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
[摘 要]中小学“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创造和操作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该文以石家庄西雅小学为范例,通过详细阐述开展的多种样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如何践行综合实践活动来达到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而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及启发式的路径。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2.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4-0-02[收稿日期] 2020-04-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价值与理念,被认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亮点和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实践性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
西雅小学始建于2000年,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最终从建校之初的“被帮扶校”到挂牌成立西雅教育集团。西雅小学以“雅教育”为校园文化核心,注重培养“儒雅”教师的同时,更注重培养“文雅”学生。在课程体系方面,不断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创新了一系列完善的、多样的课内外形式。此综合实践活动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实践”和“能力”两个维度。“实践”是学生形成能力并有效实施的过程,是“能力”形成的必要过程和条件。“能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总和。因此,西雅小学所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始终立足于“实践”和“能力”两个维度,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文雅”学生。
一、依据学生身心特点研发新生系列课程,走稳“文雅”学生第一步
如何消除一年级新生对陌生校园的紧张感,是西雅小学一直积极探索的课题,也是势必要解决的问题。为使新生一入校便喜爱学校,首先按照“雅致”特色,装扮校园,引导学生对校园“初探”,激发学生的了解兴趣。在校园内装点各种童话书里的人物,使新生产生一种亲近感和熟悉感,让新生在亲近感中探究校园。《纲要》中强调,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的“校园初探”就是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启蒙。与此同时,设置不同的探究卡、探险袋,如“雅园植物知多少”“我是雅园小地图”等,让新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再者,新生入学后,开展“我是整理小雅士”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做事的条理性。这一活动包括整理书包、课桌、家里的小书桌、卧室等,在此活动中,引导学生将物品摆放整齐、不乱动同学物品的好习惯。通过组织家庭互访,参观小书桌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礼貌用语和文明举止。最后,为了培养新生的主人翁意识,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活动。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力设计班级吉祥物,根据班级的特点装点教室,使教室充满了童真童趣,促进学生对于班级大家庭的热爱和向往。
二、依托节气、节日丰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
《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课程应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拓展学识的良好素材与契机。依托这些时间节点开展丰富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寻兴趣,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心怀敬意。以春节课程为例,教师讲解春节的来历及历史故事,以此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活动。学生经过启发,设计的活动丰富多彩,如“为手工糖穿花衣”“和父母一起置办年夜饭”“各地年俗知多少”等。再以冬至课程为例,创办低年级了解冬至习俗、中年级学习包饺子、高年级品析古诗等活动,使不同年级在不同主题下品味冬至节气。探寻冬至的来历,品尝饺子的美学,寻访冬至传说,搜集冬至古诗词,走进冬至故事……使学生感受“冬至”这一节气的独特魅力,体会饺子这种传统美食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
三、依托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
主题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流行趋势,其既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教学模式,又符合探究性课程的设计要求,在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性方面具有生动、活泼的独特优势。但主题教育要和学生实际、和课程知识点紧密契合,切忌浮于课堂之上。每年三月初,西雅小学举办“大雅园、小集市”跳蚤市场活动,促使学生合理使用压岁钱以及闲置物品。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所售物品自由结组,制作“货物推销”展板和夺人眼球的海报。为“抢夺”更多的客人,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推销物品。通过此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买”和“卖”的乐趣,共享了彼此的闲置资源,还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合理理财的良好习惯。再者,每年清明节前,开展爱国教育活动—清明徒步扫墓,祭英烈。在此活动中,教会学生唱英雄歌曲、阅读清明诗文,教育学生扫墓、出游的礼仪,引导学生给英烈“写信”,帮助学生认识烈士陵园的植物和寓意。学生佩戴鲜艳的红领巾,徒步到烈士陵园为先烈献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小白花,伫立在革命先烈的雕塑下聆听他们感人的故事,体会革命先烈出苦耐劳、勇敢坚毅的精神。四月开展多主题的读书活动,如2017年以“阅读伴成长,书香润心灵”为主题、2018年以“生命美在阅读”为主题、2019年以“穿越经典,生命与书香共舞”为主题,通过整本书阅读、中期推进、成果展示、魅力海报评选、书香家庭颁奖等一系列环节,引导学生爱上读书。
四、以社区等资源为活动基地,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西雅教育集团两小区毗邻各大小区、各大公园,为了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学校、社区的行动能力,组织学生到公园、社区开展各种活动。如在全国爱耳日、安全教育日、世界粮食日等特殊日子里,组织老师及家长志愿者带领学生向公园游客及社区居民宣传科学知识、发放调查问卷。为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活动前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宣传单、编排成相声等节目,引导学生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经过制作、编排、宣传这一过程,学生为学校、为社区服务的意识在逐步加强。每年国庆节后,组织学生秋游公园,低年级认识植物采摘树叶做贴画,中年级捡拾垃圾宣传环保,高年级走访群众填写问卷做调查,学生在走进自然的同时,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除此之外,每年11月的科技节,都会开展多种实验活动给学生带来科技的冲击和头脑风暴。如桥西区科技局带领科技大篷车来到校园,200余种珍奇的蝴蝶标本和三维立体科普展板让学生大开眼界;组织社区科学现场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发明创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鼓励学生和父母一同开展“创客达人秀”,学生自主设计的各种科技作品在两校区进行巡展。
通过对本校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详细阐述,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应立足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保证贴合学生课程,促使课程的动态发展,力求与时俱进。通过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挖掘学校文化、整合学校课程,使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其中,以此保证学生成长发展有根、有魂、有生机。教育究其实质而言乃是文化与个体生命之间的生动互动,但互动需要依托各种活动形式,综合实践活动便是这种中介及方式。
参考文献
[1]陈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278-279.
[2]曹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168.
[3]江岳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创新与实践[J].新教师,2019(10):71-72.
[4]张建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化”[J].基礎教育研究, 2019(1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