喝茶的最高境界吧。
虽说此次前来茶园没逢采摘期,但漫山遍野的茶树,仍轻而易举地勾起我的思绪。我能想象出,一到春季,西乡千座茶山蜂飞蝶舞,热闹非凡。采茶者们两手翻飞,你追我赶;游客们往来如织,听泉赏茶,流连忘返。这样想着,我便不觉得寂寞失落了。正好与时光寂寂,与茶树相默,与远山对望,与白云共舞,与流泉缠绕,与鸟雀隐居。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我愿隐于泥土、隐于山河、隐于天地、隐于尘世之外。
毛毛细雨又漫不经心地飘起来,将一片片茶叶洗得油光发亮。山头的云雾越发浓密,一团团,一层层,缓缓飘移,像有人在腾云驾雾一般。我们走出江塝茗园没多远,迎面碰到一对山里的老夫妇。大爷的年纪看上去比大娘要大些。大娘脸上虽有些皱纹,但皮肤白皙,想必年轻时是个面容姣好的姑娘。我们不由得感叹,还是山水养人哪。可话又说回来,要真让你住在深山老林里,会有几个人愿意呢?我注意到这对老夫妇都挎着篮子,似乎去山中采摘什么。一问,是采茶去。我们有些疑惑,走了这么久,没发现有人在采茶叶,何况又是雨天,难道他们的茶树长得晚一些,抑或刚采过又长出新芽来了?又或者,他们就喜欢每天来茶园里转转,看看,就像惦记自己的孩子一般。我们没有多问,只是问了老人家子女在哪里,种了多少茶树,一年大约有多少收成。大爷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子女都出去打工了,有两亩茶树,每年一亩的收入有三千多元。没等我们再想问些什么,老夫妇一前一后往山上走了,背有些佝偻,步履有些蹒跚。看着细雨中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在西乡,有多少棵茶树,有多少枚茶叶,就有多少个像这对老夫妇一样依恋故土的人,在这里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前仆后继地化为泥,落为尘,赋予了茶园旺盛的生命力。
看,一畦畦朝气蓬勃的新茶与一垄垄稳重沉着的老茶,以宁静祥和的气度,相互依托,承前启后,构筑成江塝茗园的图腾。这图腾也许就是茶之道场,茶之内核,茶之载体;也许就是西乡茶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根脉所在。
跟向往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一样,来到西乡,樱桃沟是不容错过的。
听西乡友人介绍,樱桃沟最美的时节,当属三月至五月期间。三月份,千树万树樱花开;四五月份,大果小果压枝低。今时值七月,只能见其树,而不见其花果。即便如此,我们依旧兴致盎然地走进了樱桃沟。
这个季节,樱桃沟很清静。哪怕正值暑假,游人也并不多。这恰好合了我的心意。避开俗世喧嚣,只与山水相亲,拥有一份宁静与自得,多好。
往前走,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水面宽阔的湖,整个樱桃沟几乎就是环湖而成的。西乡友人说,这个湖原本是一个水库,现经精心打造取名为樱花湖。多浪漫的湖名,令我想起李健的《抚仙湖》中那段令人陶醉的优美旋律,脚步也不觉有些轻飘起来。
沿湖而行,无风。这与我的家乡很不同。我们那里是平原,又是沿海城市,大凡有河流湖泊之地,或多或少会有风穿过。不说樱桃沟四面环山,就是整个西乡,也是一个盆中之地,风少是自然的,何况于炎热的夏日。倚栏小憩,一泓碧水平平静静,无风无涟漪,有鱼儿游过才波纹微漾,湖水真是敏感得很,也多情得很。从不同的角度看湖面,色彩层次非常丰富,天的蓝,云的白,树的绿……整个湖面,仿若一幅巨大的以蓝色为底子的油画,画面上由远及近地点缀着白、淡绿、翠绿、墨绿……
樱花湖畔四周,亭榭楼阁,雕梁画栋,勾檐走壁。一架石拱桥连接南北,洞孔倒映在水中,像深情的眼眸。木质甬道环形相连,彼此相通,走上去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不禁想,待到樱花烂漫时,即便环湖走几圈,也不见得能把整个樱花湖看个够。走上桥头,环顾四周,山坡上、低洼处全是樱桃树,根本数不过来有多少棵。更令人想不到,樱桃沟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沟内樱桃树以天然形成,经人工种植,逐渐形成如此盛大的规模。此时的樱桃树看上去再普通不过了,要是淹没在其他绿树间,也不一定能一眼认出它们。可它们就是这般不怨不艾,不急不躁,从容淡定,耐心守候着花开的那一天。
除樱花湖,樱桃沟还建了春、夏、秋、冬四个园,主题鲜明,景色各异。其实这些园的美景用不着我来一一介绍,仅凭一点常识便能想象出它们的特色。我要隆重推出的是观景平台。走出樱花湖,爬一段坡,再走几步路,便到达樱桃沟的观景平台,这也是樱桃沟的最高点。此时,虽看不到樱桃沟春暖花开时,“万亩樱花香雪海,银装素裹春烂漫”的壮丽美景,但站在观景台上,放眼远眺,巴山巍巍,牧河环绕,高楼林立,绿树掩映,魅力西乡美景尽收眼底。不难想象,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整个樱桃沟是白茫茫的一片,人们穿行于樱花丛中,谈笑风生、合影留念。樱花仿佛成了这座小城的美丽精灵,谁遇见她,谁都会情不自禁地爱上她,然后心甘情愿地为她写诗,为她歌唱,为她吟诵。
樱桃沟的人们也是浪漫的,是幸福的。樱花谢过之后,就进入了孕期,人们开始切切地等待,等待硕果累累的一天。这个过程虽漫长,却是那么妙不可言,美不胜收。五月一日,是属于樱桃沟人自己的“樱桃节”。一家老少,身披节日的盛装,在芬芳的果园中采摘品尝,自由徜徉,何等逍遥。当然,热情好客的樱桃沟人,绝对不会将游客拒之门外。瞧!那一串串、一树树、一片片红似玛瑙、圆如珍珠、美如宝石的红樱桃,就挂在伸手可摘的树枝上,等候游客们光临呢!这样的自给自足,不仅令游客们第一时间尝到了樱桃的美味,还体悟到了劳动的乐趣。
这里的樱桃特别甜,西乡友人不无自豪地跟我们说。这无疑是个极好的诱饵,确切地说给我们留了个美丽的念想。西乡友人接着介绍,人们都喜欢来这儿摘樱桃。这地方的土质好,樱桃个大,通体发红,口味纯正,酸得恰如其分,甜得又正是火候。这一番话,把我们惹得个个口舌生津,却只能眼巴巴地望着身旁的樱桃树解渴。后来,还是西乡友人心思细腻,热情周到。他在一家经营樱桃酒樱桃干的店铺里,购买了一些樱桃酒和樱桃干给我们品尝。一尝,味道果然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