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益
摘 要:文章以“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为基础探讨高校体育课“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探究该模式的价值和建设思路,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程考核、预期成果、课程特色6个纬度进行该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并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团队建设初探该模式的实施方案,初步形成“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型高校智慧、多元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期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教学模式价值;教学模式构建;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0-0115-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rnet + education" platform,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 offline" teaching mod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lores the value and construction ideas of the model, from course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forms,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expected results, curriculum features 6 latitud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l, and from the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model, 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eachers as the leading" new type of university wisdom, diverse sports teaching model,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
Keywords: teaching model value; teaching model construction; teaching model implementation plan
前言
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1]。根据现有趋势,我们需要通过相关教学改革来促进教学模式的变化与更新,推动教育的生态变革。通过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创新来深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信息化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教学也开始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转变。高校体育课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将学习者引入深度学习,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
一、高校体育课教学模式现状
高校体育课目前大多为传统面授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灌输式讲授教学法,学生被动获取知识;且体育理论和运动实践脱节,体育课堂学习和课外锻炼脱节,使得课堂学习和“终身体育意识”的结合不够、个性化指导和多样化培养不足以及合作交流共享意识的培养不足。近年来随着MOOC的广泛开展,也先后出现了相关的体育在线课程,不同角度拍摄的技术动作以及慢放和回看功能带给学生更加全面和丰富的技术学习体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效果优于课上[2]。但是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线上线下课程脱节,没有形成相关的深度融合而导致应用效果不如预期。
二、体育课“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的价值
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要求体育课要达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几大目标。根据近几次全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结果反映大学生身体机能的肺活量和身体素质的速度、力量和耐力等总体情况没有增加或存在下降趋势[3]。如何才能让学生体质健康有良好的提升,如何才能让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达成,这是当前大学体育课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体育课有通过有效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力求在体质健康促进的同时与终身体育相衔接的高效全面的教学模式。
三、体育课“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如图1)是教学手段智慧化和教学模式科学化的体现,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和课堂革命。它并不是简单的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课堂相结合,而是将多方面因素进行相互融合和渗透,包括授课时间、授课场地、授课对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与反馈等。
“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率的体育教学策略,它将体育课程进行重组和构建,能够形成如:体育课前(知识预习)-体育课堂(线下体育活动实践)-体育课后(反馈与评价)多阶段教学模式;还能形成多维度立体式育人模式如:课堂内外-校园内外-身体心理、个体集体、终身体育。
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建设思路如下:
我们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程考核、预期成果、课程特色6个纬度进行课程建设。
1. 课程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技能、体能、素养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从而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目标中,有效发挥育人功能。
2. 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设置时遵循一定原则:一是要将身体运动实践与认识活动两者相统一,二是要将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相统一,三是要将竞争性和安全性相统一;并且注重学生的性别、运动基础差异,根据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年龄特点将体育与生活化、职业化以及实用性相结合。
3. 教学形式
根据实际课堂和学情分析,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合理运用混合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交互,开展研讨式、开放式课堂。
4. 课程考核
实施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和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
5. 预期成果
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教学效果,体现课程建设的变化。
6. 课程特色
通过变革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模式中体育理论与运动实践脱节、课内和课外脱节的弊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构建网络化、立体化、个性化、终身化、多维度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
四、体育课“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综合以上的讨论,对某高校的大学体育课《瑜伽》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实践,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原则
课程设计原则要依据体育课程标准,根据体育课程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根据授课学时合理的分配线上学时和线下学时,并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来确定具体的考核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安排应考虑连贯性和系统性、考虑差异性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线上资源和线下课程的深度交互融合。考核评价要注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统一、注重运动参与过程性评价。
2. 课程设计步骤
(1)学时设计
依据《瑜伽》教学大纲及学期教学计划,确定《瑜伽》课的学时为:线上学时2*10+线下学时2*14=48学时。
(2)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瑜伽》“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学习瑜伽运动,并掌握瑜伽运动基本技能和练习原则;通过不同类别主题的瑜伽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瑜伽学习,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有基本的了解,并且了解相关运动理论知识,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身体姿态,培养优雅的形象气质;通过健康知识的普及,让学生能够正确审视自己的生活现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教学内容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钻研《瑜伽》教材,然后分析研究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有针对性的计划,再以学时为单位对线上、线下课程的教学时数进行统筹与分布,确定学时后根据学时来制定主要教学内容。将《瑜伽》教学关键知识点、体育理论基本知识点、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点、体质健康与测试基本知识点进行在线课程拍摄与制作,并上线中国大学MOOC教学平台,线上教学内容与进度与线下课堂相融合。
《瑜伽》“线上+线下”课程教学内容为:瑜伽专项技术(线上+线下)+身体素质练习(线下)+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线上)+体育课程思政知识(线上+线下)。线上教学以教育学、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运动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系统的介绍瑜伽的练习方法和练习原则。线上课程全面解析:站立、坐立、扭转、前屈、后弯、核心、倒置几大体式的基本动作要领和辅助方法,线下课程以“专题探讨”、身体练习、个性化指导为主。总体课程详细介绍学习瑜伽八大种类近30个左右体式的练习原理及方法,介绍瑜伽不同体式的基本练习原理和练习方法,学会正确的身体测量方法,学会正确的站立与坐立,帮助身体建立根基和腿部力量,学会扭转中释放脊柱的压力,学会前屈和后弯去激活背部和脊柱,学会核心力量的建立去打造稳定的身体,并最后去挑战身体进行倒立学习;课程中学习瑜伽的呼吸和冥想,学习如何通过呼吸和体式相配合改善身体情况,通过冥想练习改善压力和情绪;课程中还会学习健康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身心健康的基本理论,学会健康的自我检测与评估手段。教学内容设计由易到难,分层教学,由简到繁,系统训练,建立完整的瑜伽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并重,身体练习和终身体育意识结合。
(4)考核内容设计
评价方式要结合自评与他评、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与动态进步,考核内容注重多元化、注重过程考核,实施学生过程检测、评估与反馈。根据教学内容与形式确定最终的考核形式和评价标准。考核形式分为:线上考核+线下考核,其中线上考核注重运动参与过程性评价即学生参与线上课程与课外锻炼的情况,线下考核注重运动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即期末测试。
(二)教学实施
《瑜伽》“线上+线下”教学实施过程要注重师生互动,注重课堂内外融通,注重结果与过程的交互,優化教学手段,与时俱进,提高教学效果。(如图2)
1. 课前-线上教学:教师将学时教学内容的关键知识点制作为10分钟左右的视频并上线相关线上教学平台(MOOC、SPOC),通过线上公告形式发布课程学习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自主线上学习和预习,教师还可以进行相关在线交流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运动水平、对该项目的了解、自身身体状况等等。这不仅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预先学习,也是老师对学情的预先学习,能够让老师对学生基本学习状况有个基本初步的了解,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在线下教学前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策略,让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更加合理和科学,这能够有效的减少课堂上理论与简单技术讲解带来的专项技能练习和身体素质练习时间不足的缺陷,能够引导督促学生课前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课堂-线下教学:线下课堂教学教师则重点组织学生对专项技术动作进行练习并进行个性化指导纠正,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改正并掌握相关技术动作,能够有效的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提高课堂练习密度,同时有充裕的时间开展身体素质练习,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同时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就线上学习疑难问题和学生进行现场专题探讨和互动,让课堂更加开放、合作、自由;教学过程中使用“幕课堂”智能教学平台和学生充分交流互动,现场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测试或调研检验课堂教学成果,并根据学生课堂反馈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3. 课后-线上教学:教师在线上平台发布课后锻炼作业并要求学生在线上平台提交,并在线进行督促与辅导、个性化评价,帮助学生设定个人练习目标和个人练习计划,这基本实现了体育课“1对多”向“1对1”的专门化、个性化指导的转变,这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终身體育意识。教师通过线上互动交流平台解答学生在课后学习过程中和自我锻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互动平台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与反馈,进行课程的反馈与总结。
4. 考核与评价:考核包括: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线上考核为每一教学单元学习参与(10%)、单元教学讨论(10%)、单元作业(10%)、单元测试(10%)、健康理论学习与测试(10%)、,线下考核为每一教学单元的运动参与(10%)、瑜伽专项技术(20%)、身体素质考核(20%)。线上考核占比50%,线下考核占比50%,教师通过线上平台统计情况结合线下考核最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注重过程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
(三)教学团队建设
要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在“教”与“学”的实施过程中,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是提高课程质量的基础和促进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多开展各种智慧教学培训工作以点及面的促进团队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打造一支具备“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下教学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教学团队。由于在线课程学习人数众多,不能仅由主讲教师来完成互动,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助教进行协助,助教可由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担任,也可选拔优秀的学习者或已修过该门课程的结业者担任[4]。根据学习者的数量的初步判断,教学团队中要有课程负责人1名:负责课程的总体研发与设计;课程管理老师1名:负责课程的开展与实施;课程设计老师2名:负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办法的设计;课程教学老师2名:负责线上教学内容的拍摄与制作以及线下课程的教授;教学平台建设老师2名:负责线上课程的运营与管理,保证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如图3)。
五、结束语
新时代、新理念、新技术、新形式实现教育新发展,体育课“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理论的构建与实施,都尚处于初步阶段。作者认为该教学模式未来将会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与应用,通过该教学模式的革新以期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来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该教学模式将线上在线课程与线下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实现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教与学的沟通与协作,实现了有指导、有意义的学习与交流,构筑集理论课堂、实践课堂、开放课堂的智能化课堂,实现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个体集体的多阶段一体化有机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教学智慧,是一种适用于大学体育课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经过了探索和深度融合之后该模式能够引导大学体育课程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终身化模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靖程.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5):4-4.
[2]刘占鲁,冯嘉诚,余佳俊,等.慕课融入运动教育模式课堂教学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4):110-112.
[3]张洋,何玲.新世纪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研究——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6(6):4-12.
[4]王会儒,赵晗华,余建波.中国大学慕课体育类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8):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