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施甸县教育体育局
作为一种近些年来兴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微课打破了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每本教材里都会有关于名著导读的栏目,为学生们介绍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经典著作,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在名著导读的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这些著作背后的故事,以及深刻的内涵。
由于部分语文教师不怎么看重课外名著阅读,所以教授书上的名著导读时,往往只是按照材料一板一眼地向学生叙述一遍,就算完成了任务,也不会要求学生一定要去阅读全本的书籍。像这样缺乏积极性的灌输式教学,很难提起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阅读本来就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极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1]。语文书中推荐的阅读书籍都是非常经典非常优秀的著作,如果学生能够认真把这些书读进去,一定能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还能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成熟,而微课是近些年才逐渐被更多人熟知的多媒体课程教学资源。将微课应用于名著导读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丰富教学资源。以教材为例,书上通常会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故事创作背景,然后提出阅读建议并给出精彩片段,最后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留给学生们思考。由于篇幅的限制,语文书中不可能把这些写的太详细,但有了微课的帮助,就可以在课堂上结合作者的纪录片或者更多的文章节选,为学生展示名著背后更多的故事。
微课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之上,还能在课后由学生自主进行名著导读学习。比如这堂课要讲高尔基的《童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先观看有关这本书的教学微课,并通过网络搜索更多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资料,或提前阅读部分章节。到了课堂上教师再进行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起单纯听教师在课堂上介绍文章,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名著导读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很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流程单调、缺乏趣味性。有了微课的帮助,教师可以更好地计划课程安排,给学生更多思考、沟通,表达看法的时间,从而实现更优的教学目标。
比如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名著导读是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本生物学著作被人们称作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2]。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微课播放关于昆虫的纪录片片段,吸引学生们对这一类生物的兴趣。课本中给的精彩片段描写的是塔兰图拉毒蛛的捕猎,那么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这种蜘蛛的模样,介绍它的生活特性,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描述。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教学的难度,还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昆虫产生更强烈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去阅读完整的书籍,丰富自己的见闻。
在初中语文的名著导读教学中,微课可以通过真实的、情景化的描述,为学生展示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更利于教师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将学生带入故事独特的背景之中,更好地品味其中的内涵。
比如九年级下册的名著导读介绍的是夏洛蒂·勃朗特著名的小说《简·爱》。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故事出版于19世纪中期,虽然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怀,但其实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3]。利用微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更多在19世纪那个不平等的环境下,孤女简·爱是如何反抗社会的压迫,勇敢去追寻自己的幸福,并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结合我们生活的背景和社会中仍然存在的不平等现象,让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由《简·爱》改编的同名电影,从影片入手也许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兴趣,吸引他们去阅读原著。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越来越重视,而微课正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好的手段。利用微课,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对书中推荐的名著有更详细的了解,每个人对阅读的喜好都不同,而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判断出自己喜欢的名著类型,促使后续阅读活动的展开。
喜欢充满智慧和想象的故事的同学,可以阅读《伊索寓言》;喜欢近代故事的可以选择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或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喜欢外国文学的同学也可以尝试一下凡尔纳充满科学与幻想的《海底两万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进行思考,利用微课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与作者的精神交流中学会更多的感悟,提高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名著导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微课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方案,更好地吸引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展自身阅读量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应该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改善微课的应用方式,让微课能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