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花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变革,教育部及整个教育行业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研究总结发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与老师的主导作用有很大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实践或体验过程中更能调动学生学习本门科目的积极性和思维创新性,尤其是课堂游戏化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创新思维。
关键词:参与度;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
不论是提升参与度还是游戏化教学,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科目,而在每个人的学习生涯里,小学期间的学习,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初级摇篮,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逻辑思维的培养及开拓尤为重要。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则需提升学生对该门科目的参与度,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根本上提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目前课堂授课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气氛仍然欠活跃
由于受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影响,老师和学生之间一直存着一道很深的敬和畏的沟壑,虽然近几年,这种思想大有转变,但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学生通常会将小脑袋里产生的问题深埋起来,不敢大胆地去问老师,更不用提踊跃参与课堂活动了。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方法也在不断变化,老师也在想办法调整课堂气氛,但仍然存在着数学课堂上学生常感学习乏味、上课打闹、互相交头接耳不爱听课,听不懂或盼望早下课等情况。
(二)学生所学知识有形而无神
虽然参与式教学已在全国中小学施行,国家对老师的教学工作也做出了较大的支持,定期贯彻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教育政策及教学方法,对老师定期做培训。但是,由于各个地方的条件及教育理念存在差异,仍然形成学生所学知识只是表面的“形”,不能灵活应用。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当中,部分同学只会计算三角图形的相关题目,而当将三角形计算公式融入实际生活中,需要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时,则无从下手。
二、提升参与度。构建小学数学游戏化的教学策略
(一)老师随机应变,根据学生心理和教学观念,创建和谐幽默课堂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推动学生参与度的强大动力,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言外之意则是,只要和老师的关系亲近,才会无所顾忌地向老师探讨学问中的奥秘,才能不断地升华所学知识点的文化蕴意和精髓。因此,我国教育部提倡以人为本,学生和老师之间需建立友好且亲近的朋友关系,让学生想到老师和学习就觉得是一件开心和高兴的事情,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使用一些幽默而风趣的方法授课,一方面让学生跨越那道畏惧沟壑,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兴趣。因此,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巧设问题教学,拓宽学生学习思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任何工作都是一种技巧性工作,至于技巧的灵活应用,在于学生能否领悟到其中的奥妙。教学工作亦同理,也是一门技巧性工作。因此,巧设问题,可以使学生从点到面地学活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从根本上悟透所学内容。例如:关于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外,更应该告诉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此时,可以点名叫几个学生在讲台上表演,绕某一点走一圈,圆圈半径未知,但已知该同学离该绕点走了几步,每一步是几厘米,求该同学走了一周总共走了多长的路程?老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此时,肯定有学生已明白是利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计算路程问题了,同学在如此有趣的课堂氛围中,不仅牢牢记住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同时也明白了学习的实用价值,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学生参与度每个同学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统一讲解时,应及时提问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授课方式。例如,在上一点所讲的求圆周长引申至所走路程长短的题目中,有部分学生已听明白,但有部分仍然没明白该题的核心问题是什么,需要老师再耐心为其讲解不懂的核心关键点,鼓励优等生及普通生全面参与进来,逐步提升普通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之,提高学生参与度,构建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不只有上述内容,很多問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如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性格特点等,灵活应变制订教学方案和方法。老师之间多沟通交流,互相探讨授课经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夯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