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超声结合浅表超声诊断肠套叠的价值

2020-11-11 01:57陈勇
医疗装备 2020年20期
关键词:浅表肠套叠经腹

陈勇

莆田市涵江区中医院 (福建莆田 351100)

肠套叠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小儿疾病,由于小儿网膜正处于基础发育阶段,抗炎能力较差,故发病率较高。该

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患儿若未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易诱发诸多并发症,如肠坏死、肠穿孔、肠出血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病情更为严重者甚至病死。在以往临床中,对于该疾病常常以X线扫描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但此诊断方法对患儿具有较高的放射性损害,目前已不被提倡[1]。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深入化研究,超声技术因其具有无创伤、频率高、分辨力高、操作便捷以及可重复使用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检查中。相关资料显示,经腹超声结合浅表超声对肠套叠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度[2]。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腹超声结合浅表超声诊断肠套叠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疑似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1.5~7.0岁,平均(4.25±1.1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23 h,平均(12.78±2.24)h。纳入标准:初诊出现明显肠套叠临床表现者;入院后均行腹部平片及腹部超声检查者;临床资料完整,且能够提供金标准者;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先天性胃肠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异常者;拒绝参与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深圳迈瑞公司,迈瑞DC-6)进行检查。(1)经腹超声:患儿取平卧位,将探头频率调整为3 MHz,对其腹部给予全方面扫查,详细记录相关结果,若发现存在“同心圆”现象,可判断为肠套叠。(2)浅表超声:患儿取平卧位,将探头频率调整为7.5 MHz,将探头置于患儿腹部给予横切面、纵切面、斜切面全方位扫查;若发现靶环征包块或“同心圆”时,则需进一步检查,根据影像学图像测量包块最大外直径、内直径及径线,精确测量套筒内外圆或直径,并密切观察包块的具体位置,之后再对其大小、形态予以精确测量,再听取包块的内部回声及观察边界等情况,进而准确判病灶周围有无淋巴结增大情况;对相邻肠管是否扩张加以详情检查;此外,还需掌握内部有无出血,腹腔是否存在大量的积液或扩张等情况;待上述检查完成后,更换体位进行下一步探查,观察包块有无发生变化等。

1.3 临床评价

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两种超声诊断方法单一诊断及联合诊断肠套叠的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手术结果显示,78例患儿中肠套叠65例,其中回结型肠套叠24例(36.92%),回盲型肠套叠19例(29.23%),小肠肠道叠14例(21.54%),结肠肠套叠8例(12.31%)。

2.2 经腹超声联合浅表超声诊断价值

经腹超声联合浅表超声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比单一检查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4。

表1 经腹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比较(例)

表2 浅表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比较(例)

表3 经腹联合浅表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比较(例)

表4 经腹联合浅表超声与单一检查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肠套叠是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症,可分为结肠型、小肠型、回盲肠型(常见),主要表现为患儿的某一段肠管套入了与该肠管相连的腔肠中,进而造成肠内发生异常,临床表现为腹痛、血便、呕吐等症状,其中酱红色黏稠与腹部肿块具有特征性[3]。肠套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婴幼儿为原发性多见,较少为肠腔内器质性病变如憩室、肿瘤、息肉等或肠壁继发。该疾病的发生原因目前尚未未明确,仅5%的患儿存在明显的机械因素,95%的患儿发病原因不明。因此,积极找寻适宜的诊断方案对于早期诊断该疾病至关重要。

经腹超声联合浅表超声具有无创伤、操作便捷以及可重复使用等特点,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能够为肠套叠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浅表超声具有较高的分辨力与探头频率,在检查病灶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清晰显示包块内部及较小包块的超声影像。“套筒”征和“靶环”征是肠套叠的特征性声像图改变,便于临床医师辅助判断。对于具备临床症状征象,但触诊未触及腹部包块的患儿,应仔细扫查,避免漏诊。肠坏死是肠套叠的重症并发症之一,当存在严重肠坏死及肠水肿时,加压复位可导致肠破裂而危及患儿的生命,此时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当肠套叠伴肠坏死时,较明显的声像图特征可间接提示肠坏死的可能,肠套内积液、肠套远段肠管扩张伴肠壁增厚、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梗阻、腹水、血流型号消失等均是肠壁大片坏死的典型表现。套入肠壁血流循环障碍的程度与套入的时间密切相关,监测套入部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正确选择复位方式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为临床选择手术或复位治疗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腹超声联合浅表超声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比单一检查高,表明经腹超声联合浅表超声诊断可有效提高肠套叠的诊断准确度。经详细诊断后,可发现患儿腹腔内的包块需与腹股沟斜疝嵌顿及急性阑尾炎进行鉴别与区分,单一应用腹部超声给予诊断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患儿腹部同心圆体征及靶环体征,但难以显示出其特异性,因此诊断价值往往不高。而结合浅表超声能很好的鉴别同心圆体征的直径,甚至比急性阑尾炎的同心圆直径还大,有利于判断病情。经腹超声与浅表超声联合应用能够清晰显示肿块,且多发于右上腹部,与急性阑尾炎多发于麦氏区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对提高诊断准确度具有积极意义[6]。

综上所述,实施经腹超声结合浅表超声在肠套叠的诊断中效果良好,可明显提高肠套叠诊断准确度,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浅表肠套叠经腹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腹手术治疗直肠癌临床观察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