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婕 沈铭灵 韩泽昊 张鹏鹤 谷林峰
摘要:本文针对沉浸式红色教育在小组社会工作运用中突出显示的优势以及沉浸式教育在其他类型小组工作中可借鉴、可利用的经验,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为沉浸式教育方式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以及可能性,刺激教学方式的更新,打破原有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以及老师双方都能够享受学习和传授良性互动的过程。
关键词:沉浸式;红色教育;小组工作
在祖国过去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不仅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在民生、教育、医疗、住房、社会福利、社会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发展上都达到了质的飞跃。但在现今的教育发展中来看,红色教育在整个教育层面上所占比例仍是比较低的。我们享受着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却开始逐渐忘记幸福生活的立足之本是老一代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因而,为了传承红色精神,红色教育的普及势在必行。运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弘扬红色精神在当今时代已然逐渐不被大众所接受,如何用大家喜闻乐见并且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红色教育知识的传播成为了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方式及内容也随之不断进行改进,为了迎合新时代社会发展,教育模式更加趋向于“刻板”的应试教育。当下各层级学生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也逐渐忘却,红色历史以及其遗留下来的巨大教育价值也逐渐在淡出人们的视线,对于红色教育的知识,大部分来自学校,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对红色知识的教育意识较为薄弱,加强红色教育知识的普及刻不容缓。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前红色教育的基本情况,我们采用了沉浸式教育的方法结合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的方式,在宣传红色教育的过程中,了解沉浸式教育的可发展空间以及在大范围可以普及的可能性。本次我们设立的小组是为了加强组内成员的沟通与互动,深化组员对于红色教育相关知识的理解。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输入,在小组活动中,为加深大家对于红色教育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能够深入理解红色教育的内涵及精神,也在原有的传统知识教育方式突破取得了新的经验。在探索沉浸式教育现实可行的前提下,发扬红色精神,使小组成员能够深入理解红色精神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一.小组的前期准备
(1) 主题确定
本次活動立足于当前红色教育缺乏这一细节,在红色教育整个系统结构中重点突出红色精神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精神,内容贯穿小组活动始终。依次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红色精神。在寓教于乐之中培养服务对象的爱国情怀以及其他良好的品质。
(2) 组员招募
本次小组工作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选择了高校周边商户子女,这一群体缺少家长的陪伴和共同的娱乐时间,电子产品的使用使得他们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各种信息更加难以判断其优劣性,容易受到消极思想的侵害。但这一群体同时拥有靠近高校学生这一优势资源,便于接受志愿性的学习。
二.具体介入
三.效果评估
①需求评估
根据研究对象的背景分析,高校周边商户子女课余生活枯燥,在学校缺少专门的红色教育,精神上较为空虚。
i高校周边商户子女多处于学龄期,需要制定并完成学习目标获得勤奋感,但父母的工作鲜少有休息时间,对于教育问题参与不多,使得子女缺少人为他们指导方向,学习能力无法提高容易造成这一群体的自卑感。
ii高校周边商户子女课余时间多使用电子产品,所接收到的消息有好有坏,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尚未形成辨别准确合理消息的能力,容易遭到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不利于健康成长。
iii目前国内红色教育发展主要为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对于青少年的红色教育流于表面,多数青少年缺少实践机会感受红色文化,难以理解红色教育的本质。
②过程评估
在服务开展过程中,每一期所对应的主题不同,所安排的重点也是各有侧重,在各期主题的衔接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服务对象在理解上也有一些困难。
③结果评估
从内容上来说,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都能够理解每期主题,也能够表达每种精神所代表的内涵。从形式上来说,小组成员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加喜欢在游戏过程中学到知识,不沉闷,气氛也更加活跃。小组成员之间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更能锻炼其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总结和反思
首先,前期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活动成功与否,也影响到活动的效果。我们在招募成员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一些家长在认知层面对于红色教育仍存在一些比较片面的观点及想法。其次,我们在活动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小组成员接收到的信息准确与否,与之相关的知识小组成员在之后的实践运用过程中实际作用有多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要注意的方面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沟通,以及他们与工作者之间良性沟通的过程。不能一味的追求质量,更要关注在实际情况下小组成员自身的差异性。工作者也要明确自身在小组中的责任,关注组员,更好的推动小组发展的进程。为在后续沉浸式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经验作用,提供有利的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梦琳.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现状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现代交际.广州,2020.
[2] 莫灿.沉浸式增强现实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 3月第十三期
[3] 刘建民,冯旭龙.小组工作介入学龄儿童性教育服务的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6(13):71-72.
[4] 杨梨,鲁亚州.社工带领下的同伴教育小组——以青少年性教育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44):306-308.
项目编号:XBMU-BYL20016由西北民族大学本科生科研立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