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
摘 要:本文主要以中职院校的视角展开,系统分析了其国库支付制度财务管理的常见问题以及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中职院校;财务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被广泛使用。其定义范围相对宽泛,各国在运用时主要基于国情而定,因此,各国间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国中职院校的应用,能够对其内部财务管理起到良好的优化作用,使财务管理变化显著。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影响分析
1.提高资金使用率
国库集中支付在资金使用方面优势显著,通过实行该项制度,中职院校的传统分散资金管理被摒弃,其管理制度更具有统一性,政府在下拨专项资金时,从传统直接向学校账户投放资金逐渐转变为以预算用款申请计划为参考下拨资金数目。通过直接或者授权支付完成资金的申请。建立在国库集中支付基础上,传统的资金混合使用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学校内部资金支出账目内容更加明确,使资金使用更具有规划性。
2.规范财务信息
以往中职学校内部财政资金管理相对较为松散,对财政涉及的对象、数量规定尚不明确,资金混合使用现象十分常见,造成了发票虚开、公款私用等恶劣事件的发生。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出台,学校的每一笔资金支出都被明确记录在预算申请计划之中,支付方式也被明确限制为三种。这种统一化的资金管理使资金应用管控更加严格。当涉及一些大型财政招标项目时,财政部门的参与度更高,一旦招标文件中对一些资金的支出记录存在问题,财政部门将可以直接拒绝支付,在中职院校资金管理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
二、中职院校财务管理运用国库集中支付常见问题分析
1.预算编制
相关一部分中职院校在预算编制这一环节管理相对松散,在落实中预算追加现象已较为常见,导致预算经常处于不断更改的状态,加剧了资金拨付的困难,引发了年底突破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学校内部往往缺乏在资金审核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使其难以快速适应预算编制的工作,款项在应用过程中无法做好专款专用,管理较为混乱[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学校需要以月为单位进行用款计划的申请,在年末总结阶段,如果出现结余,则需要向上级财政部门汇报上缴。国库集中支付对整体预算编制体系要求较高,但是中职学校在预算编制上往往較为粗略,涉及到大量的批复手续。因此,经常会出现一部分中职院校的日常财务管理存在严重不足,导致年末被迫突击的情况,这种现象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格外突出。
2.资金支配能力不足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剥夺了中职院校内部原有的灵活性特点,基于一部分处于预算之外的资金,学校将不具备自由支配能力,所有资金数目有需要依赖于预算计划确定,支付方式存在局限性,仅可以通过授权以及直接支付这两种方式完成,不再允许现金支付。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如果原有预算计划中未将其涵盖在内,将无法予以保障,需要相关人员逐层申报,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专项资金下拨的效率,导致突发事件处理被迫滞后。
3.筹资能力下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现了资金的统一管理,中职院校内部资金来源也主要转变为仅依靠两种方式提供,一方面是由上级部门直接进行专项资金的拨款,另一方面由学校通过缴费完成。学校收费金额通常会被直接归于财政专户之中,完全依靠用款计划进行资金支出,造成了学校内部资金自主安排能力的丧失,一旦涉及学校扩建工作,专项资金的缺乏,将导致学校无法完成设备器材的采购,而预算外资金补充具有滞后性,无法实现资金的及时补充,对中职院校内部发展十分不利。
4.支付系统效率低下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统一化管理使工作流程更加烦冗,加大了中职院校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虽然其电子化、自动化管理已经常态化,但是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使用方面培训机制健全程度不高,系统自身运行能力尚存不足,财务人员系统使用熟练度的缺失,进一步导致其与系统相分离的情况。除此之外,烦琐的流程使工作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认可度不高,在录入完成内部各项支付业务后,还需要长时间的复核工作,电子化的便捷并没有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反而使财务人员深陷于复杂流程的漩涡之中。
5.国库集中支付及时性较差
国库集中支付在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具有严重的滞后性,资金审核的不及时将造成滞纳金问题出现。基于支付审核关节,财政部门通常以关键字设置提高工作效率,这也会造成一些涉及敏感词汇,例如三公经费等业务会在支付申请中被拦截,导致审核不顺利,进一步影响支付的完成。以办理公务车过路费业务为例,需要运用信用卡形式支付,一旦报销支付出现滞后,就会造成滞纳金出现。
三、中职院校财务管理国库集中支付运用措施分析
1.完善预算编制
财务人员应明确只有做好预算编制,才能进一步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现实,因此,要加强在预算编制方面的精细化处理,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有机融入现实工作中,确保预算编制的精确程度更高,并且具有前瞻性,避免后期频繁更改的情况,使国库支付制度的运行更加顺利。中职院校不可将预算编制单纯交由财务人员,而是由学校下属各个部门分别负责统计自身预算项目,结合自身情况,要求预算内容要贯彻完整化的原则,在安排上要具备及时、合理的特点,确保学校各项日常工作处理有条不紊[2]。项目支出过程中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相应凭据并落实各项凭据的保管,每一项资金来源都应有明确记录,切实保障中职院校内部财务管理的运行。
2.强化资金支配能力
中职院校不可一味照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而应结合自身实际财务发展,对其加以人性化改进,确保其能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真正具有适用性。在国库集中支付落实前,工作人员应及时将其与原有财政管理制度进行对照,全面权衡其利弊并系统分析其操作过程,确保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资金使用逐步向制度化转变。建立在国库集中制度被进一步完善的前提下,中职院校应积极配套相应的各部门管理以及清算制度,使学校内部各个部门的每一项工作落实都有制度可依,资金支配能力显著提升。
3.拓展筹资渠道
融资可归为预算外资金,当学校涉及一些突发情况时,其可作为主要的资金投入渠道。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职院校办学的规范化管理,相关公办中职院校被合并,生源的增加使中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融资金额数目十分巨大,学校内部往往需要承担巨大的还贷压力,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关措施落实压力剧增,因此,要求财政部门应密切关注中职院校实际发展,结合社会大环境,切实增加其经费拨款投入,为学校内部的灵活资金处理能力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建议,建立学校、财政部门以及银行三个主体间的互动机制,在融资方面给予充分的政策倾斜,确保融资渠道畅通无阻,保障每一笔财政资金都能得到有效利用。
4.加强支付系统管理效率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要求更加严格,为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财务人员应从传统管理视角向全新方向转变,基于以往付款模式,其主要流程是银行与收款单位之间的互动,而现在需要涉及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使用,强调财务人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业务处理素质,从财政入手,转变业务采购方式,即使是一些较为微小的费用支出也要明确具体的采购流程。同时,当学校需要办理联合办学业务时,财务人员应在落实相关前期准备后,将相关材料向上级部门进行审批,建立在完成备案的前提下,推动联合办学协议的签订。以支付过程展开分析,通过以月为单位归类总结各项业务,及时跟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新发展。学校应积极组织内部培训机制建设,针对一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经发展成熟的中职院校,其他院校可委派内部财务人员进行学习,使财务人员业务技能更加良好,支付业务处理能力显著提高。
5.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及时性
国库集中支付对财务人员的录入、复核能力要求较为明确,审核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就采购支付业务而言,其首要环节即为主管部门审核,然后还需要相关财务部门进一步审核,审核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基于审核流程的烦冗,其效率提升就成為财务人员的思考重心。因此,中职院校应事先完成内部各项审核资料的精简与整合。政府在办理采购业务时,要及时内部财务人员予以通知,将采购前期流程提前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落实,使报销支付业务得以顺利进行,不会出现滞后的情况。
四、结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变了中职院校传统管理模式,作为一种较新的管理制度,其落实中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因此,需要财务人员系统分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深层内涵,探索出其运行全环节的常见问题,并通过加强在内容、人员等多方面的管控,促进其解决措施的落实,使中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发展更深入。
参考文献
1.王富强.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体系研究.中外企业家,2019(12).
2.刘岸.探析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单位财务管理的完善策略.全国流通经济,2017(32).
3.章飞飞,王连英,许情敏,等.国库集中支付下中职院校财务管理探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4).
4.谢慧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技工学校财务管理的思考.财会学习,2019(17).
5.张琼.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现状、原因、对策.财经界(学术版),2017(12).
(责任编辑:刘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