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物刻画

2020-11-09 03:27梁卫杰段东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人格结构

梁卫杰 段东文

内容摘要:人物刻画是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帮助写作者创建笔下的人物形象,也能更好地理解人物所处背景或情境对人物行为的影响,让笔下的人物的行为转变变得更为自然。本文从人格的定义、结构、作用过程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阐述了其对于人物刻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格 结构 过程人物刻画

1.引言

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向皇室成员和贵族宣传他的宇宙观时云:“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听者哗然,纷纷摇头不信。于是,好事之人请宫女到皇宫花园中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以推翻莱布尼茨的论断。结果并没有找到这样的树叶。约莫看来,树叶似乎完全相同,但细心计较,却是小大不同、薄厚不一、色彩纷歧、形状各异。其实何止树叶,宇宙中没有一件事物是绝对相同的。

哲学家研究树叶与宇宙,心理学家则更直接、密切地关注人类本身。例如,对于同样情境下的半瓶水,甲失望地说:“只有半瓶水了”,乙却很高兴地说:“幸好还有半瓶水”;可见,相同情境下,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观点。又例如,若丙跋涉于沙漠,原有2瓶水,现只剩半瓶水,丙失望地说:“只剩半瓶水了”;若丙已经用完所有水,碰巧拾到半瓶水,丙则很高兴地说:“幸好还有半瓶水”;可见,对于同一事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看法。

芥川龙之介在《罗生门》中露骨地描绘了人性的转变。故事讲述走投无路的武士于罗生门避雨,正犹豫要不要去做强盗时,目睹老妇偷拔亡者头发,愤然相阻,却在老妇天经地义的辩白中,获得借口,心安理得地为非作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武士由善而恶的转变呢?经济条件、榜样行为、情境暗示……在纷繁复杂的变量之中,哪个因素是决定性的,亦或是其所组建的某种结构的自然表现呢?

无论如何,想要凸显笔下人物的特别人格,以及其在各种情境之下的奇妙变化,甚至探究其变化的缘由,不对人格的结构、过程、发展有一些了解,是行不通的。

2.从人格心理学看人物刻画

2.1人格的定义

如果我们要研究树叶,就不得不先定义树叶这一概念。“树叶”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时,肯定是从树叶的共同特征出发,去探讨树叶的基本特征。譬如:树叶都有叶脉、叶片,树叶的植物细胞能分泌叶绿素……等等。如果从不同树叶间的差异出发,如这片树叶大一些,那片树叶小一些,就无法对树叶作出定义,能得到的是一堆不同的概念,譬如大厚叶和小薄叶。因此,心理学家研究人格,也必然从人格的共同特征出发,只有奠定了共同特征的基础,才能继续比较和研究人格差异所带来的结果。在刻画人物时也是如此,总要先把握人物所在时代所共通的特质,再去描写个人所独有的特质。

对于人格的共同特征,心理学家已经达成一些共识:

1)人具有其他动物不具有的特征。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更依赖于心理社会因素而非生理因素,行为也较少受到原始动机的影响。强大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使人类得以相互沟通,并将习得的行为模式(文化)互相传递。这种能力意味着人类能够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过去和未来,所以人类不会被眼前的刺激限制。故而,孔子会赞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人类行为是复杂的。个人的行为常由多种原因导致,尽管个人外在的行为表现可能一样,但其原因却因人而异,不同个体对同一件事的理解可能不一致。行为的复杂性在于行为不仅产生于人格,而且還与环境有关。行为并非就是表面上所观察到的。譬如,三国时期,曹操麾下谋士提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奉天子以令不臣”在行为上是相似的,但究其原因和动力,却是大相径庭。

3)人类难以认识或控制决定自身行为的核心因素。人们有时候难以解释为什么他们会做出违背自己愿望的事情。无论这些行为重要或不重要,经常发生还是偶尔发生,它们总是存在的,并且要求我们对它们作出解释。

2.2人格的结构

听闻要建造一座房屋,是从打地基开始,然后用钢筋和砖块构建它的主体框架,接着才是使用各类建材丰满它的样貌。因此,一座房屋是否牢固,从它确定框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在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事物的形的重要性,常高于事物的色、质。

人格的“形”就是人格的结构,即人格持久而稳定的方面。它们就像物理学里分子或原子的概念,像反应、习惯、特质、类型这样的结构概念经常用来把人们的相似之处概念化。特质是指人类在不同处境下反应的一致性。类型是指不同特质的集群。和特质相比,类型暗含了行为在更大程度上的普遍性和一致性。虽然个体具备的多种特质在有程度上的差异,但是一般可以归为同一类型。掌握人格的分类,有利于初期建立简单的人物模型。

2.3人格的作用过程

公元1世纪,普鲁塔克提出了“忒修斯之船”问题:“忒修斯之船的老部件逐渐腐朽,雅典人为了保存这艘船,就用新木材为其替换,直到最后所有的老部件都被替换了。那么,这艘船还是原本的那艘忒修斯之船吗?如果是,但它已经没有最初的任何一根木头了;如果不是,那它是从什么时候不是的?”

托马斯·霍布斯延伸了这个问题,假如从忒修斯之船上取下所有老部件,并以此重建一艘新船,那么真正的忒修斯之船是两艘中的那艘呢?

把“忒修斯之船”类比到人格上,就提出以下问题:

以《罗生门》中的武士为例,武士走投无路,萌发抢劫的念头,然而善念依然牵绊着他,当他看到老妇偷拔死人头发时,正义感激发他阻止老妇的恶行,然而当他听取老妇的理由后,却反而理直气壮地抢劫了老妇。那么之后的“恶武士”还是之前的“善武士”么?

如果以某种技术读取复制“善武士”的记忆与人格,而创造出另一个体,那么该个体和“恶武士”,哪个个体才是原来真正的“善武士”呢?

人格固然有其稳定的结构,但其中灵活的部分也许有同样的重要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物适应自然,人类更要适应社会,如何在适应过程中保持人格的连续性与统合性,是离不开人格的灵活部分的。

赫拉克利特云:“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在谈变化的哲学。在这句话中,主体与客体都发生了改变,无论是人还是河流,都不再相同。这是将时空坐标看作事物的本质,却毫无疑问是与现象相悖的。

前一刻的我有向下一刻的我变化的势能,就像树上的苹果有下落的势能。因此,下一刻的我是此时此刻我所期望的我,此时此刻的我是上一刻我对自己期望的达成。人格的连续与统合不在于结构的完全相同,而在于前一刻动机与下一刻状态的一致性。

2.4人格的发展

王充在《论衡·状留篇》云:“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听闻写一篇好的文章,要经过最初的问题、文献的积累、实践的证明、纷繁的分析、几番的删改。当下所见事物的模样,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

一个人外向或内向、善辩或讷言、忠诚或多疑,是在多次经历中逐渐蚀刻的。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影响。

环境从宏观到微观,大致分为三个层次:文化、阶层、家庭:

1)文化:作为特定文化的成员,个体的社会经验是人格的重要社会成因。每种文化都有自己认可及制度化的行为模式、礼仪和信仰。制度化的行为模式意味着一个文化里的大多数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人格特征。文化影响了我们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方式、我们与权威的关系、自我概念的形成、经验到的焦虑和冲突的主要形式,以及我们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文化也影响了我们对快乐和悲伤的看法,影响我们对待生与死以及对健康与患病的态度。因此,在刻画人物时,必然要考虑人物所处文化对其的影响。

2)阶层:个人人格的每个方面几乎都要在个人所属的团体中来理解。个人所属的阶层——无论是高阶层还是低阶层,无论是劳动阶层还是文职阶层——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阶层因素有助于决定个人的社会地位、所扮演的角色、应负有的责任以及能享受到的权利。这些因素影响了个人对自己、对其他社会阶层的其他成员的看法,也影响了他们赚钱和花钱的方式。

3)家庭:除此之外,家庭的影响极为重要。父母亲可能对孩子充满温暖和爱,拒绝孩子或对孩子有敌意,或过分保护和占有孩子,或意识到孩子对民主和自由的需求。家长的每一种行为都影响了孩子人格的发展。家庭环境是各不相同的,但在同一家庭的孩子们也经验着不同的环境,这取决于他们的出生顺序或他们成长时父母的关系等等。

3.总结

通过深入理解人格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利于在创作初期帮助写作者更清晰地构建人物形象,也使得作者更清晰地了解他所塑造的人物在他所设立的复杂情境中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以及其做出这种行为的心路历程。这将使得写作者笔下的人物更合理也更丰满。

参考文献

[1]哲学修养[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1.

[2]方真.芥川龙之介对人性的思考与感悟——以《罗生门》与《鼻子》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6):40-40.

[3]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佚名.世界著名的10大思想实验[J].科技中国,2017,000(004):89-94.

[5]刘卓芳.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浅谈[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015(002):34-35.

[6]乐国安,王文基,汪凤炎,王國芳,阎书昌,蒋柯,崔光辉,杨文登,舒跃育,高志鹏. 开创心理学史研究的新时代(笔会)[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版),2018,1-23.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

猜你喜欢
人格结构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浅论孟子“浩然之气”与人格养成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论《日出》的结构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基于BIM的结构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