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林镇寄宿制小学
素质教育背景下,美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美术学习的启蒙阶段,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立足美术课程美育教育的基本功能,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然而,在实际的美术教育中,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很多小学美术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美术教育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教育的改革,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本文立足小学美术教学,探索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现代教育应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然而,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呢?应试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不行的,唯有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方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立足素质教育的观点: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人,方是素质教育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而“美”作为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小学美术课程作为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还能造就学生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让学生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之美,无处不在,很多时候我们所缺乏的就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生天生好动、好奇心強,而美术课程则是塑造学生性格,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发现美、观察美的重要课程。如果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懂得如何发现美、创造美,这种成就感和自豪感,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最终取得好的美术教育效果。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课程中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有足够的动力和积极性去探索生活之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创造兴趣,夯实学生美术学习的基础。
现代教育不再是应试教育,而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因此,基于素质教育的思想,现代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重视美术课程,强化美术课程审美的建构与创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试教育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美术课程依然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能够转变教师的美术教育理念,促使教师重视美术教育;另一方面,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了美术课程的美育教育功能,有利于改变应试化的美术教育形式,实现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当立足新课改的三维教育目标,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懂得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又叫艺术鉴赏能力,是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悟、体会以及评价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创造美的必备技能。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营造美术教育的情境,让学生在美育的情境下形成审美意识,懂得用美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为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笔者在执教小学美术的教学中,会结合教学的内容,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依托,立足一些优雅的、古典的音乐创设教学情境,让“音”之美与美术之美有机融合起来,促使整个教学课堂充满着艺术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学画山水画”的相关内容时,笔者通过一些古典的音乐如钢琴曲、琵琶曲等作为背景音乐进行通感教学,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既定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角色,紧随教师的步伐欣赏美和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生活之美,无处不在。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立足生活之美,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呢?笔者认为:教师的美术教育,应当适时开展校外写生,改变学生长期被禁锢于教师的学习现状,方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例如,现在正值春天,学校里、山坡上,繁花似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写生,让学生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或者夕阳西下的午后,感受春天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增加审美体验,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小学生如同一张白纸,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时地点拨、培养和雕琢,方能成器。因此,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开展,借助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作品之美所在,让学生形成审美的意识。同时,在美术创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造,这也是促使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当立足新课改的三维教育目标,重视美术课程,改变小学美术课程长期被处于边缘化地位的现状,并在美术课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