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摘 要:事业单位作为重要的职能机构,为了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绩效工资成为改革的重点。绩效工资的推行极大改变了现有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激发了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重要意义,找出现有绩效工资制度的不足,提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改革措施,以期为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資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一、引言
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收入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基本工资,由岗位类型以及职级决定;二是绩效工资,通过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贡献等来作为发放依据;三是各类津贴,是对薪资的一种补充。绩效工资的实行,极大地减少了员工“搭便车”的行为,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也从根本上改革了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原则主要有三点,一是公平性,保证员工贡献和回报一致,劳有所得;二是确保激励作用,考核指标全面,能够体现员工之间的差异性,多劳多得;三是以人为本,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工资改革时应充分听取员工建议,考虑员工需求,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
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推行,增加了事业单位对员工工资分配的自主权,同时也激发了事业单位和内部员工的活力。
首先,绩效工资的发放是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能够客观反映出员工的实际工作贡献,保证了员工有付出就有回报、无付出就无回报、付出多少就回报多少,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使收入分配以及职务晋升具备更强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其次,按工作业绩来决定一部分收入,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若想提升自己的收入,就需要很好地完成绩效考核的各项指标,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就会在工作中充满激情,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最后,员工的行为代表着所在事业单位的形象,员工的工作效率体现的是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因此,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工作活力,强化他们的服务质量,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与质量。
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存在的不足
1.绩效考核方式不够规范
绩效考核是实行绩效工资的重要前提,因此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一定要完善,绩效考核的过程一定要规范,从而使绩效考核结果客观公正,有据可依。绩效工资取决于绩效考核结果,绩效考核的过程以及结果是否科学客观,从根本上决定了绩效工资的重要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从2016年人社部要求事业单位推行绩效工资制度起,各事业单位纷纷进行工资制度改革,开始实行绩效工资制度。虽然目前大多事业单位已经实行绩效工资,但是却并没有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主要是因为绩效考核方式不够规范,导致绩效工资难以客观体现员工的具体贡献。
首先,部分事业单位将绩效考核作为一项例行任务,日常只简单地对一些考勤指标进行记录,而其他指标考核则追平一致性,导致绩效考核工作存在形式主义,难以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评价,也就难以体现不同员工之间的收入差异,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其次,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未能充分考虑单位的性质和发展目标,而是简单参照企业考核方式或者绩效考核指标,考核指标与自身发展现状不符,难免造成“南辕北辙”的困境。事业单位应该将自身发展目标以及社会责任细化成考核指标,从而全面、有针对性地衡量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并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的服务质量。
2.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监督
客观透明的绩效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可以有效增强员工对考核结果的认同,从而更好地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忽略了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未能及时发现考核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也影响了员工对考核结果的认同。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工资改革时,应完善绩效考核的相关体系,尤其是完善绩效反馈和监督机制,注重绩效考核过程中的沟通和交流,使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公开公正。
一方面有助于考核人员及时了解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考核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调整;另一方面,员工也可以通过具体考核结果了解自己和同事之间的差距,及时取长补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完善。
绩效监督机制的建立不仅是为了保证绩效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的客观公平,最重要的是保证考核结果和收入分配之间的一致以及奖惩措施的落地实施。在绩效考核指标科学全面的基础上,按照规范的流程对单位内的每一位员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应与制定的工资制度一致,保证多劳多得,并让所有员工对整个考核与分配过程进行监督。
四、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措施
1.完善并明确绩效考核指标
制定完善全面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考核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首先,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单位性质、发展目标、社会责任等,将其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出适合自身的考核指标。同时,根据地区发展水平、当地财政状况、自身经营状况,明确绩效考核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制定考核指标时不仅需要注重“量”和“绩”,还应注重“德”和“能”,将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加入考核指标,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
最后,应根据部门和岗位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关键性指标,或赋予相同考核指标不同的权重,突出不同部门工作的重点,使指标具有具体性和针对性。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应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尽可能制定出全面的考核指标,考核员工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也能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此外,为了进一步保障员工的切身利益,在绩效指标确定的过程中应鼓励员工参与其中,充分考虑员工建议,不断更新和完善绩效指标体系。
2.开展相关培训,增强员工绩效意识
对工资制度进行改革,部分工作人员会担心和疑虑自身利益会受损,对绩效工作改革存在抵触心理。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工资改革前,要转变现有人员的思维观念,为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和实施打好基础,在进行绩效工资改革前对员工开展相关培训。
一方面,使员工意识到绩效工资改革对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对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详细说明绩效和收入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只要在工作中有所贡献,自身的收入就不会受到影响,甚至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增强员工的绩效意识。
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可以使员工明确绩效考核以及工资分配的具体方式和考核标准,有利于绩效工资的顺利推行。对绩效考核及工资分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学习绩效考核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规范考核流程,能够有效减少考核人员在考核过程中的主观判断,同时也避免考核工作沦为形式,真正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3.完善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简化工作流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而且能够使考核结果更加精准,减少甚至杜绝考核过程和分配过程中的失误。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动态化管理,能够根据考核指标及指标权重的变化,对考核方式及时进行调整。因此,应该以开放积极的心态对待新技术,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相关人员应转变管理理念,积极参与相關培训,积极学习先进的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方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事业单位作为政府和群众之间的重要桥梁,不仅需要履行服务公共服务的义务,还应该接受群众的监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群众及媒体履行监督职责,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对全体员工的绩效考核情况和薪酬分配情况进行披露,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工作沟通。此外,还应该为群众和媒体开通反馈渠道,及时对收到的意见进行反馈,使事业单位的薪酬分配更阳光、透明。
五、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窗口,其公益属性决定了经营方式有别于企业,但是事业单位也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激发自身活力,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因此,如何有效地激励事业单位及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高效公平的工资分配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断提升工作技能,完善工作流程,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本文从事业单位现行的绩效工资制度出发,明确了绩效工资的积极作用,分析了目前绩效工资制度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提供参考,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福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管理观察,2019(29).
2.陆冬梅.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中绩效考核管理的难点及对策.金融经济,2019(18).
3.徐欣.浅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时代经贸,2019(29).
4.赵莉.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人才资源开发,2019(12).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