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林强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基础性的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高效教学。
关键词:农村;科学教学;学习兴趣;科学素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越来越被重视。科学这门课程的地位显得特别突出。科学教学不再以科学知识为主,更加凸显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现就农村小学科学谈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实验课。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过程特别喜欢。因为他们会在课堂上有新的探究、发现。每次上实验课学生都很期待。孩子们喜欢对未知的探索。教师要课前备好课特别重要,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备符合学情的课。如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可以要求孩子们: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这就是一个科学认识事物的基本程序,可以使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1]让低年级的学生在玩中学并设计一些游戏,使科学课有趣味性。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二、教师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科学课不仅是对学生有关科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探究、团队精神的培养。如在分组实验中,小组成员要互相合作才能完成实验,我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每次分组实验中的分工都不一样,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实验活动中来。教师也设置调查记录表、试验记录表、观察记录表、讨论记录表等,把科学分组实验的成果记录下来。平时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新的发现分享给同学们。
三、认真学习课标,开展扎实的教学
教师要全面学习《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全面了解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进行教学活动。例如,我曾参加了校际间的科学教研活动,就有个别老师提出问题:有低年级科学如何教?高年级的科学知识学习达到什么程度个别教师把高中有关知识告诉学生等。这种现象就是由于教师对科学课标不清楚。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课标就会知道中、低年级科学目标大部分是了解、观察。高年级科学目标是知道、识别等。只有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展开科学教学。
四、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器材配备不全,这时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制作一些实验器材。如在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有关《声音的变化》中,缺少相应的固定橡皮筋实验器材,我指导学生制作了相关的实验器材。学生不仅做成了实验器材,而且在家里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新的疑问,这点正是科学实践性的特点,它也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课堂上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实验教具,小组分工合作探究中解决了自己的疑问,完成了实验报告单的填写。这节课较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又如一些实验探究课耗时较长需要长期观察,例如在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有关《种子的发芽》学习中,本课的研究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也是这一单元唯一的长期研究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前已将实验布置下去,并教给学生观察与记录的方法。[2]引导学生走进田地观察,鼓励学生在播种的季节参与农事,在实践中留心观察种子从播种到发芽的过程,每天对种子变化进行记录。这就利用农村的自然、人文的优势布置预习任务。
五、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教育均衡的发展,农村小学都安装了电子白板,这为丰富科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可以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源进行教学,如播放一个有关种子发芽到长大的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这样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为课堂教学节省了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习地质灾害知识点时,可以播放一些地质灾害的视频。学生了解到地质灾害起因及避灾保护自己的知识。课堂教学内容越丰富,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越浓,探究、讨论问题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
六、扎实备课,开展有效教学
备一节好的科学课,首先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是科学知识。每周科学课虽然只有2~3节,如果想要上好一节课,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备课,因为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性学科,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我们还要根据课标和学情去备课,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提高目标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目标使教学目标不能完成。我们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100 mL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环节为课标对应。1~2年级课标: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3~4年级课标: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3]教学目标准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
七、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科学评价不能以成绩为主要依据,应该从科学兴趣、探究能力、质疑等全面评价学生。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鼓励,尤其對低年级学生。通过星级评价的方式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对进步的学生加星,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既保护学生好奇心,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以达到科学教育的价值。
总之,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优势,开展相关有效的教学。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曾宝俊,夏敏.小学科学教材教法与教学设计[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08:20.
[2]张素先.魅力科学课: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课例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198.
[3]孟令红.小学科学基本观察和实验指南[M].科学出版社,2018-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