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幼儿学习数学推开生活之窗

2020-11-09 03:14李向荣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化幼儿园

李向荣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观点,为幼儿园开展活动点亮了明灯,也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而当今,幼儿园深入推进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改革措施便是对陶先生这一教育理念的借鉴和发展。的确,生活是实施幼儿教育的舞台,能够更好地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而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又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将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应用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和有趣的。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同样,生活与数学也息息相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数学认知目标”中明确要求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并建议引导幼儿注意生活中事物的形状特征,并让他们感知和体会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数学,等等。生活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源。我们应为幼儿推开生活之窗,让他们在数学的广阔天地中畅游。

一、一日生活“数学化”,扬起兴趣的风帆

“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观点。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而针对幼儿的数学教学活动,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数学教育的渗透,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并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事实上,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很容易找到数学教育渗透的契机。例如,在用餐前,教师可轮流请幼儿为大家分发餐具,对应椅子发一双筷子,对应筷子发一个餐盘子,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在下楼活动时,教师可让幼儿数数楼梯的台阶数,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等,引导他们获取数、形、量等数学基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当整理图书角里的图书时,教师可给每一本图书都贴上红黄蓝三色的标记,并用数字编号,引导幼儿在整理图书时不但要按标记的颜色分类,更要按數字的大小顺序将图书摆放整齐。这些内容可以拓展幼儿感知数学的视野,使其懂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幼儿调动全部的智慧,在与真实生活的积极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扬起兴趣的风帆。

二、活动内容“生活化”,插上探究的翅膀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不仅应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素材,还应鼓励幼儿在自身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更是体现教育价值的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明确地给出教育建议: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为了丰富教学,园所专为幼儿开辟了种植园地。平日里,幼儿都喜欢在种植园地里观察和发现,教师也是充分挖掘这里的农作物蕴含的教育价值。于是,丰收的玉米地成了幼儿的活动场地,小班的幼儿在充分接触玉米的过程中可以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例如,在掰玉米、剥玉米、吃玉米等一系列的环节中,教师会带领着小班的幼儿逐步体验和感受“1”和“许多”的关系。幼儿感知到了“把玉米一个一个掰下来,放在小推车里,就有许多玉米了”,“一个玉米棒上可以剥下许多的玉米籽”等等。这个活动在真实的自然生活中,轻松、巧妙地将数学知识渗透其中,幼儿不但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教师巧妙地将生活引入教学,生活又为幼儿架起了获取数学知识与丰富生活经验的桥梁,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用真实的生活为幼儿插上探究的翅膀,相信幼儿一定会在数学的王国里不断探寻,不断发现数学的奥秘。

三、活动情境“生活化”,顺应发展的需求

陶行知先生不但重视生活实践,更看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数学从生活中来,且最终服务于生活。特别是幼儿的数学经验,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来源。把所学的知识经验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根本目标。在长期实践中,笔者发现幼儿的数学探究活动其实是一个快乐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幼儿亲自经历将数学经验应用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对生活的影响。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笔者关注、捕捉幼儿的好奇心,追随幼儿的需求,创设“感知数学”的生活情境。大班的幼儿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了尝试独自解决生活难题的欲望。大班活动“买菜”是由班本课程“我们的社区”生成而来的。积极地面对幼儿自己提出来的活动,既是一种尝试,更是对幼儿的需求做出有效的回应。通过最普通、最常见的买菜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认识10元以内人民币的面额,培养幼儿利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活动可分组进行。教师先分发给每组幼儿一定面额的人民币,再带幼儿去附近的菜场买菜。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幼儿往往能出色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由于这类数学活动贴近生活,幼儿在与卖菜小贩的互动中,既能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为顺应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还应随时调整活动并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

四、探究材料“生活化”,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

进行探究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得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以幼儿为本,使探究活动源自幼儿的生活,源自幼儿的好奇心。教师还应把生活中不起眼的材料应用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支持幼儿对周围环境和自然材料的探索与发现。例如,散步时,笔者会和幼儿一起捡落叶,而当回到活动区里,幼儿就会把捡来的落叶分类、排序、计数,玩得不亦乐乎。又比如,幼儿会巧用普通材料:路边的小石子、松果成为了天平秤上比较轻重的工具;不起眼的雪糕棒、吸管、纸盘、鞋盒成为了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好帮手……而在摆弄生活材料的过程中,幼儿逐步获得了有关数、量、形的知识和经验,自觉地养成了关注生活的习惯。事实上,只要幼儿产生了探索数学知识的愿望,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例如,当幼儿有了探索测量的愿望时,幼儿园宽广的操场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资源,树木、栏杆、体育器械等都是可以被测量的物体。在寻找发现中,树枝、树叶、松果,甚至是脚步、小手都能成为幼儿的测量小工具。另外,幼儿在寻找材料的过程中,要对众多的材料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最后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其实寻找材料的过程,就是幼儿思维逐步提高与发展的过程。然后,幼儿在大胆尝试、探索的过程中,就能逐渐学会利用非正式测量工具测量,并尝试简单记录。在生活这个最好的课堂里,幼儿学习的天地更为广阔,学习材料更为充足丰富,更易唤醒幼儿内心对数学的关注和热爱,也能提升和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并逐步让其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由此可见,生活是数学探究的载体,教师应充分挖掘,有效把握,让探究材料生活化,其意义十分重大。

五、结语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主张对幼儿园的数学实践活动具有极大的启示和推进作用,值得每一位教师去学习和传承。幼儿数学活动的生活化,使数学探究不再抽象与枯燥,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动。幼儿教师需协助幼儿推开那扇生活之窗,让幼儿欢乐的学习时光静静地流淌……

参考文献:

[1]许世桐.陶行知教育理论及实践简介[M].福州: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1988.

[2]徐春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改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0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7.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5]王秀妹.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4).

[6]宣利文.幼儿园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

[7]赵晓光.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5(04).

猜你喜欢
陶行知生活化幼儿园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爱“上”幼儿园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