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临床诊断中的效果观察及价值体会

2020-11-11 10:44陈浩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

陈浩

【摘 要】目的:解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临床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共100例,均接受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组)、X线(X线组)和MRI(MRI组)检测,比对检出情况。结果:检测率[CT组(94.00%)>MRI组(85.00%)>X线组(72.00%)],P<0.05;且CT组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BF、BV、PS水平高于良性和炎性组,P<0.05。结论: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管理中,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应用价值高,准确度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推荐推广。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33--01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一直逐年上升且增长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已位居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因此成为社会和肿瘤科医师的重点关注话题[1]。肺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且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的疗法,但因肺癌临床症状不显著,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且出现远处转移的现象,从而失去了手术治愈的机会[2]。因此,尽早诊断肺癌在临床中意义重大。临床孤立性肺结节(SPN)指肺部独立类圆形软组织孤立性病灶,其直径通常在30mm以下,臨床诊断中大部分为良性,但依然有少部分属于早期原发性肺癌。据统计每年约80%的肺癌患者会错过最佳治疗期,因此肺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3]。临床中,SPN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有X线和MRI;近年来多层螺旋CT灌注检测应用逐渐广泛,基于此现比对多种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果,观察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SPN的诊断价值,整理、论述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7年03月,2018年03月]间收治的SPN患者(n=100),其中,男/女=49/51例;年龄区间[23,61](平均:42.76±4.21)岁。该研究以获得我院伦理会的批准。

入选标准:(1)经病理学确诊为孤立性肺结节者;(2)意识清晰、无精神障碍者;(3)临床资料完备者;(4)熟知本研究并签订知情书者。

排除标准:(1)不愿意配合本次试验者;(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明显异常者;(3)合并肺炎、胸腔积液等呼吸系统疾病者;(4)不愿同时接受三种检测者。

1.2 方法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采用西门子128层螺旋CT机作为检测仪器,具体实施操作为:①患者调至平卧位,开展屏气训练,确保每次扫描的屏气度一致;常规平扫局部病灶,确定结节位置和扫描中心层面;②注射50 ml优维显显影剂灌注成像进行扫描,设置扫描参数为:5mm间距、5mm层厚,设置扫描电流为80 mA、电压230 kV,采取512* 512矩阵,螺距为1.375:1,采集数据40 s,延迟11 s扫描。③统计影像学数据,用PCT 软件分析BF、BV、MTT、PS值,影像资料由同组医生联合会诊——结果记入CT组;

X线检测:用西门子 X线系统获取胸部正侧位片并进行分析——结果记入X线组;

MRI检查:Vantage Titan 3TMRI,对横断位、斜冠状位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于肘静脉,矩阵256*256,层厚=7 mm,层距=2 mm——结果记入MRI组。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3组患者的检出情况;

②统计CT组灌注参数结果,包括:BF、BV、MTT、PS值。

1.4 统计处理

借助Excel 2010和SPSS24.0分析,计量单位行t检验,以“”表示;检出率用“X2”检验,并用“n”和“%”表示;检验差异以P于(0,0.05)表示。

2 结果

2.1诊断结果

如表1:CT组检出94例(94.00%),X线组检出72例(72.00%),MRI组检出85例(85.00%);CT组检出率最高且与其他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CT组灌注参数

如表2:MTT水平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BF、BV、PS值恶性组最高,其次为炎性组,良性组最低,任意2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SPN是一种出现在肺部的常见病变,主要表现为肺部存在直径3~4 cm的圆形/类椭圆形结节状病灶,病灶通常不会出现钙化或空洞[4]。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史、恶性既往病史等因素相关,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约50%患有孤立性肺结节,其中40%的患者为恶性结节,10%者为良性结节,50%为炎性结节,因患者的病理类型不同导致预后出现一定的差异性[5]。有学者发现,恶化风险与结节的直径、大小、部位、形态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而言,良性SPN表明较光滑、边缘较清晰,且无分叶现象,少数SPN的外形呈毛刺样,毛刺略长;另有部分的内部可为分层钙化、爆米花样钙化,且呈弥漫性,又或者病灶的中心存在钙化灶。恶性的SPN,其边缘多为不规则、深分叶、短毛刺状,钙化点集中于病灶的边缘,钙化灶有沙粒状、斑点状,且钙化灶越小往往胸膜挛缩和血管聚集越严重,恶性的程度越高,患者情况越危急。胸部X线应用广泛、较经济,但对SPN而言漏诊率较高。MRI对技术要求较高,存在如磁敏感伪影等局限[6]。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灌注可准确的鉴别恶性、炎性和良性,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BV为血管内血容,BF是血管内流量,其数值越高表明SPN毛细血管对新生血管的依赖性越高,恶性和炎性结节患者的BV和BF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恶性肿瘤恶性程度与新生血管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依赖性,炎性结节中具有较多肉芽和丰富的毛细血管。PS指造影剂在SPN 病灶中的扩散速度,与SPN的组织、结构、血管内皮功能等相关,当组织结构不完整,血管内皮功能较差或血管通透性上升时,PS值就会增大,可指证恶性和炎性结节的存在;因为恶性结节中的组织结构不完整、新生血管管壁发育不成熟,PS值往往高于MTT[7]。多层螺旋CT灌注检测观察到BF、BV、MTT、PS等数据差异,从而判定肺内恶性结节病理性质。支气管动脉供血与孤立性肺结节的形成关系密切,由于肺内恶性结节形成时会释放出血管因子,导致其内部丰富的新生血管生成,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检测成像可以显示出新生血管的扩张、迂曲,同时扩大血管外间隙,致使不完整的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形成,增加组织内血管容积和毛细血管,造影剂弥散较快。与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相比,炎性结节的BF值明显偏高,主要原因是炎性细胞在炎性因子的作用下产生不同程度的水肿,进而压迫肺循环 内细小的动脉,使得血管内血流速变缓,但基底膜较完整,因此在活动性淋巴流动的影响下造影剂可逐渐加速微循环[8]。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诊断时的异常呼吸、心跳会使图像上出现移动的伪影,进而影响诊断的准确性。从实验可知,CT组检出率94.00%均高于MRI组85.00%、X线组72.00%,BF、BV、PS水平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最高(P<0.05)。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进行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率高,建议常规使用。

参考文献

王建华, 王红昆, 李辉, 等. 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J]. 癌症进展, 2018, 16(14): 1727-1730.

高樱, 王霁朏, 周旭辉, 等. 多层螺旋CT分析周围型肺癌形态学特征—MPR正交重组切面结合MIP[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6, 37(6): 925-929.

张振显, 杨爱莲, 吴爱军, 等. 多层螺旋CT动脉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医学装备, 2018, 15(9): 62-65.

张崴琪, 王一卓, 王晓慧, 等. 基于CT后处理重组技术的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危险因素[J]. 放射学实践, 2019, 34(10): 1102-1107.

秦越, 贾学军, 任玉川, 等. 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 16(5): 673-674.

周晓秋, 王宝春, 操啸, 等. 多层螺旋CT征象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 临床肺科杂志, 2017, 22(12): 2270-2274.

吴绮霞.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3(10): 66-67.

张颖, 庄献鹏.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医疗, 2018, 37(4): 185-187.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
6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69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刍议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诊断与治疗
锥形束CT在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