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纪录片《尺八·一声一世》的叙事表达

2020-11-10 07:15刘梦秋
传媒论坛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刘梦秋

摘 要:音乐纪录片作为广义上的纪录片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在给受众带来声音和画面的艺术呈现时,其本身也作为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档案资料。《尺八·一声一世》从内容选取到故事呈现,从主题基调到素材拼接,都从叙事表达上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从《尺八·一声一世》叙事表达的多个层面出发,音乐纪录片所承担的历史价值与人文关怀也得以彰显。

关键词:音乐纪录片;尺八;叙事表达;媒介化;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2-0-03

一、引言

纪录片作为一种以“非虚构”为内核的影像形式,具有多种类型的划分。其中,音乐纪录片以音乐为叙事核心,是纪录片中构成元素较为多样的一种类型。音乐纪录片,又称Docu-musical和Music Documentary,是一种以“音乐”为核心的纪录片形式,其侧重于以音乐、乐器、音乐人或特定某一时段之内的、围绕音乐发生的文化现象,以及与音乐有关的事件作为记录的对象,并在完成纪录片职责的同时,带给观众以音乐之美的享受。音乐纪录片目前在纪录片的整体历史中尚处于较为年轻的阶段,其存在历史较为短暂。加之其在如电视剧、电影或戏剧等形式的图像媒介的研究中,音乐常被放置于附属的地位,由此对于音乐纪录片的研究成果较少。但今年来音乐文化展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音乐纪录片出现了数量上的增长,这类纪录片也逐渐被主流文化所接纳,在多次大奖评选中崭露头角,因此其重要性也可见一斑。基于此,本文将以音乐纪录片《尺八·一声一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叙事内容、叙事方式、叙事聚焦以及叙事情境的分析,旨在通过在叙事表达层面上的研究,来探究音乐纪录片未来的发展之途。

《尺八·一声一世》是由中国导演聿馨执导的音乐纪录片,2018年在广州国际纪录片首次面见观众,尺八演奏家佐藤康夫也在现场吹奏了纪录片的主题音乐《一声一世》。作为纪录片的“主角”——尺八,其本身就是一种具有话题背景的传统乐器。尺八,是一种由竹子根部烘干而成的管状乐器,因其固定管长为一尺八寸而得名。尺八本是中国的传统乐器,在南宋时期传至日本,被日本文化所接受。时至今日,尺八成为了日本传统乐器的一大代表。而在中国尺八却日渐式微。在20世纪末,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尺八以唱片、视频等形式流传回中国,并成为一部分群体的爱好,也因此重回大众视野。纪录片侧重于讲述尺八的音乐特性、制作技艺、演奏方式以及发展的困境,从全方位多视角对尺八进行完整的记录,因此具备较高的研究价值。以人物讲述为主要方式,关于尺八的种种逐渐浮现于久冻的冰面之上,在这背后,则是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二、以故事为载体,讲述传统乐器之韵

叙事聚焦能够将叙事的主体呈现出来,同时区分叙事的层次。与传统的音乐纪录片不同,《尺八·一声一世》(以下简称《尺八》)的叙事内容并不将故事的叙事重心聚焦在尺八这一乐器的本体上,而是以故事为载体,以多位与尺八有交集的爱好者之口,讲述这一传统乐器的魅力。但尺八作为故事的承载体,从头至尾都是没有缺席的。每一个故事都以尺八起,以尺八终,无论是感情的流动还是城市景观的展现,尺八始终作为叙事的聚焦点。

纪录片在叙事结构上模仿了小说的体式,以“幕”来作为各个章节间的分界点,首先从形式上为叙事内容制造了合适的载体。每一幕之间讲述的内容不尽相同:第一章主要作为尺八的引入和介绍,以佐藤康夫的演奏和徐浩鹏学习尺八的故事为后续的叙事内容做了铺垫。第二章以尺八的制作作为叙事内容的重心,分别讲述了以星梵竹为代表的传统制作方法以及三冢信彦的现代制作改良,并以此转述至武汉音乐学院的课堂,通过蔡鸿文的课程教学来展示尺八学习的不易。本章的末尾,在蔡鸿文回忆式的讲述中,转引到海山关于尺八的认知。第三章以小凑昭尚的经历为核心,叙事内容的展开以自我剖析—拜访中国尺八名地—乐队演奏记忆—儿女与尺八传承发展,通过个人故事隐喻尺八的生命历程。第四章则以佐藤康夫的故事出发,从音乐理念到家族故事,再到借由尺八领悟的生命感受,他的一生都与尺八有关,并通过这样的叙事内容来达到对于世界的关怀和思考。第五章作为整体故事的总结,以西安青龙寺的现场演奏作为高潮部分,随后以镜头闪过的方式展示了参与此前叙述的多个角色,以第一人称特写的镜头,来叙述尺八作为一种乐器所承载文化传统及情感力量。整部纪录片在佐藤康夫的吹奏与徐浩鹏的向上攀登作为结尾,没有言语的画面给故事留下了无限的解读空间。

由上述内容可见,《尺八》的叙事内容借鉴了单元剧的形式,即每一章都有各自的叙事内容,由不同的叙事主体来承担,但看似独立的五个故事,都与“尺八”这一叙事主体有联系,同时,尺八也是每一个故事的情感承载体。五个故事从尺八的不同方面进行叙事,如尺八的演奏,尺八的历史以及尺八的定义,尺八的情怀等,叙事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尺八进行了呈现,最后得到了组合产物则是完整的“尺八印象”。观众沉浸在叙述者的故事中,以情感共鸣来与尺八完成联系与认知,当欣赏完这部纪录片之后,尺八便已经通过充满个人感受和情怀的故事,在观众内心完成了符号化的建构,于是尺八所拥有的传统乐器之本质也一同在叙事中传承了下来。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叙事内容以故事为载体,通过调动记忆与情感,在人类所拥有的心灵共鸣的基础上,尺八作为传统乐器得到认同。

三、音画结合的视听盛宴,全景式诗意表达

音樂纪录片具有以音乐为主体作为叙事内容的特点,但在纪录片中,画面的介入可以使纪录片原有的表达空间更为广阔,使其在艺术、审美和真实等维度获得无限地扩大与延伸。在镜头的切换与重新组合中,观众可以感受到自然环境对尺八演奏的影响,如小凑昭尚在长城之上演绎的一曲《晚霞》,通过镜头中对长城的全景拍摄,宏伟阔达的画面衬托来使得尺八在吹奏中的意蕴具有了更为诗意的表达,并通过镜头节奏的快慢来呈现不同的画面与角度,从而使得整体的叙事更为立体化,画面的景观和意蕴也为更丰富。

声音作为一种叙事方式,其本来就拥有沟通情感的力量。在纪录片中,无论是驻足于佐藤康夫在日本街头演奏的婉转情调,还是小凑昭尚融合了民谣与尺八演奏传统的《晚霞》,都用尺八独特且空灵的旋律展现出自己的人生感悟,通过音符传达情感寄托。在对尺八演奏家海山的采访中,他曾谈到尺八作为乐器的特殊性:首先是拥有类似于人类的声音,吹奏者和观众都可以体会到“箫声咽”的情感,同时每一根尺八由于手工制作的原因,都是独一无二,这也与人类似;其次,尺八本身是非常简约的,但它却能发出戏剧性的声音,音调也很灵活。

在纪录片《尺八》中,以故事叙述为主,音乐与图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呈现出了一场视听的盛宴,在开展每一部分的故事时,都会辅以与叙述内容相关的演奏内容,画面、旁白、解说和演奏的互补与结合,创造出了张力十足的全景式的视听空间,让观众在通过人物故事了解尺八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意蕴时,可以随着现场的音乐演奏,更为真切的沉浸入其中,在品味尺八的音韵时获得新的启发。如通过徐浩鹏作为一名“业余选手”,依然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在狭窄空白的卧室里吹奏出一曲《宙》时,观众也仿佛能听见尺八悠悠音律中的澎湃人生梦想,以及感受到与更大理念沟通后的启迪与灵光;在历史悠久的青龙寺中,佐藤康夫吹奏起《问竹/遇对》时,尺八的音符也与环绕在寺庙内的众佛交流,在历史景观和人文音律中,尺八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整部《尺八》纪录片音画结合,以人物故事作为叙事聚焦,以尺八的制作、吹奏以及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作为叙事内容,使得历史的底蕴以及乐器与人類、自然之间联系的反思更加成为一个整体,故事的讲述也更具现实感,在这种多层次、立体化和广视角展示尺八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乐器的文化意蕴和演奏特色。

四、艺术与自然的奏鸣,匠心与传统的融合

在《尺八》中,采用较大的篇幅讲述尺八的制作过程及传统工艺,是纪录片较为独特的叙事聚焦。在第二章的开头,随着竹林画面的切入,镜头逐渐从滴着晨露当代新鲜竹子转到制作人星梵竹身上,以旁白的口味缓缓讲述尺八的传统工艺:首先要找到符合尺八要求的竹子,例如根部需要足够的圆润及宽阔,随后介绍了一系列的传统制作工艺,如鲜竹需要放置五年来进行干燥处理,之后去竹节、开按孔、作歌口,在内径进行调音,调音的工序也较为特殊,需要将生漆与砥石粉混合,呈膏状后涂于竹管内壁,并在吹奏中不断调整形状。也正是因为如此,尺八才如此特殊,手工的制作工艺使得每一把乐器的诞生都独一无二,其中不仅是匠心和时光的凝结,更是成为一种文化的承载体。随后,镜头将叙事聚焦于三冢信彦的尺八工作坊,依然是尺八制作的故事,但融入了讲述主体的主观意愿,即希望尺八能走向世界,以现代技术方式对尺八的制作工艺进行调整,希望通过标准化与规范化来使得尺八拥有走向世界的标准。

尺八的制作同时是自然与艺术的融合。通过使用自然之物“竹子”,成品的尺八便成为同时具备工艺与自然的物品,在尺八的音韵里,是艺术与自然的合奏。此外,纪录片的叙事聚焦于乐器的制作,但又不限于乐器制作。 除了故事驱动,人物驱动也是纪录片进行艺术表达的重要切入点。在纪录片的叙述中,通过讲述多位尺八演奏家的人生故事,在他们的奋斗与热爱中感受匠人精神以及热血奋斗之气,来体会传统古老的尺八是如何影响现代人的。因为对尺八的热爱,航空专业的蔡鸿文放弃了本拥有的一切,为继承和弘扬尺八而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武汉音乐学院专职讲授尺八吹奏技巧及理论,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位以研究尺八作为论文主要内容而毕业的学生。在采访镜头中,第三人称视角下,蔡鸿文站在鹦鹉洲大桥上,同时他的话语在画面中显现,他希望能将尺八将来能在中国弘扬,从日本的回传中重新得到辉煌,更希望尺八的精神能影响到更多人。正是这些可敬的尺八制作者、演奏家的努力,投身于继承与创新尺八的奔流之中,用他们的方式推动着尺八在现代背景下的融合与再创,以匠人精神磨砺尺八及其承载的文化,在艺术与自然的融合中,传统文化也得以实现其现代转变。

五、共情式音乐,以中国视角展人文关怀

富于人文关怀的叙事情境,是《尺八》作为纪录片最为显著的特征。以故事作为叙事载体,以声画结合作为叙事方式,不断转换的叙事聚焦,最终呈现出以人物为核心的音乐理念的记录。至此,《尺八》已经超出了音乐纪录片常见的叙事范畴,聚焦于尺八这一乐器,但记录的却是人类精神的故事。《尺八》纪录片以人文关怀为主旨,体现出其保留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在纪录片的第三章中,小凑昭尚温馨的家庭环境奠定了整部篇章的基调。回乡祭奠先祖时,大雪覆盖在农田之上,摄像机通过拍摄远在天空边际的鸟,以镜头暗示小凑广阔的未来。随后镜头转到村庄的道路上,雪地上跑过一群嬉闹的小孩,给寂静缓慢的冬日带来一丝活力。最后转到室内,小凑昭尚回忆自己早年学习尺八经历,同时父亲也进入到镜头之中,着重拍摄了昭尚和父亲和谐相处日常行为,他们围炉而谈,谈尺八,谈音乐,谈人生,仿佛一对知己。至此,叙事情境已然超出尺八之外,镜头中的情境是人生的记录与描写,而尺八又居于论述的中心,因为这对父子,这户人家的生活与尺八互相塑造,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音乐和人性的共情达到了一个顶峰,尺八也由此具备了远超于乐器的意义。第三章的最后,以小凑昭尚女儿的百日祝仪式作结,以继承尺八作为结尾。

在中国西安的青龙寺,《尺八》从全世界多位艺术家的话语里回到自己的诞生地,佐藤康夫在这里上演了一场独特的演奏会。面对青龙寺的诸佛,佐藤面对殿内演奏尺八,奏响《无常》和《一声一世》的那一刻,镜头从佐藤康夫流转至慈眼看世人的佛像,再从佛像的视角摄入殿内的听众,同时他们也是芸芸众生。在寺庙内的最后一个镜头,迢迢千里赶来的徐浩鹏落入镜头之中,他的目光聚焦于吹奏的佐藤康夫,在庄严的寺庙内,尺八带着它的灵魂重回故土。

无论是保存一支尺八,还是培育尺八演奏家,观众看到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是其中凝聚的民族精神。《尺八》作为音乐纪录片,不仅仅停留于音乐艺术本身,而是站在文化传承的角度做出这样一种尝试:弘扬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使命和责任,更是对精神财富的保留,是全人类的共同职责。

六、结语

尺八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乐器,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已经超出了艺术本身的范畴,音乐是人类精神凝结的产物,而纪录片则能用声音与画面结合的形式来呈现尺八及其所承载的精神,历经了数百年的传播与创新,在纪录片《尺八》中,这一古老的乐器已经能够以全新的融合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通过追溯尺八的历史,以人物故事为核心来记录尺八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回顾其在制作工艺、教学传播、演奏技巧以及传承创新等方面的诸多故事,梳理了尺八的过去与现在,《尺八》始终以关怀与忧虑的目光去定义整部纪录片的叙事基调,除了以故事作为叙事的节点,《尺八》还从时间的维度去展示尺八从中国到日本的传播,在日本的创新以及走向世界,至今重新回到中国的过程,凸显了传统乐器的音乐魅力。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通过这样的视角,所传达出来的不仅是跨文化层面的叙述,更是民族传统乐器逐渐面向世界舞台的转变,从中回荡的古老音韵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民族自信心的体现。

纪录片《尺八·一声一世》通过影像的全方位呈现,不断投影出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及其作为符号背后的意蕴。《尺八》不仅凸显出文化工业对传统文化的关怀与传承,更是从媒介的角度出发,作为推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力量。至此,《尺八》回答了关于如何挖掘并保护文化传统,并在呈现其发展脉络、艺术特征以及人与艺术的关系的诸多问题。以《尺八》作为视角,能够发现,基于当代文化传播媒介化发展的特有趋势,纪录片的未来发展可以侧重于记录主体的传承创新以及国际化传播的过程,其中的诸多面向也是需要关照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姜燕.论纪录片音乐元素的表现力[J].现代传播,2010(7).

[2]柳婕.人文类纪录片的叙事研究[J].传媒研究,2013(10).

[3]马晓晓.音乐文化传播视野中的音乐纪录片研究[J].音乐传播, 2014(3).

[4]陈越红.音乐蒙太奇的应用与美学分析[J].当代电影,2010(9).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三喻
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