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利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应用于肝细胞癌短期治疗时的效果。方法:50例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接受对应的手术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共计4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三项指标中,腹腔镜组患者的具体值更低,P值均<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肝细胞癌短期治疗时,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伤损更小(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低),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传统开腹手术;肝细胞癌;短期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
引言
本研究旨在比对两种手术方式应用于肝细胞癌短期治疗的效果,现对研究过程进行整理汇报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综述
自本院肿瘤科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中选取50例,将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1)病情发现时尚处于早期,癌细胞尚未扩散,可选择手术切除病灶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2)入院时思维意识保持清晰状态,能够全程积极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病情已经进展至中晚期,出现癌细胞转移,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2)因多种原因导致机体耐受力较差,无法承受手术伤损的患者;(3)对本研究持有抵触情绪的患者。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具体如下:
(1)腹腔镜组:纳入25例,男女比13∶12,年龄区间35~63岁,平均(49.34±3.46)岁;
(2)开腹组:纳入25例,男女比12∶13,年龄区间36~64岁,平均(49.42±3.53)岁。
经比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的分布情况均未发现较为明显的差异(P值均>0.05)。
1.2 研究方法简析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具体流程如下:
(1)帮助患者调整至“头高、足低”的姿势,躺卧在手术床上。
(2)麻醉方式选择静脉吸入麻醉,并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和氧气支持。
(3)在患者肚脐附近选择合适位置置孔,完成二氧化碳气腹的设置(腹压应控制在13mmHg左右)。
(4)置入腹腔镜,根据恶性肿瘤病灶的情况进行切除。
(5)取出腹腔镜和切除的组织,确认没有出血等情况后,完成手术收尾工作。
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患者,具体流程如下:
(1)术前准备及麻醉方式与腹腔镜组完全相同。
(2)在患者腹腔处选择合适位置切口,逐层完成皮肤分离;待肿瘤病灶清晰完全暴露之后,根据病灶的实际情况,选择处理方式。
(3)将切除的组织完全清除出患者体内,并使用0.9%生理盐水等清洗患者腹腔。
(4)做好手术收尾工作,置入人工引流管,关闭腹腔,缝合皮肤。
1.3 观察指标界定
比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共计4项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X 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三项指标中,腹腔镜组患者的具体值更低,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综合讨论
肝细胞癌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原发性肝癌,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2]。一般认为,肝细胞癌的发生主要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因素相关。患有本病的患者会感到肝区存在明显的持续性钝痛、刺痛、胀痛(因肿瘤生长速度较快,对肝包膜进行刺激而产生),并伴有机体乏力、消瘦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目前,临床治疗本病的主要方式为:早期发现时,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方式进行短期治疗。可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本研究围绕两种手术方式设置对照分组,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伤损程度更低,术后恢复速度更短(住院时长少)。由此可见,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更大,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作民,张寒冰,卢文士,张则才,吴涛,杜国明.腹腔镜下行肝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血清皮质醇及细胞免疫能力的影响[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05).
[2]汤金全,何攀,苏松,等.射频消融术和微创切除术治疗小肝细胞癌短期及长期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02):358-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