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本科生“1+n”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2020-11-09 03:09谢宗波那兵刘云海黄德娟马建国乐长高
高教学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谢宗波 那兵 刘云海 黄德娟 马建国 乐长高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是践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文章在充分分析导师制研究概况,及“1+n导师制”培养模式实施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探索并初步构建了“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本科生‘1+n导师制培养模式”,其中的“n”赋予了导师制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本科生;“1+n”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索;构建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0-0051-04

Abstract: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overview of the tutorial system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1+n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mod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ed chemistry major in our university,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initially constructs the "1+n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mode. The "n" gives the tutor system more flexibility, which is conducive to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and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entrepreneurial skills.

Keywords: undergraduate; "1+n"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mode; explore; build

“大眾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战略,2002年,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创新创业教育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其宗旨是通过教育教学模式和培养机制的创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及创业人才的重任;但“填鸭式”培养模式在我国高校还比较盛行,这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因材施教、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不相协调。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模式,是高校育人机制的创新。早在15世纪初,英国牛津大学就出现了Tutor(本科生的导师)[1],导师制的实施对于英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所建立的师生关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关系[2]。在我国,浙江大学1937年率先在本科生中成功实行导师制,曾被赞为“东方的剑桥”[3]。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本科教育采用了前苏联模式的学年制,主要实行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导师制仅用于研究生教育。新时期的本科生导师制始于2002年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教学改革;随后逐渐在其他更多高校试行或实施,如四川大学、宁波大学等。但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还是一种较新的制度,缺乏成熟而有效的实施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实施过程存在理论实践脱离、科研精神缺乏、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缺失等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学分制教育背景下,完善并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培养具有较高创新创业能力和科研意识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与国际高校培养模式接轨的重要策略。

在广泛调研及对我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个性化培养”为特点、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从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环境认知和实践模式等环节入手,探索并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背景及我校实际的“1+n导师制”培养模式。“1+n导师制”中的“n”是指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具有相应特长的导师进行学业、科研、升学或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指导。“1+ n导师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易于实现“个性化培养”的要求,对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导师制的研究概况

我们以“导师制+本科生”为篇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共找到相关文献1722篇,其中2000年之前只有9条结果(如图1所示);在上述检索结果的基础上添加篇名“+”,共搜到13条记录,其中2008、2011、2014和2015年各1条,2017、2018和2019年各有3、2和4条记录,增加趋势并不明显;而添加“1+”为篇名检索的话,只有3条记录,分别为2015、2017和2019年的,其中第一篇是本人发表的“本科生‘1+3科研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该结果说明类似培养模式的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以“导师制+创新”为篇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共找到相关文献348篇,均发表在2000年之后,2015年起相关文献数量上升明显,而近几年又趋于平稳,维持在每年50篇左右。而以“导师制+创业”为篇名,只查到69篇文献,主要集中在2016-2019年,年均12篇左右。

同样,以“导师制+创新创业”为篇名进行了检索,共查到48条记录,其中2016-2019年有38条,年均10条左右;在该检索结果的基础上添加篇名“1+”,则只有3条记录,分别为2013、2017和2019年的,2013年的一篇刊载在《黑龙江高等教育》上。以上结果表明,基于创新理念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已引起人们较长时间的关注,相关研究已比较成熟,但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着非常大的研究空间和意义。而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导师制研究中,不少是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项目、实习为切入点的。

总之,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已较多,但“基于创新创业理念”或“1+n”的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研究还较少,因此从事相关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二、“1+n导师制”培养模式实施的意义

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本科生“1+n导师制”培养模式以科研、科技创新、创业为纽带,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条件、创新创业经历或其他特长,让学生参与科研、生产实践或创新创业训练,实施的意义如下。

1.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本科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而本科生导师制是践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

2. 有利于导师与班主任、辅导员形成分工合作的协同培养局面,促进学风班风建设。

3.開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和帮助更多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队伍中去,这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 导师制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也有利于展现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5. 导师与学生定期交流,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弥补了高校本科生的群体教育在个性化培养方面的先天性不足,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业技能的提升。

6. 学生可以分担部分科研任务而减轻导师的科研负担,对科研项目多而研究生数量少、特别是没有研究生的老师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7. “1+n导师制”赋予了导师制更大的灵活性,可将导师的特长、优势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紧密结合,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因材施教。

三、“1+n导师制”培养模式

鉴于常见导师制的灵活性或培养面有限,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弊端,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并初步构建了本科生“1+n”导师制培养模式,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和评价机制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1+n导师制”的实施分为“1”和“n”两个阶段,其中“1”阶段实施期为一年,由3~5名老师组成导师组,主要负责指导大一学生熟悉并适应大学生活,了解专业特点和就业前景,明确学习目标,改变学习方法。大学一年级是重要转折期和过渡期,面临着由中学阶段的普通教育向高等专业教育的重大转变,学习方法、教学方式,以及生活和学习环境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要面对更多的人际交往,新生容易产生思想、生活和学习等诸多方面不适应。导师组可以帮助其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和行为模式。“n”阶段可以满足学生的“n”种选择需求,在第2个学期末的时候进行“师生互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师生双方自愿的基础上选择导师;“n”赋予了导师制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因材施教;“n”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在第4和第5个学期末还有一次“二次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选择更换导师,导师根据情况也可以劝离学生)。导师确定后,“1阶段”导师的使命即宣告结束,之后的3年将主要由导师负责,班主任、辅导员协助,导师同时还要承担德育、就业指导等相应职责。

四、“1+n导师制”实施细则

(一)总则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育人机制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属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精英教育。“1+n导师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易于实现“个性化培养”的要求,对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导师遴选是导师制成功的关键,考核是导师制取得成效的必要措施,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则是导师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所以应制定明确的奖惩办法来激励导师的积极性。导师的遴选不能只关注学历、资历,更应关注导师的敬业精神和培养效果;考核办法应尽可能的具体、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导师的考核结果应当与学校的年度考核、绩效工资及岗位聘任等环节挂钩。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可保障导师制的良性运行,因此应慎重确立考核指标,严谨制定考核办法;同时,考核应当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能全面反映导师工作的质量。

(二)导师职责

1.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身心健康和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德、智、体、能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2. 帮助学生熟悉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了解专业特点、课程体系及专业方向。

3.指导学生开展科研、生产实践或创新创业等活动,教会学生查阅文献及撰写学术论文的基本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创新创业能力。

4.指导学生选课、升学(考研)、创业或就业。

(三)导师遴选条件

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熟悉教学环节及培养过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丰富的教育教学、创新创业或科学研究经验,作风正派,工作认真负责。

3. 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或创新创业的条件或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历。

4. 导师由各系聘任,一届任期为3年;每年均可增补,行为失范或失职者及时解聘。鼓励跨系、跨专业聘请导师,以利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四)“1+n导师制”实施方式

“1+n导师制”由系部负责实施,学院统筹和协调。

(五)师生互选

1. “1 阶段”导师由系部讨论确定,“n阶段”导师通过师生互选方式产生。

2. “1阶段”每个年级由一位导师负责协调,组成3-5人的导师团队,“n阶段”每位导师每届指导学生3-5人。

3. “1阶段”导师在新生入学教育前安排,任期1年。第二学期末安排“n阶段”导师,总体上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适当考虑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业情况和整体表现,实行“双向选择”;不适合安排导师或不愿安排导师的学生可暂缓安排。第四和第五学期末进行补选,第一次没有安排导师的学生可以继续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导师,安排了导师的学生也可以根据新的需要更换导师,同时导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劝退学生;本次确定授受关系后原则上将维持到毕业。

(六)考核及激励措施

1. 导师工作每学年考核一次,设置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2. 从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学业、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对导师和学生进行考核。

3. 导师的考核结果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体现,并在年终考核、岗位聘用和职称晋升时给予考虑。

4. 学生的考核结果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作为评优、评奖学金的主要依据。

五、结束语

“1+n”导师制无疑是赋予了导师制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致力于其创新创业多元化能力的培养;其成功实施对提升毕业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对教学、科研、创新创业的改革具有多重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覆盖面、经费和管理等问题。

应该继续健全“1+n”导师制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导师的选拔过程,明确导师的职责,凸显激励政策,进而构建适合导师制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同时应根据需要设置专项经费,对经费不足的老师给予支持。为了配合导师制的实施,应继续改进学分制、推进小班研讨课。另外,指导学生应认定为正常的教学活动,给予工作量补助。评价指标还应包括学生的选择率、指导频次等,并实时监督每位导师履行导师制的情况,从而促进导师制更加有序、健康地实施。

参考文献:

[1]朱梅.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特点与实践经验——基于湖南农业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的考察[J].职业时空,2012,8(11):64-66.

[2]熊华军,李伟.现代大学的界线:该干的与不该干的——读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J].当代教育科学,2010(03):6-8.

[3]杜祥锋,何亚平.竺可桢与浙江大学导师制[J].现代大学教育,2003(06):95-97.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导师的猫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