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社会性科学议题在生物学课程中促进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教育*

2020-11-10 03:18刘辰艳张颖之
生物学通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品格转基因议题

刘辰艳 张颖之

(1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048 2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北京 100048)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个人品德建设,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关注生态文明建设[1]。学生是今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与生态观念等方面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2011年,国外学者崔景熙(Kyunghee Choi)等[2]重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其中包含生态世界观、社会和道德同情心及社会科学性责任感3 个维度的品格和价值观(character and value),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简称SSI)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具有争议性的社会问题[3],SSI 的争议性涉及科技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道德伦理的思考及相关技术发展的责任监管等方面。因此,SSI 教学能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以促进品格和价值观的发展。现以与生物学相关的转基因社会性科学议题为例,呈现如何在生物学课程中进行促进学生品格和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设计。

1 促进品格和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活动框架

议题中心模式是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最受认可和重视的模式,我国学者朱玉成比较了议题中心模式与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区别,并总结了议题中心模式的特点,即强调谨慎选择议题,多领域认识议题及学生要直面争议,体会冲突的情境[4]。2012年,李贤举(Hyunju Lee)[5]利用核能发电、环境变化及胚胎干细胞的社会性科学议题研究了职前教师的品格和价值观,干预的过程包括介绍议题的背景信息、表达小组的观点及进行决策等环节。2013年,李贤举的团队还研究了转基因社会性科学议题课程对学生品格和价值观的影响,课程干预过程包括介绍转基因过程、学生表达最初对转基因议题的决策、多角度理解转基因议题及做出最终的选择[6]。可见,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强调:1)深度认识所选择的议题(相应的科学知识、争议与道德影响);2)了解不同角度的立场与意见;3)收集相关的证据支持和表达自己的立场;4)综合分析做出合理的决策。由此,本文提出了利用SSI促进品格和价值观教学活动框架(图1),并以转基因社会性科学议题为例呈现利用该框架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

图1 利用SSI 促进品格和价值观的教学活动框架

2 以转基因议题为例促进品格和价值观教学活动的设计

2.1 选定体现品格和价值观的SSI 议题 与生物学相关的科技进展在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伦理和道德的问题,学生是否能对这些问题作出相对合理的决策尤为重要。中学生物学的很多知识是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科学知识基础,教师可在教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利用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情境开展促进品格和价值观的教学活动。例如学习遗传学相关的知识可引入转基因、基因治疗等议题;学习动物学相关的知识可引入动物实验议题;学习植物学相关的知识可引入环境等议题。教师首先要分析所选择的SSI 议题对品格和价值观维度的体现。以转基因议题为例进行分析:

1)生态世界观:转基因议题存在生态环境(例如威胁生物多样性等)争议,转基因技术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还是破坏?

2)社会和道德同情心:转基因议题存在伦理的争议,食用转猪基因的大米是否侵犯了回族同胞的信仰?因为拒绝转基因技术导致有些人吃不饱是否合理?

3)社会科学性责任感: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谁应该负责?你能做什么?

2.2 理清SSI 议题存在的争议,准备教学材料

教师选择好议题后,可通过查阅文献、阅读书籍、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资源,理清所选议题的争议点。以转基因议题为例,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理清目前转基因议题面临的争议。

1)转基因的生态环境争议[7-8]:①利:抗虫、抗病和抗除草剂的植物减少农药的使用;少耕免耕的农作方式减少农耕机器的使用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转基因产生不同的物种,增加生物的多样性;转基因微生物可检测环境,清除污染。②弊:转基因植物生存能力强,能成为入侵物种;抗虫、抗药和抗除草剂会产生超级杂草和害虫;动、植物基因重组会打破物种的界限,也可能产生新的病毒;重组微生物降解化合物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转基因的伦理争议[7-9]:①利:转基因使农业和畜牧业增产;转基因微生物生产药物,降低药物成本;转基因是人类粮食问题的希望。②弊:父母无权利改变孩子的基因;基因隐私泄露,有基因缺陷的人会受到歧视;转基因技术资源分配不均,垄断会影响社会的稳定;转基因类的武器影响社会安全。

2)转基因的食品 安全争议[8-9]:①利:转基因食品在解决贫困国家温饱问题、提高食品品质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相关机制对转基因的过敏性、毒性都会检测。②弊:转基因食品造成的伤害可能若干年才显现;转基因合成新的蛋白有可能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长期服用转基因食品使疾病更难治疗,突变的基因可能产生新的疾病;转基因食品可能侵犯素食者的权益。

教师理清转基因技术相关的争议后,可将争议以利、弊的形式做争议性思维导图或制作转基因报纸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

2.3 设计转基因议题促进品格和价值观的教学活动

2.3.1 教学活动目标的确定 依据品格和价值观维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生态世界观:①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人类和自然生态共存,相互影响,人类影响自然环境的调节平衡带来的危害,最后还是人类自己体验和经历;②学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人类需要努力探索和开创人与自然的互利发展的方法。

2)社会和道德同情心:①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敏感性,关注社会性科学议题中有关道德和伦理的方面;②学生理解有关议题不同利益代表者的背景和意见;③学生尝试感觉自己的情感,同情他人的遭遇和经历。

3)社会科学性责任感:①学生认识到要对SSI的产生和解决负责,意识到即使是很小的行动也很重要;②培养学生解决和处理议题的行动意愿。

2.3.2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依据转基因议题和教学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①展示和讲解转基因技术的优点与成果;②理清转基因技术面临的安全性争议问题,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③多角度深层次呈现不同利益者对转基因的立场,直面争议与冲突;④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高度,从个人利益考虑上升到社会、国家和全球;⑤同情他人的遭遇,从道德伦理方面进行考虑,引导学生作出合理的决策,并阐明理由;⑥引导学生认识到转基因技术带来的问题和责任,了解为改善现状能做的事情。

2)教学难点:①理清转基因技术面临的安全性争议问题,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②多角度深层次呈现不同利益者对转基因的立场,直面争议与冲突;③同情他人的遭遇,意识道德伦理方面的考虑,引导学生作出合理的决策,并阐明理由。

2.3.3 教学活动的开展

1)介绍转基因技术,理清转基因争议。教师利用讲授法介绍转基因技术的科学背景和目前的使用情况,可借助视频、音频或新闻信息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理解。

2)粮食紧缺、疾病肆虐的非洲国家是否应该引进转基因技术?以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粮食紧缺、疾病肆虐的非洲国家,播放非洲饥饿孩子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分小组发放“转基因技术报”让学生从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伦理方面的利弊思考,完成转基因技术发展利弊的思维导图。鼓励学生直面非洲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道德方面,让学生讨论问题,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言,阐述基于什么原因支持或者不支持非洲国家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让全班学生了解多角度的观点,反思自己的观点。非洲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道德发展,学生直面生命存活的道德问题。

3)开展辩论赛:转基因技术是福利还是危害?首先利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思考不同的社会角色(例如经济学家、农民、医生、患者等)对发展转基因技术的立场,让学生认识到转基因技术的争议性。然后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开展辩论赛,引导学生可从生态环境、伦理道德、食品安全的角度展开辩论。辩论赛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之间的重要联系,也可让学生认识到要慎重考虑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

4)模拟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策。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模拟行政大厅会议,学生作为公民对是否同意转基因技术发展的问题作出决策,设置选票,鼓励学生负责任地投票并陈述观点。引导学生从国家、科学家及公民的角度思考谁应该为转基因的发展负责?如何负责?例如国家应该制定完善的检测制度,科学家应该负责地发展转基因技术,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停止,公民应该理智地看待转基因等。最后向学生提问,对于转基因技术发展这个社会热点问题你能做什么?例如学生自己正确客观地看待转基因、积极科学地宣传转基因技术、不随意妖魔化转基因技术、不转载和宣传转基因技术谣言,制造舆论恐慌等。人民代表大会的模拟旨在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行动意愿。

2.3.4 教学活动的效果与反思 笔者在北京市某中学高二年级的6 个班级中实施了促进学生品格和价值观的转基因议题教学活动。在课程之前,对问题“你赞同我国发展转基因技术吗?理由是什么?”进行了前测,前测回收196 份,写出理由的有121 份。在课程干预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环节,让学生在选票上就同样的问题选出立场给出理由,后测回收197 份,写出理由的有197 份。

将学生的理由进行分类和统计,如果学生回答涉及有关环境,生态世界观维度计1;如果学生回答涉及道德和多角度思考,社会和道德同情心维度计1;同样涉及社会科学性责任感维度计1;学生回答也有涉及健康、经济等另分一类为社会,进行同样的计数。以下简要举例介绍学生理由及计数方法。

学生1(理由实录):在不危害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我同意发展转基因技术,因为转基因既能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又能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这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是非常有利的。(计数方法:社会维度计1,生态世界观维度计1)

学生2(理由实录):同意是从国家的宏观利益来看,发展转基因作物确实会使国家作物产值得到提高,同时也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使更多的人愿意投身于农业。从医学健康的角度来看,各种疫苗和器官的出现,无疑是造福了患者,而生态层面转基因技术的使用也降低了杀虫剂和除草剂使用,使土壤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提高了土壤的再利用率。最后一点,在不违反道德伦理,不影响社会稳定,利大于弊的情况下发展技术是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计数方法:社会维度计1,生态世界观计1,社会和道德同情心计1)

表1显示了计数的结果。在课程干预后,学生表达支持自己关于转基因立场的理由从124 增加到209,生态世界观维度的理由从16 增加到52,社会和道德同情心由9 增加到了46,社会科学性责任感由6 增加到了48。可见课程干预影响了学生对转基因议题相关的生态、道德和责任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生态世界观/社会和道德同情心/社会科学性责任感)。

表1 转基因技术理由类型与数量统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活动的引导者而不是权威的影响者,教师不表达自己关于议题的立场,而是让学生能基于事实证据作出自己的理性决策。应用于教学活动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可依据课程和学校的实际需要选择别的议题,不局限于转基因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理清相关议题争议时使用的相关材料必须保证其科学性。如果教学时间宽裕,每个教学环节可设置为1 课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辩论和思考。如果学生在课后依然对议题很感兴趣,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证据进行持续的交流或开展转基因技术科普活动,让更多的人科学地认识转基因技术,关注议题的生态、伦理和社会责任层面。

3 总结

本文提出的教学活动框架清晰地呈现了利用SSI 促进品格和价值观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教师可参考框架选择不同的议题开设生物学相关的校本课程,或与常规的生物学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教育。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情境能使品质的内在特征外显,学生在面对议题时表达出对环境的关注,对饥饿人群的同情和对议题发展的责任心。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和教师积极参与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拓展我国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为生态教育、道德教育及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猜你喜欢
品格转基因议题
探秘转基因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转基因,你吃了吗?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