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经本院确诊患抑郁症老年患者106例选定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分组采取随机方式,组别设立常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传统护理和认知性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抑郁及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指标评估得分较常规组良好(P<0.05)。结论:认知性心理护理,可调节抑郁症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具有优势性护理作用。
【关键词】认知性心理护理;老年抑郁症;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到来,患抑郁症老年患者明显增加,抑郁症作为心理障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情绪、心理状态、个人行为等均可在疾病影响下发生较大变化[1]。临床诊疗的开展,能够使抑郁症老年患者病情得到进一步控制,为增进临床诊疗实施效果,改善患者个人心理状态,采用认知性心理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干预,积极引导患者心态,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影响,护理干预作用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经本院确诊患抑郁症老年患者106例选定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随机分配为两组,常规组:53例,男、女比例31:22,年龄61岁至83岁,中间值(70.55±1.45)岁;观察组:53例,男、女比例32:21,年龄62岁至81岁,中间值(70.03±1.47)岁,经对比,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以传统护理干预常规组,以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详细方法如下。
(1)认知重建:积极和患者交流,为降低患者抵触情绪,护理人员可受限进行自我介绍,日常诊疗期间多参考患者所提出意见和建议,拉近彼此距离后,从患者角度出发,逐步对患者疾病认知、个人观念、诊疗积极性等方面进行引导,纠正其心态,提高主观配合意愿,从而使患者身心状态均得有效调整。
(2)心理疏导:心理疏导的开展应从临床护理及家庭两个方面入手,临床护理期间,需从专业角度入手,干预、引导患者个人情绪及心理状态。和家属讲解老年抑郁症疾病危害性,提高家属对疾病重视程度,从家庭角度入手,对患者进行关怀、照顾,使患者充分感受家庭温暖,以此平复患者不良情绪状态,调节其心理健康水平。
(3)安全护理: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引导家属协同临床护理工作,配合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管理,管控病房中刀具、明火及玻璃制品的使用,诊疗期间做到24小时持续监护,预防存自杀倾向患者自我危害行为,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4)状态引导:为充实患者日常生活,在护理期间,组织患者参与社会性活动,积极培养其兴趣爱好,例如绘画、唱歌、跳舞等等,使患者注意力得到充分转移,引导其保持轻松、愉快的个人情绪,扩大其交友范围,以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以抑郁、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实施测试,各量表评分均为100分,抑郁得分越低,生活质量得分越高,患者心理及个人状态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效果,数据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t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X 2检验计数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P<0.05。
2 结果
护理前,常规组抑郁、躯体状态、精神状态、社会功能、生活环境等指标项评估得分分别为(79.33±5.41)分、(23.53±4.18)分、(23.69±3.52)分、(24.18±5.09)分、(22.15±2.46)分,与观察组指标各项得分(79.54±5.28)分、(23.30±4.38)分、(23.34±3.37)分、(24.49±5.47)分、(22.30±2.26)分相比,统计学计算结果无差异(t值分别为0.202 2、0.276 5、0.522 8、0.302 0、0.326 8,P>0.05)。
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躯体状态、精神状态、社会功能、生活环境等指标项评估得分分别为(50.12±2.09)分、(61.48±3.69)分、(65.72±3.84)分、(64.93±2.27)分、(65.40±3.81)分,与常规组指标各项得分(67.24±3.59)分、(49.11±5.07)分、(50.34±2.82)分、(48.42±2.99)分、(51.48±2.73)分相比,统计学计算结果差异明显(t值分别为30.0033、14.3613、23.5017、32.0171、21.6208,P<0.05)。
3 讨论
随着现今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子女在繁重的工作、生活中无暇对父母做到充分陪伴和关怀,由此引发老年人群情感缺失,加剧抑郁症发病几率[2]。
为降低老年抑郁症对患者身心状态不良影响,在临床诊疗期间,采取认知性心理护理对患者实施干预。认知性心理护理是以患者疾病认知为入手点,从多角度出发,引导患者建立正视自身疾病,调整心理状态,以此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3]。将其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在护理过程中,帮助患者进行认知重建、疏导其心理状态,可以使患者对自身病情、疾病成因等做准确了解,调节其心理健康水平;加强诊疗期间安全管理,组织患者参与社会性活动,能够充分保障患者个人行为安全性,转移对自身疾病注意力,充分调动患者生活积极性,从而使疾病干扰性影响得到进一步控制,抑制病情进展的同时,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危害性。
综上所述,将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护理当中,可使患者个人心理状态及情绪得到有效调整,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在临床上具有显著使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敬红菊,樊凡.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6):125-126.
[2]牛格琴,严冬,张建芳.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心理月刊,2020,15(04):93-94.
[3]葉明珊,李军.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9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