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体教学对大学生心肺耐力的影响

2020-11-09 03:32刘玉玲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5期
关键词:大学生

刘玉玲

摘  要:本文探讨公体教学对改善大学生心肺耐力与身体成分的重要价值,为公体教学在高校普遍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本实验选取64名大学生(每个年级8名男生、8名女生)为受试者,运用意大利COSMED Quark PFT ERGO心肺功能测试仪器测定最大摄氧量。实验所测得的4个年级数据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

关键词:公体教学  大学生  心肺耐力  最大摄氧量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9(a)-0024-03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n improving cardiopulmonary endurance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thods: In this experiment, 64 college students (8 boys and 8 girls in each grade)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maximal oxygen uptake was measured by Italian COSMED Quark PFT ERGO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instrument. SPSS 20.0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four grades measured in the experiment. P<0.05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P<0.01 was a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results were expressed as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

Key Words: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Maximum oxygen uptake

隨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在剧烈的学业、就业压力和不规律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中国大学生静态生活方式的增多与体力活动时间的减少,使得整体体质健康水平每况愈下[1]。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要求学校应重视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重要性。

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公共体育教学(简称“公体教学”)已成为中国普通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3]。这种教学模式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更好地服务,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若心肺耐力水平降低,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4];提高心肺耐力水平,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效率,还可以降低由于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疾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5]。

心肺耐力可用最大摄氧量这一指标测得,因此本文以最大摄氧量来反映心肺耐力的情况。沈文清等在研究中证明低心肺水平大学生经过4周60%最大摄氧量跑台训练后,受试者的相对最大摄氧量、绝对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速度及每分通气量均高于训练前[6]。

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大学生心肺耐力与公体教学之间的关系,了解大学生的心肺耐力现状,通过对受试者进行测试,分析4个年级的实验数据,对不同组别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公体教学对大学生心肺耐力产生的影响,为公体教学在我国普通高校的普遍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西安工业大学普通大学生64名,其中每个年级8名男受试者与8名女受试者;在实验开始前对受试者进行详细询问,排除病理性肥胖与急病后体力还没有恢复的,心、肺等主要脏器有疾病的,近期(1年)患有代谢性疾病与浮肿的以及身体残疾、肢体畸形的同学;通过在校园QQ群、微信群以及百度贴吧招募自愿参加跑台实验的受试者,让受试者详细阅读运动安全问卷与知情同意书并签署。绘制受试者基本信息表,其中主要包括姓名、性别、身高、年龄、院系、年级、锻炼习惯、联系方式、运动疾病历史等。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对公体教学时间与模式、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仪器的调试和使用,与体育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进行咨询和访谈,以便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获得权威的理论观点。

公体教学在4个年级的开展时间为:(1)大一已进行了2个学期的公体教学课程。(2)大二已进行了4个学期的公体教学课程。(3)大三已进行了4个学期的公体教学课程,2个学期的休息时间。(4)大四已进行了4个学期的公体教学课程、4个学期的休息时间。

1.2.2 实验测试法

测量方法如下。

最大摄氧量测量:采用COSMED Quark PFT ERGO心肺功能测试仪器。方法选用跑台测试法:受试者在跑台上以特定的运动负荷完成测试的方法。跑台测试法有2种递增运动负荷的方式,一种是增加坡度,另一种是增加跑速[7]。本次实验选用的是Bruce-Q方案[7],其具体方法是让受试者在运动过程中用特制的呼吸面罩使受试者正常吸入空气,而将呼出气体直接输入到气体分析仪内进行气体分析,气体分析仪根据呼出气中的氧含量计算出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详见表1。

递增负荷测试过程中尽量鼓励受试者进行运动,当受试者满足下列条件即可终止测试:(1)运动心率达到最大心率(220-年龄/min),或者心率进入平台,不增长或出现下降;(2)呼吸商达到或长期处于1.15左右;(3)摄氧量出现平台,持续运动不增长或出现下降;(4)当受试者出现呼吸加重、身体摇晃、意识不清等状况时立即终止测试;(5)受试者主观达到最大能力,无法继续坚持测试[8]。

1.2.3 数理统计法

本文通过SPSS 20.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前,对研究的实验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所有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对4个年级各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男女生的数据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以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统计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公体教学对4个年级的最大摄氧量影响的结果分析

通过COSMED Quark PFT ERGO心肺功能测试仪器对受试者进行最大摄氧量的测量,由表2可知,进行了4个学期的公体教学课程与4个学期休息时间的大四年级的最大摄氧量最低,进行了2个学期公体教学的大一年級与进行了4个学期的公体教学、2个学期休息时间的大三年级的最大摄氧量稍高,进行了4个学期公体教学的大二年级的最大摄氧量最高。经过SPSS 20.0单因素方差分析,大四年级的男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与大一和大二年级男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有显著性差异(P<

0.05),大四年级女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与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女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公体教学对大一和大二年级男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有明显改善,大一和大二年级及大三年级女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有明显改善。

2.2 公体教学对男女大学生最大摄氧量影响的结果分析

表3显示,男大学生的最大摄氧量要高于女大学生的最大摄氧量。经过SPSS 20.0独立样本t检验,男大学生的最大摄氧量与女大学生最大摄氧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公体教学对大学生的最大摄氧量有改善,且对男大学生的最大摄氧量非常明显的改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公体课后没有经历较长休息时间的受试者比经历长时间休息的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值要好。

(2)通过公体教学后大学生的最大摄氧量较为显著提高,且对男大学生的提高较女大学生显著。

3.2 建议

(1)不止运动会对心肺耐力产生影响,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研究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2)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在身体发育方面存在先天差异性,所以教师在进行公体教学时应区别对待,安排不同负荷量进行练习。

(3)大三、大四年级应多参加体育锻炼,使最大摄氧量保持在健康良好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阳,冯连世.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和静态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5:680-68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Z].2016.

[3] 徐峰.翻转课堂教学在高校篮球公体课中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4] 马书芳.基于跑步机的心肺耐力运动处方研究与实验[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5] 马涛,杨露露,李腾飞,等.跆拳道运动对大学生心肺适能、柔韧性及体成分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8,34(6):506-509.

[6] 沈文清,孙景权,严翊.跑台训练对低心肺水平大学生心肺耐力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1741-1743.

[7] 陈贻珊.预防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的适宜心肺耐力及身体活动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8] 张婷婷.递增负荷运动对不同田径训练队学生心肺耐力及能量代谢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5.

[9] 高谊,张秀丽,张伟,等.普通高校体育课对大学生心肺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30(4):42-46.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