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考 精准教学

2020-11-09 03:25顾雅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活动精准

顾雅芳

教学是一种守望,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美好期待。教师在这守望中陪伴并等待这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成长,让每一个人成长为他自己。

现行的教育教学多数是从“教学”的角度来关注教师的“教”,对课堂教学往往也关注在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层面,对老师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学生的关注。正在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并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就从理论和宏观的角度为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改变提供了基石。

每一个学生在小学、初中长达九年的义务教育过程中,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拥有了一定的学科素养,作为高中教师应该做的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这需要教师更多地从学生这一特殊的学习者的角度去设计自己的课堂,以不同的教材为载体,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学生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学科素养的养成与提升为目的,进行精准的课堂教学设计,从而进行精准的课堂教学实践。这与一般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考的关注点恰好相反,教师进行逆向思考,先确定学习结果,再设计学习及教学活动,在这一教学设计中,老师思考的不是我怎么教,而是学生怎么学,如何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教材”,虽也有教学目标,但教学设计目的性和方向性不强,忽略对学生主体的考虑,往往更注重帮助学生理解所教的文本内容,而忽视对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有效精准的训练提升。逆向教学设计则是“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从学习者的视角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形成了一个宏观的框架,然后在这里面进行具体操作,强调评价先于教学实施,即在教学活动还没有开展之前就确定如何评价,使教学评价伴随整个教学过程,也使学生这一学习者的地位得到了确保和强化。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确认期望的学习结果——决定可接受的学习结果——设计学习及教学活动。

在上学期我上了一堂校内公开课,课题是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在上课之前,我参考了“逆向教学设计”的理论,有意关注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尽量从学生的视角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的,然后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很多经验教训。现先将这一教学设计的内容进行呈现:

教学目标

品味诗歌语言,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诗“穷而后工”的传统观念。

重点难点

品味鉴赏“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并以此为例,鉴赏全诗。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导入文本

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二、知人论诗,以察诗情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诗歌

思考: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整体感受。

这是一首羁旅诗,诗歌整体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抒写了思乡思亲的情感。

四、品味语言,得其精妙

1.这首诗歌当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哪个句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为什么?

2.明?摇李东阳《麓堂诗话》: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旷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紧扣加粗的四个方面,小组合作探究)

3.“不用一二闲字”

“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特别指动词。名词列锦纯用意象叠加,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4.“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与组合

早行——山区的早行——山区的早行之旅途

5.音韵铿锵:具有音乐美,高低起伏,抑扬顿挫。

6.意象具足:形象鲜明,内涵丰富

“鸡声茅店月”: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人迹板桥霜”:诗人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从这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道路艰辛、羁愁旅思。

——含不尽之义见于言外(梅尧臣)

7.小结:

纯用名词,意象叠加,工整至极。景中含情,道路艰辛、羁愁旅思力透纸背。

五、举一反三,迁移思考

请在赏析颔联的基础上,选取其中的一到两个角度赏析诗歌的首联、颈联和尾联。

学生确定主题,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六、当堂练习,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行 宋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沾湿。

(1)诗题为“早行”,诗中是怎样扣住一个“早”字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本诗在艺术表现方面很有特色,有人认为不逊于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请就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作简要的赏析。(4分)

从学习者视角来反观我的这一堂课,个人认为课堂基本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精准教学目标

精准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第一,跳出对具体篇目的目标设计,与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高中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精准对应。这次诗歌教学活动的目标,我确定为:品味诗歌语言,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诗“穷而后工”的传统观念。“品位诗歌语言”可以让学生在感知和讨论中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以《商山早行》为例,思考和积累阅读同类文学体裁的方法,而非停留在某一篇某一文,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诗‘穷而后工的传统观念”,很好了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人普遍观念和命运的理解,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更何况古典诗词,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个教学目标分别对应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在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方面有一定的针对性,体现了教学目標与核心素养的内在精准联系。

其次,是与学生的现状精准对接。高二学生,拥有了小学到初中九年的对语文基本素养的积累,对中国传统诗歌的学习诵读,再加上高二上学期整整一学期对《史记选读》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文言功底,进入下学期,学生完全可以胜任对诗歌的深入解读和鉴赏,而且这几个目标也紧密贴合学生实际,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形成了一个宏观的框架,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也都围绕这几个目标展开。

二、精准教学评价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重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评价则往往是教学活动结束后的练习安排。由于目标设定的不够精准明确,导致评价的不够精准。而“精准教学评价”,除了是指与教学目标的紧密联系,一一对应,更是指贯穿與整个的教学过程,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所体现出的精准教学评价。教学的过程是始终围绕目标展开的,是不断朝目标接近的过程。为此,教师需要时刻知道学生所应努力的方向和及当前的学习状况,而这些就需要教师借助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来获知。教学评价的设计应在教学活动前就设计好,而非教学结束后的简单检测,而设计的教学评价又应与整体的教学目标精准对应。

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展开之前,便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对应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整体目标,设计了贯穿课堂的教学评价。首先,结合明人李东阳在《麓堂诗话》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点评:“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旷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从中提取“一二闲字”“紧关物色字样”“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几个关键信息,让学生小组讨论,展示答案,通过学生评价和与专家解释比较,来考量学生达到的理解水平,然后再通过学生补充、教师提示等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然后是通过让学生对诗歌中其他三联的分析鉴赏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当然,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也没有摈弃传统教学的评价方法,就是通过练习,在检测评价学生掌握的程度,让学生阅读宋人陈与义的《早行》,然后回答问题。只是这一检测评价也是紧密贴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尽量避免了随意性。

三、精准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设计偏重对教材的解读,但教材只是用以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预期学习结果的素材之一,并非目标本身,所以单是对教材的解读,教师就只知道要教什么,而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教,以及教得怎么样,教学容易迷失方向。有了课程标准后,教学设计应从课程标准出发,通过分解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得到学习目标,进而确定学习目标达到的证据,再,根据发现证据的需要组织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学成为发现证据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精准教学活动,首先就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本次教学活动主要的四个过程——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品味语言,得其精妙;举一反三,迁移思考;当堂练习,拓展延伸——都能较好地体现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体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高中语文学科素养的要求。

除了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老师还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在设计每一环节的教学活动时,尽量考虑采用新颖的、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我先是引用宋人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中有关“诗穷而后工”的一段议论:“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并让学生在“知人论诗”环节去寻找温庭筠“穷而后工”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主要环节,采用了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的方式,小组讨论的主题由各小组自主确定。而各小组经过讨论得出的结论,又可以在教学的第五个环节得到迁移,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逆向思考,精准教学”的本质其实就是对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进行一致性思考。有了这种一致性思考,教师就能从学习者的视角,知道要教什么,还知道为什么要教,以及教得怎么样,学习目标的达成得以最根本的保障。

这一堂课,虽然我也有意识地想要体现目的本位,突出和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过度关注对诗句的赏析,忽视了诗歌的整体性,见木不见林;还有在目标中有“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诗“穷而后工”的传统观念”的表述,但在教学中体现不够充分,应该在诗歌鉴赏活动结束后,增加这一环节,紧扣预设目标。如果我们老师以课程标准为思考的起点,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教学的中心,语文课堂教学将会越来越多地体现教学的本质。

[作者通联:江苏太仓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学活动精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