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希
[摘 要]作为世界上移民与留学热点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的中高等教育业素来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同时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该文作者通过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学期间的学习交流实践,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对其育人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究。结合国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对育人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生;主体;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7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4-00-03[收稿日期] 2020-04-30
作为大洋洲面积最大、南半球面积第二大和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总面积约为769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约为2500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9,是全球第13大经济体。矿产资源开发、畜牧业、乳畜业、旅游观光以及中高等教育业等是该国获得收入的支柱产业,素有“骑在羊背上”与“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澳大利亚人类发展指数居世界第2,在多项指数与排名(如生活质素、健康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经济自由度、媒体言论自由度、公民政治权利保障与延伸)中名列前茅,因而成为世界上的移民及留学热点之一。
澳大利亚教育由各个州政府独立负责。一般情况下,澳大利亚教育由三个层次组成,即初等教育(小学)、中学(初中和高中)和高等教育(大学和职业学院)。澳大利亚的大学教育始于19世纪50年代,主要效仿英国牛津与剑桥的模式。到1911年,为适应国家飞速发展的需要,澳大利亚六个主要城市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大学。创立于1946年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澳大利亚首都特区堪培拉的研究型国立大学,也是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IARU)、澳大利亚八大名校(Go8)、大学天文研究协会(AURA)以及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的盟校之一,其教学及研究水平在国际上享有極高的声望。
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概况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由澳大利亚国会立法创建的大学,也是澳大利亚唯一国立的公立大学(其他澳大利亚公立大学均为州立)。建校之初由物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医学院和亚太学院等4所研究机构组建而成,只招收研究生,其使命是为二战后的国家生活提供长久推动力,为国家的团结和认同提供发展支持,为经济发展和提升社会凝聚力做出贡献。
作为一所集密集型研究、教育教学和政策研究于一身的高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自建校以来共培养了7名诺贝尔奖得主、49位罗德学者、2位澳大利亚总理、12位现任联邦部长、30位现任大使等。在由现任校长主导的2019—2022年发展战略规划愿景中,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将向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看齐,把学校办成小而精的世界最伟大的大学之一[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以追求卓越著称。致力于培养卓越的学生群体、创造卓越的学习体验环境、打造卓越的教学质量、生产卓越的科研成果,并以极高声誉的研究型主导式教学而闻名于世,是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现设有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院、亚太学院、商业学院、法学院、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健康和医学学院、理学院七大学院(Colleges)和原住民国家研究中心、国家科学中心、国家计算机基础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和教学中心四个学术研究机构。
理事会作为大学治理主体,拥有大学的控制和管理权,在大学重大事项决策、人事任免、管理并监督大学活动等方面有相当大的权力,并有权以维护大学利益的最佳方式处理大学所有事务,以确保大学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2]。在实际管理中,理事会并不直接参与大学的管理,而是依托于下设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大学教育委员会、校长及学术委员会分管相关事务。其学生事务管理体系则采取“校长—副校长—学生服务中心”自上而下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学生服务中心下设若干个职能办公室,负责制定规章制度、招生宣传、考试管理、福利资助、职业规划等多项事务,以为学生提供各类服务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特色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校生人数约有25500人,国际学生占比超过30%。师生比约为1∶18,远高于普通教学型高校(1∶30)。追求卓越是该校制定战略的唯一推动力,其发展愿景就是以卓越的社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通过对该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从优质生源的吸引到新生入学的适应,从教学方案的制定到身心的健康发展,从共性需求的满足到个性需求的平衡,从平安校园的保障到职业发展的规划,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充分体现出“以生为本、追求卓越、服务至上”的理念和特点。
(一)设立“高中学院”,为优秀高中学生提供完美对接
优质生源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享誉世界的知名高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对于招生工作尤为重视。学校从2019年开始启动新的SPSF系统(Student Planning and Selection Framework),赋予学生多次申请入学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为了保障持续不断的优质高中生源,ANU专门开设了“高中学院”项目。该项目主要面向高中在校学生,达到一定学业要求,学有余力且有科研兴趣的高中学生考核通过后就可以参加课程学习。进入“高中学院”项目的高中生们不仅可以聆听ANU为他们设计的专题课程,还可以凭证件使用大学的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资源。后期如果选择就读ANU,他们在“高中学院”的先修课程将会被认定相应学分,这也为学生后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因此该项目也非常受高中生们的欢迎。
(二)实施“新人体验”计划,为新生入学提供全方位适应
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澳大利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鲜明特色。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注重了解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及思想心理特点,以学生的需要来确定服务内容和形式,通过客户服务标杆性调查、学生生活学习体验调查、国内国际学生衡量评价体系等7项外部和内部调查反馈来促进学生服务水平的提升,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生活体验。尤其在新生入学期间,通过选课指导、安全教育、心理访谈、宿舍活动、新生舞会、社团展示等多样化的“新人体验”环节,让新进校园的学生们主动融入校园,以体验感受的方式逐渐适应新环境,开启求学新征程。
(三)主张“启发探讨式”教学,为学生提供多维度学业支持
澳洲高等教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鼓励自主学习与创新。在选课机制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澳洲八校联盟成员中唯一一所完全放开专业的大学,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不局限于入校时的专业,赋予了学生高度的学习自主权和灵活性。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推行融“讲座课程、助教课和小组讨论课”三位一体的研讨式学习模式,将过程考核与结课考核相结合,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提高课堂参与度[3]。同时,学校强大的教育教学网络管理系统wattle,既涵盖了所有的课程计划、授课视频、作业考核及相关资料,也搭建了师生教学互动的交流平台,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四)关爱“特殊学生”群体,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设有学术技能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学术研究支持中心、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等若干服务中心,从招生录取、注册登记、住宿安排、入学教育、学习指导、资助贷款、心理咨询、残障学生支持、健康指导、司法事务、健身娱乐、网络技术等多维度为学生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以满足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学生的不同需求[4]。同时,学校在设立服务体系时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尤其对特殊群体予以特殊关怀帮助。如建立残障学生支持系统,提供盲文学习设备、辅助器械和专用图书、设立专用休息室以及专用考试区域;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个人发展规划问题的学生提供专业咨询;为原住民学生设立学习生活服务中心和专项奖学金等。
(五)强化自我服务意识,营造独立自信成长氛围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本科学制有3年的授课型本科生和4年为的荣誉学士型本科生两种。学校尊重学生兴趣多样性并积极提供支持,鼓励学生探索培养不同的专业兴趣和能力,其开放式选课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和选择性。除了传统课堂之外,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生会(简称ANUSA)作为所有本科生的最高代表机构,既是大学文化和传统的载体,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学生会是高度自治的学生组织,兼具为学生发声职能(Advocacy)、社交职能(Social)和为学生提供福利职能(Welfare)。通过邀请学生代表直接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过程,激励学生关注自身发展和权益,强化自我服务意识。学校资源丰富的教学空间和自学空间,人性化设计的交流空间和住宿空间,都为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发展需求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三、对国内高校学生育人管理模式构建的思考和启示
澳洲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主要以提供学业支持、咨询服务和特殊关怀为主,在育人理念、管理主体、服务意识、工作方式等方面与高内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5]。从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育人模式的研究分析中,可以从办学目标与定位、体系与模式、平台与路径、队伍与成效这四个维度对国内高校育人管理模式的构建进行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秉承“以学生为主体”育人理念,明确办学目标与定位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是新时代高校承担的共同使命和责任。作为世界知名高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一直以来将“追求卓越”作为其办学目标,将“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作为其定位。在“卓越”目标的引领下,该校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融入育人管理工作中,以卓越文化和卓越服务培养卓越人才。当前,“双一流”建设作为国家重大教育战略决策,为高内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和定位指明了发展方向。高校应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将“以生为本”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育人目标,完善育人体系与模式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创新精神、积极态度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提倡互动性高、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对于国内高校,则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只有将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核心地位、教育教学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前沿地位,落实“三全育人”要求,才能将“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从而真正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丰富“以学生为主体”育人思维,充实育人平台与路径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设有多个直接面向学生的中心、服务大厅、办公室等,涵盖了心理咨询、学习支持、新生服务、健康保险等内容,多维度为学生提供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作为澳洲唯一的国立大学,该校与联邦政府、州政府、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搭建了畅通的工作平台和交流平台,能够为学生在学业、生活、实习、就业等方面提供优質服务和丰富资源。相对于国内高校将学生日常管理重心集中在院(系)层面的单一方式,则需要形成整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大格局观。一方面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如教务、学工、团委、财务、后勤、图书馆等机构的育人功能,满足学生“点对点”的日常学习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加强信息化建设,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发挥最大特色优势,共同实现育人目标。
(四)彰显“以学生为主体”育人特色,提升育人队伍与成效
澳洲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程度较高,许多领域都有相关的从业人员准则,尤其对于心理咨询、法律援助、职业指导、健康服务等领域的工作人员,都有相应的学历要求和工作经历,这种职业化、专业化特点有助于实现学生事务管理的科学、高效发展。相对而言,国内高校在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化程度偏低,究其原因,一是专业人员参与学生咨询服务的力度不够,覆盖面不广,深入程度不足,二是学生管理工作团队缺少系统的专业化训练和规范指导。因此,建立专项工作团队,完善培训提升机制,不断加强育人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特色,实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效果的最大化。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追求卓越”的目标和定位、扁平化的管理机构设置、完善的学生工作服务体系,都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这对于国内高校转变“轻服务重管理”的旧理念,突破传统思路,创新管理观念,将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工作导向,尊重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充分调动师生主动性,营造良好教育教学成长环境,都将起到良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对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立超.澳大利亚面向2020年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彭宇.浅析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改革新举措[J].教育现代化, 2016,3(19):61-63+68.
[3]王金贵.中澳学生学习差异比较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63-65.
[4]金帷,杨娟,杨小燕.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变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1(02):45-52+110-111.
[5]陈大勇,谢琼,卫婷婷.文化视野下中澳高校学生工作比较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