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玲
【摘要】目的:分析对后循环缺血患者合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及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应用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合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84.21%,P<0.05;2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与血浆黏度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与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后循环缺血患者合用尼莫地平注射液与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凝血指标。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尼莫地平;倍他司汀;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
后循环缺血是近年来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与椎-基底动脉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使得微栓子栓塞或出现动脉血管痉挛,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眩晕。该疾病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且近年来发病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如若未能及时妥善治疗容易诱发急性脑血管病变。目前对该类患者主要采取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等一系列对症治疗,与此同时还需给予扩张脑血管,改善循环,治疗。以下将分析联合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与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7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46~82岁,均值为(61.3±1.5)岁;发病时间2~13个月,均值(6.2±0.3)年。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5~83岁,均值为(61.4±1.5)岁;发病时间2~12个月,均值(6.3±0.2)年。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实施静脉滴注,20mg/次,每日静滴1次,共计治疗1周;观察组合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后者用法同上。尼莫地平注射液实施静脉滴注,10mg/次,每日用药1次,共计用药治疗3天。2组患者均结合其病情给予对症治疗。
1.3评价标准
(1) 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显效:耳鸣以及眩晕等症状完全消失,复查神经系统等均为阴性;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或偶有发作,未对生活工作造成干扰;无效:患者的症状无变化或进一步恶化。
(2)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浆黏度指标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x±s),组间数据行t/X 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84.21%,P<0.05。
2.2凝血指标对比
2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与血浆黏度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与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患者血流速度明显减缓,使得脑干系统与小脑出现缺血性病变,患者的病理特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尼莫地平是常用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发挥脑血管促扩张效果,用药后有利于调节脑血流量,缓解脑部缺氧以及缺血症状[1]。倍他司汀属于H1组胺受体激动剂,可促进外周血管与中枢血管舒张,同时有利于促进内耳前括约肌恢复松弛,提升前庭以及耳蜗局部血流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近年来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广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以及治疗之后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黏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尼莫地平注射液以及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升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后循环缺血患者合用尼莫地平注射液与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改善凝血指标。
参考文献:
[1]陈卓杨,盛安,叶玲,等. 强力定眩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0,52(7):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