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特点的思政课教学设计

2020-11-10 04:43杨维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摘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亮点,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应有的选择。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准确把握课程性质、确定好教学议题并围绕议题有序开展课内思维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教学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9-0052-04

【作者简介】杨维风,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南京,210008)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亮点,是课程理念的创新。

2017年版课标公布后,对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的研讨明显增加。但从教学的现状看,虽然课程标准新了,教材新了,但教师对其认识仍普遍停留在观念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困惑较多,分歧较大,需要进一步澄清。

一、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特点

学科内容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与传统的课程分类相比,活动型学科课程既有别于以学科知识为中心、遵从学科逻辑的学科课程,也有别于以学习者为中心、遵从生活逻辑的活动课程,力求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

之所以要创造性地整合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既强调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又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是为了在教学中实现知行合一,既防止只重视书本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感性经验,又防止只重视学生个人经验而淡化系统知识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目前思想政治课程实施中较普遍存在的重视课堂思维活动,忽视课外社会实践;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忽视核心素养培育的问题,从而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学习,学生被动接受多、体验感悟少的状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的定位已从单纯的知识,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培育。这就意味着2017年版课标下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明确地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不应简单地围绕学科知识表述为了解、理解、运用,也不應仍然停留在三维目标的层面,再一一表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而应整合为学科核心素养。

当然,在表述学科核心素养时,不应也不太可能把每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都机械、笼统地列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方面,而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课标对核心素养水平的分类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陈述本节课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而非不管什么课,目标都是这四个方面,都是这几句同样的话。

需要指出的是,实践中不少教师着眼教材仅把学习内容当成全部教学目标。如在教学统编高中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内容时,有教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强调: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集。2017年版课标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应立足学科性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体现学科价值。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课,北京市十一学校刘梅老师2019年12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的“学科课程育人与基于素养的教学改革”研讨活动中,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这一议题,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解读新时代的科学内涵,科学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坚信新时代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实际生活自觉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对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也需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确定相应的目标。如在2017年版课标的案例4中,围绕议题“成功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发展状况”,课程标准建议开展相关社会调查活动,并将调查活动的目标确定为:通过调查活动,了解企业如何运用成本和收益分析作出合理的生产经营决策;感悟诚信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探讨履行社会责任和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辨析互利共赢与公平竞争的关系。

三、教学议题的选择

以议题为中心是塑造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开展课内外序列化活动,在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尽管2017年版课标对议题有了明确的表述: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但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什么是议题,议题与主题、话题、问题有何区别,怎样设计议题,一堂课需要设计几个议题,怎样发挥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等问题,仍然模糊不清。

议题式教学要围绕一定的话题、主题而展开讨论,但这种讨论不是就事论事地泛泛而谈,而是要明确其背后的学科支撑和讨论所期待实现的育人价值,需要建立在基本观点正确、引领方向明确的基础上。

议题也不同于简单的问题。议题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议题,都有讨论的必要和讨论的空间。议题式教学一般需要围绕议题,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思考,将其讨论引向深入。

常有教师问:议题应该怎样表述?是不是所有的议题都必须用疑问的句式来表述?

2017年版课标在四个必修模块中共设计了34个议题供我们参考,这些议题基本都使用了疑问句的方式,主要表述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怎样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哲学有什么用等。

而在课标所给的相关案例中,也使用了陈述句式,如“互联网+”时代的理性抉择、“疏堵”措施的评析和建议、成功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发展状况等。

可见,议题的表述并没有统一的句式。用什么句式表述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有没有议的价值、是否可议、议什么以及怎么来议。

教学中最常见的错误是把议题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问题,一堂课设计了好几个议题,或者一个议题下又设计了好几个所谓的子议题。这些所谓的议题,实际上是有题无议,最多只能是议题下的一个问题而已,有的连简单的回答都来不及。

四、教学活动的设计

活动型学科课程中所指的“活动”,既包括课堂思维活动,又包括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必须统筹安排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使学生既系统学习学科知识,又联系实际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避免照本宣科、生硬灌输和空洞说教。现代社会传媒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各种各样的社会热点吸引着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学中需要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将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引进课堂,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组织学生开展思想交流、观点碰撞,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在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以笔者在2019年4月执教的统编高中政治教材必修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課为例,这堂课围绕的议题是: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文字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美国政府关门危机、英国“脱欧”僵局、我国顺利通过《外商投资法》等三则材料,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中、美、英不同的制度及影响。在创设了上述情境后,笔者组织学生围绕下列序列化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1.比较上述事件,结合本课内容,说说你的认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

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虽然同样是掌握学科知识,但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以境激趣,以境启思,以境育情,话题从生活中引入,问题从生活中产生,形式上呈现的是师生的讨论、交流、演练等,实质上指向的是学生的思考、思维、思想,从而让学生“身临而入境”“体验而知理”,在感受、感动、感悟中变“死”的知识为“活”的知识,变他人知识为自己知识,避免将知识碎片化,割裂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发展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与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同的是,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在以课堂为主阵地的同时,更加重视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认知体验、情感体验、道德体验,强调课内与课外活动的整体构建,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各种职业体验等,防止过于重视学科知识逻辑和书本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感性经验的倾向。

例如,在上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时,笔者在课前课后组织学生走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模拟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等,让学生自己去真切地感受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评价对教和学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必须改变只重视学生纸笔测验成绩而忽视社会实践活动表现、只重视知识考查而忽视素养培育的评价方式,不仅看考试成绩,也看行为表现;不仅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将课内与课外活动中的知识掌握情况、活动参与情况、个人感悟情况等记录下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表现的资料。

只有把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建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行内容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行为、关注过程的教学评价,才能有效引导活动的开展,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