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战后初期冲绳的诗歌与小说

2020-11-09 03:27杨雪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冲绳诗歌小说

杨雪

内容摘要:冲绳具有悠久的、独特的历史,其文学创作也和日本主流文学不尽相同。从二战结束到复归日本期间,冲绳文学在美国和日本本土的夹缝中求生存,过程虽然曲折但随着各类文学刊物的创办和出版,冲绳的诗歌与小说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复归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冲绳 诗歌 小说

一.战后冲绳诗歌的再出发

战后初期,冲绳的诗歌创作环境尚不自由,诗歌作品大多是描写风景、自然描写、以及新生的希望和忧愁、悲伤、虚无、孤独、寂寞等主题。

1945年7月《宇流麻新报》创刊,1947年在新报中设立文艺栏《心音》。《心音》栏中大多是诗和短歌,其中诗歌主要有翻译诗、战前诗人、新人及一般投稿诗三种。

首先是翻译诗。当时(1946- 1947年)大多数翻译诗来源于美国诗人,而且诗歌主要是根据当时《宇流麻新报》的记者、《心音》栏目的负责人仲村渠和从事诗歌翻译的池宫城积玉的意见选出来的,其内容包含对于人的失望、对自然的赞美、民主主义的赞美、失去爱人的悲痛、死后的爱、战死者的镇魂、对生的热情等。其次是战前诗人。战前诗人主要有描写收容所的沉闷状态的牧港笃三、戏谑地吟咏收容所帐篷生活的仲村渠、控诉生活苦楚的山田裂琴等,这些诗人都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最后,新人中比较有名的是太田良博,他的诗歌采取对照形式,既有歌颂复兴和生机勃勃街道的自由赞歌,又有表达战争的悲剧以及忍气吞声的普通百姓。

进入50年代,诗歌刊物逐渐增多,年轻诗人开始登上文学舞台。

1952年9月天愿俊贞、船越义彰、伊良波长哲、大湾雅常、池田和、池宫治、松岛弥须子等结成诗人组《珊瑚礁》同人志,从创刊到1954年4月《珊瑚礁同人作品集》在《琉球新报》上刊载。而从1954年11月开始,《珊瑚礁组作品展》转移到《冲绳时报》刊登。就在珊瑚礁同人活跃地发表作品的时候,1953年琉球大学的文艺俱乐部创办机关刊物《琉大文学》,新川明、松岛弥须子、川满信一、真荣城启介等年轻诗人随之登场,冲绳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正式开始。其中,新川明在《船越义彰试论——关于私小说的态度和性格》中,援引了战后日本诗坛的木原孝、黑田三郎,坚决地提出了私小说式诗歌的抒情性问题,促进了既成诗人自觉进行诗歌再创作。

1957年7月,珊瑚礁组和琉大文学组携手成立了冲绳诗人组,发行了同人杂志《环礁》。当时的同人有牧港笃三、船越义彰、大湾雅常、池田和、池宫治、新川明、松岛弥须子、真荣城启,他们发表诗歌的同时,也积极听取别人对自己诗歌的评价和建议。

60年代以后,冲绳复归运动愈发高涨,诗人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昂,《新冲绳文学》的创刊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1960年代前半期的诗歌活动方面,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清田政信的登场。清田在1961年和《琉大文学》的同人朋友冈本定腾、中里友豪、宫平昭创办同人杂志《诗·现实》,进一步推进了冲绳诗歌的发展。1966年4月冲绳时报创办了《新冲绳文学》。这是冲绳真正意义上集文学、思想、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杂志,直到1993年的终刊为止,对冲绳文学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山之口貘特集》(69年)、《冈本定腾、清田政信、腾连繁雄特集》(70年)等诗歌集相继在《新冲绳文学》上发表,此外,仲程昌德和山口恒治、仲地裕子、吉村友定等新诗人也相继登场,仲程的诗与紧张的时代政治没有直接联系,大湾雅常称赞其为“新古典的抒情”(《新冲绳文学》1969年)。

二.战后冲绳小说的新展开

由于方言和标准语的差异,冲绳文学一直不受日本主流文学界的认可和重视,冲绳也被认为是文学的“荒原”。战后,随着社会生活的恢复,冲绳小说也踏上了全新的创作旅程。

1948年7月《冲绳时报》在那霸市创刊,1949年2月冲绳时报社创办了杂志《月刊时报》。为了与冲绳时报社的《月刊时报》对抗,宇流麻新报在1949年12月创办了月刊杂志《宇流麻春秋》。作为小说,最初登场的是1949年3月《月刊时报》上刊载的太田良博以南方战线为舞台的短篇《黑钻石》,小说表现了主人公对于日本战败以及被美国占领的惆怅和无奈之情。另一方面,宇流麻新报社创办的月刊志《宇流麻春秋》第二卷第四号刊中,“一万日元悬赏创作”的入选作品有山田绿的《故乡》、佳作国本稔的《虹色的蟹》等小说。其中,《故乡》主要讲述了自日本回乡的两位年轻女性中,一个人和村里的青年结婚,而另外一个人则出于对村庄的旧习感到难以忍受从而决意离开家乡的故事。

此外,战记小说也是40年代冲绳小说中不得不提的内容。1949年5月,以基督教会为发行所的《福音》创刊号上刊登了与那城勇的《姬百合之塔》。与那城不仅表达了自己的乡愁,同时也以圣经为依托,提出人的自我心和语言的罪恶。1950年8月的《铁的暴风》忠实地记录了全体冲绳住民的状况,目的是探索人类和平。它与日本小说家的乙女物语和将兵物语以及宗教救赎相对抗,希冀和平并以创作住民为主人公的、彻底的现实主义文学为目标,在冲绳文学史上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0年代冲绳小说的重要特征在于《琉大文学》评论的登场。新川明在《琉大文学》六号刊评论到:《黑钻石》虽然使得民族解放运动青年开始登场,但小说却没有着墨于这个运动本身,依然是类似于私小说式的文学描写,冲绳战后文学应该像日本本土的战后文学那样,运用现实主义的描写方法,以国民文学运动为创作目标。此外,川满信一也主张要追求冲绳文学的自立,认为文学要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况。作为对这些理论的实践,冈本惠德1955年9月发表了小说《卫兵》,描写了受雇于美军而被迫将枪口指向同胞的冲绳卫兵的苦恼。

随后1956年6月,初期《琉大文学》出身的新川明、川满信一、冈本惠德、喜拾场顺等同人们和太田良博、嘉阳安男、船越义彰、大城立裕、大湾雅常、池田和等一起创办了综合性文学杂志《冲绳文学》。在创刊号的座谈会上太田、大城、新川、池田等围绕战后冲绳文学的诸问题积极展开讨论,谋求文学的再出發。不幸的是《冲绳文学》在二号刊发表之后就被迫停刊了。

对于60年代的冲绳小说,不得不提的是频繁发刊的《新冲绳文学》。以大城立裕的《龟甲墓》、《鸡尾酒会》(第57界芥川奖文学奖)、《戏曲 神岛》为首,嘉阳安男、星雅彦、长堂英吉、仲若直子等新人相继登场。此外,还有战前作家宫城聪的连载小说《文学和我》,宏津和郎的《漂泊的琉球人》也在《新冲绳文学》上再次出版。而且当时还邀请安冈章太郎、阿川裕之、五木宽之、江藤淳等日本本土作家召开了座谈会。

另外,对于冲绳文学来说,60年代还有一个重大事件就是1967年大城立裕凭借《鸡尾酒会》获得了芥川奖,这是首位斩获芥川奖的冲绳作家,对冲绳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打破了“冲绳是文学不毛之地”的魔咒和刻板印象,为之后冲绳文学的新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小结

总之,战后初期无论是冲绳的诗歌还是小说都有了新的发展,文学主题更加贴近真实生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迫于形势的压迫文学创作仍然受到很大的制约。大城立裕斩获芥川奖以及1972年复归日本为70年代以后冲绳文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条件。大城立裕之后,东峰夫的《冲绳少年》、又吉栄喜的《猪的报应》以及目取真俊的《水滴》相继获得芥川奖,冲绳文学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逐渐受到主流文学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岡本惠德 現代文学にみる沖縄の自画像[M].東京:高文研,1996

[2]岡本恵徳、高橋敏夫 沖縄文学選 : 日本文学のエッジからの問い[M].東京:勉誠出版,2003

[3]高阪薫 もうひとつの日本 沖縄現代文学の状況[J].甲南大学紀要. 文学編 153, 17-29, 2008-03

(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

猜你喜欢
冲绳诗歌小说
冲绳之旅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诗歌岛·八面来风
冲绳“复归”45年后,日本民意仍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