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珍宝

2020-11-09 03:12长歌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农书徐光启农人

长歌

大地广袤,孕育万物生长,粮食则是珍贵的精灵,用自己的荣枯滋养着人类的繁衍和存续。因此,我国自古以来就对粮食的收种尤为重视。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大幅增加,世界范围内,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时代硝烟,风云迭起,在角逐未来时,我们不妨回望曾经,捡拾起时光长河中的金色麦穗,吹一吹上面的灰尘,将先人种粮的故事一一细数,说与后人听。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劳作,汗水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首

(李绅)

唐德宗贞元十五年,酷暑。正午的太阳仿佛要耗干人间的最后一丝水分,无情又毒辣。

青年李绅背着行囊,正在赶路。豆大的汗珠从他额间不断沁出,他一边擦拭,一边祈祷自己能赶紧到达驿站,好好歇一歇。

就在他眺望四周时,一个景象忽地进入他的眼眸。

纵横交错的田亩中,许多农人头顶烈日,弯腰劳作。他们的腿脚上沾满泥水,手掌上布满伤口,汗水从头上滚落,犹如雨下,但没人能抽出时间擦拭。

他们不停地劳作着,仿佛永远不知疲倦,但辛劳早已压弯他们的腰背,即便直起身子,也有改变不了的弧度。但他们没有时间哀叹抱怨,也没有机会自怨自艾,他们唯一的指望便是脚下的田地:只要粮食丰收,自己的小家能有份口粮,便心满意足了。春日播种,秋日丰收,明明四海之田皆无空闲,可还有农人难以果腹,饥饿而亡。

见此情景,李绅心中大恸,挥笔写下传诵千年的《悯农二首》。此诗一出,文学家吕温感叹道:“斯人必为卿相。”

此时的李绅,是真在为百姓劳苦疾呼,为粮食来之不易动容。此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日后身居高位,却丧失了悯农之心,成为百姓憎恶的酷吏。他生活豪奢,因为爱吃鸡舌,一餐便宰杀活鸡几百只;他滥施淫威,让族叔在他面前自称“孙子”,好彰显自己的地位。在他为官期间,百姓终日惶惶不安,纷纷抛家舍业、外出逃难。

那个心怀天下、体恤百姓、珍惜粮食的青年死去了,宦海浮沉后的李绅,再回不去当年的模样。他死后被定性为酷吏,受到“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唯有青年时写下的《悯农二首》流传千古,记录他曾经的良善。

明万历三十六年,田间。

胡子花白的徐光启,在长时间的劳作后,终于从泥土中拔出双腿。他直起腰,斜坐在田埂间,望着残阳如血,长舒了一口气。

一旁的随从赶忙倒上早已准备好的热茶,小跑着送上前。他一边帮着徐光启活动筋骨,一边劝说道:“大人,您身居高位,年纪也不小了,何苦要开辟园地、改革农庄,做什么农业试验呢?若是累倒了,便是我们看了,也于心不忍呐。您这样身份的人,即便是在为父居丧期间,也应该过读书习字的清闲日子,何苦与自己过不去呢?”

徐光启皱着眉,摇摇头:“你跟随我多年,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但我也说过许多次,国家的根本之计在于农事,若是百姓没有粮食吃,国家如何能安宁长久?

“你瞧今年,长江以南发了大水,麦田与稻田都毁于一旦,多少人无粮可食,处境极危。我总想着,应当种点别的农作物以备不时之需。哎,说起这个,之前有位来自莆田的门客与我说,有人在福建和浙江尝试种植甘薯,即便是在灾荒年月都收获良多。他说好给我寄来的种子,还没有送到吗?”

“大人,我正要向您汇报这件事。您要的种子刚刚送来了,还跟来了一位有种植经验的农人呢!”

“真的?这可太好了!”闻言,徐光启忙跳起来,快步向前走去,“种子和农人在哪里?我要亲自去迎接。”

“大人,您慢着点儿。”随从赶紧跟上,指着不远处说,“您瞧,这不是来了。”

夕阳西下,明朝的统治江河日下,可一位为官多年的老人却不曾放弃。他与李绅不同,他将“农本”思想刻在了一生的岁月中。

此时,他欣喜地接过种子,那珍重的样子仿佛自己正捧着一抹希望、一个未来;他亲切地拉着跟来的农人,毫不在意两人身份地位上的差异,把对方当作老师虚心请教,只为了能让手上的种子发挥最大的价值,所种植出的粮食,能为在苦难中挣扎的百姓送去生存的依靠。

在他一丝不苟、亲力亲为的试验与劳作下,这些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终于结出他想要的果实。他欣喜万分,亲笔写下《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

后来,他在天津开始更大规模的农业试验,写出《北耕录》《农遗杂疏》等著作。告病返乡时,他闲不下来,不顾年事已高,仍然试种农作物,并整理资料,撰写农书;官复原职后,他更加忙碌,不仅负责修订历书,还时时牵挂农书的定稿,最后积劳成疾,逝于任上。

一位勤勤恳恳的老人离开了,可他留给后人的遗产却远不止这些。

他同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科学著作,是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他写下《测量异同》《勾股义》等著作,在测量领域建树颇丰;他主持《崇祯历书》的编写工作,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他还亲自练兵,负责制造火器,成功击退后金的进攻。

他一生都在坚贞、执着地践行着自己的信念,为农,为国,为天下。韶华流转,光阴如歌,他永远坐在无垠的田野上,深情地注视着这片土地。

1. 漂洋过海的甘薯

甘薯,又名甜薯。16世纪初,西班牙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再传至亚洲各地。16世纪末,甘薯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省、广东省,而后向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区域传播。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福州府志》均有相关记载。

早在2018年,中国主要薯类作物年种植面积已占全国可用耕地的8%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薯类生产国和消费国,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可以说,甘薯在中国极受欢迎。

2. 四大农书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农业耕作经验,留下了大量的中国农学著作。其中,四大农书基本反映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农耕社会的发展状况。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重要農学著作,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作者氾胜之。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依据、种子的处理方法、个别作物的栽培经验等。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综合性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专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作者贾思勰。该书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技术、野生植物的利用等专业知识,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王祯农书》是元朝时期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一部农学著作,是一部在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作者王祯。该书兼论中国南北农业技术,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水利的叙述颇为详细,并广泛介绍了各种农具。

《农政全书》基本囊括了明朝时期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着作者徐光启的“农政”思想,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农业百科全书。

猜你喜欢
农书徐光启农人
邱志诚著《宋代农书研究》出版
唐代农书“稀见”现象探析
月令体农书中兽医知识书写特点探析
论古农书的目录
2016农人在路上
农人碎碎念
农人碎碎念
所有农人都是一群“流氓”
试论徐光启对明代科学逻辑的新构建
你知道“几何”的由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