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11-09 07:25唐婧琳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28期
关键词:弹性效应旅游业

唐婧琳

摘要:文章基于200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究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异质性。回归结果表明:我国东、中部地区的旅游业收入初始水平较高,且东、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个体时点效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旅游接待人数、消费水平对地区旅游业收入增长均存在显著正弹性。居民储蓄水平对地区旅游业收入呈现负弹性。居民可支配收入、开放程度及铁路里程对地区旅游业的影响呈现出地区差异性。回归结果有助于总结各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异同,为我国地区旅游业均衡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影响因素;地区异质性

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对旅游的需求逐渐强烈。旅游业被归属于第三产业,其健康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密切推动作用。已有研究证明,伴随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地位在我国不断提高,旅游也开始发挥对我国经济的帶动作用。而旅游业往往呈现地区异质性,受环境保护政策、产业集聚及区位效应的影响,出现了工业集聚、旅游集聚的区域,导致区域发展失衡。本研究将中国省域划分为东、东北、中、西部四个地区,以旅游收入作为反映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因变量对影响旅游业的若干因素回归,以期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失衡程度进行测度。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我国旅游业出现时间较晚,对旅游业的研究最早追溯到西方国家。Mathieson A(1982)系统的论述了旅游业发展对经济、个体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冲击,认为旅游业发展会促进就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Liu J(1986)认为旅游业发展不局限于对经济发展有正向影响,在促进地区间交流方面也存在一定作用。Deasy(1996)认为旅游资源会对旅游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是否会推动旅游业发展依然值得探讨。中国过去工业进程存在高消耗、高排放现象,国内部分学者对旅游业发展的测算更多基于效率,包括旅游业的碳排放效率及城市旅游业发展效率。以区域作为DMU进行测算,无法度量外生变量对旅游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敖荣军(2006)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旅游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会对旅游收入产生影响,区域差异是造成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因素之一。周玉翠(2010)通过SPPS软件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交通、经济发展程度及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存在正向促进作用。王永明,王美霞(2015)利用协整分析研究旅游发展与收入的互动效应及影响因素,得到我国旅游业存在空间异质性的规律。存在不足的是,不同区域经济政策不同,旅游业发展初始存量不一,旅游受时间、区域个体因素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在区域旅游业发展初始水平不同的情况下构建有效的计量模型是有必要的。

二、指标选取与模型选择

根据2007~2018年面板数据,选择旅游业收入(income)作为反映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可以解释旅游业发展的增长情况。选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旅游接待人次(tour)、居民可支配收入(contorl)、居民消费水平(cus)及居民储蓄水平(save)作为核心解释变量。选择城市绿化水平(green),公路里程(high)、铁路里程(rail)、开放水平(open)作为控制变量,以期回归结果更具稳健性。城市绿化水平以人工林种植面积衡量,开放水平以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当年GDP比重衡量,按照当年美元汇率折算人民币。人均GDP以2007年为基期进行平减。以上指标除开放水平皆做对数处理以削减异方差。

将中国省域分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四个地区,建立平衡面板数据一般回归模型如下:

Yij=?鄣ij+∑■■βijXij+εij(1)

其中,i表示地区,j表示时间,Yij表示被解释变量,?鄣ij表示截距项,∑nβijXij表示解释变量,εij表示误差项。

对四个区域进行Kao检验均通过包含截距项的面板协整。通过生成的残差序列,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可知一阶滞后的情况下不存在单位根过程。采用混合面板回归进行异方差检验可知,四个地区均存在截面异方差,中部地区存在时点异方差。同时,对回归方程进行截面自相关检验,得到结果为四个地区均存在截面自相关,说明不同地区中各个省市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对模型进行Chow检验,东部地区回归方程和西部地区回归方程都拒绝原假设,即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东北及中部地区回归方程未通过截面和时点固定效应检验,不拒绝原假设,选择上式(1)的混合回归模型。对东、西部地区回归方程进行huasman检验,拒绝原假设,因此,东部、西部地区建立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如下所示:

Yij=?鄣i+δj+∑■■βkXkij+εij(2)

其中,?鄣i为个体效应截距项,δj为时点效应截距项。

三、 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检验结果,对系数采用方差-协方差矩阵一致性估计进行修正,得到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东部、西部地区的个体、时点截距项限于文章篇幅,备索。从上述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和旅游接待人次对地区旅游业的正向发展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地区经济水平会对旅游业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旅游配套设施相对完善,能够承受的旅游人次相应增长,而旅游人数的增长会带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居民储蓄水平对旅游业发展呈现显著负弹性,东北和西部地区负弹性较高,分别为-0.77和-0.84,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负弹性较低,说明存在地区收入差异。东北和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较低,而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均衡,旅游收入受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被较高工资水平抵消。

居民可支配收入、开放程度及铁路里程呈现地区异质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旅游收入均呈现负弹性,东北地区为正弹性,这说明东、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的“本地效应”,而东北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旅游收入正弹性达到0.58,说明随着东北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整体对于旅游的需求开始增加。在开放程度上,东、中部为正弹性,东北、西部为负弹性。东、中部经济较好,靠近海岸港口,开放程度的增加会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而东北、西部地区存在民俗风貌,开放程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破坏地区自然环境。铁路里程的影响与开放程度相反,东北、西部地区为正弹性,东、中部为负弹性。东、中部地区企业数量多、人口密度及流动性大,选择飞机作为出行方式较为合适;而东北、西部地区较为偏远,因此选择铁路出行的人数较多。以东部地区为例,北京市的个体效应截距项为3.74,天津市为2.02,上海为4.68,均高于截距项均值1.02,说明北京、上海及天津市作为直辖市具有较好的旅游业发展基础;而广东省个体效应为负,说明其旅游业发展一直存在负增长的情况。重庆市、四川省的个体效应截距项分别0.68和0.92,均高于西部地区均值0.20,重庆市作为西部直辖市可能与东部三个直辖市存在相似的原因,且由于国家重点建设及西部大开发,导致四川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广西、甘肃省的个体效应均低于均值,可能由于经济发展较慢导致旅游业发展初始水平较低。

以东部地区为例,2007年时点效应截距项为-1.56,由于当年金融危机导致旅游业发展受阻,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2年,2013年截距项出现正值,为0.13。截至2018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停留在较高水平上。西部地区时间效应与东部地区保持大致相似。

四、建议

我国东、中部地区的经濟发展水平较高导致旅游业发展水平高,而东部地区较中部地区存在较大的个体发展差异,需要发挥北上深带头作用,带动周边省的均衡发展以促进旅游业发展,持续缩小东部地区省市间发展差距是首要。中部地区要保持可持续增长状态,继续通过较高经济水平带动旅游业发展。东北地区应充分利用冬季的季节优势,打造旅游产业差异化实现旅游产业的发展。着力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利用独特地理优势大力推进地区旅游业建设。同时,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树立保护环境意识,发展绿色旅游业;加强地区间的合作,缓解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从而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丽丽.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8(03):58-59.

[2]Mathieson A,Wall G.Tourism:Economic,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M]. London:Longman Inc,1982.

[3]Liu J,Var T.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impacts in Hawaii[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6,24(02).

[4]Deasy,Griess.Impact of tourst facility on its hinterland[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the America geographers,1996,56(01).

[5]王坤,黄震方,曹芳东.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15,35(21):7150-7160.

[6]李瑞,郭谦,贺跻,吴殿廷,殷红梅,叶倩.环渤海地区城市旅游业发展效率时空特征及其演化阶段——以三大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06):773-785.

[7]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03):32-43.

[8]周玉翠.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06):150-154.

[9]王永明,王美霞.张家界旅游发展与居民收入的互动效应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35(03):197-202.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弹性效应旅游业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画与理
基于分治法的Kubernetes弹性伸缩策略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弹性势能纵横谈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偶像效应
正手击球弹性动作解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