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云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区域经济取得了有效发展。但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是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就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有效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农村区域发展问题尤为突出,随着我国政府在政策、人才等多层次的有效扶持,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了较高的增长势头。但其中的某些问题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因而,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优化,以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我国地大物博,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表现出严重不平衡现象,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而这种东部沿海地区发达,西部相对落后的情况长期未得以根本性改善。
(二)经济发展模式问题
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模式:
1. 传统型
该模式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为主,也是我国农村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一。其显著特点在于:依靠农业,农民的经济来源较为单一;在未取得其他外力因素的干扰下,呈现为封闭或半封闭的经济体系。
2. 现代型
该模式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主。其主要特点体现在:综合优势,发展较快。这是由于该模式下的农业生产部门就农村区域内的经济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现代化技术指导,在此技术的推动下农村城镇化、产业化,以及工业化水平较高。
3. 城乡互动型
该模式的分布以大、中型城市相应的城乡结合部为主。其最大的特点体现在:工农结合、协调发展。该模式下的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依赖大量的劳动力,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三)区域基础设施较差
基础设施直接关乎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道路交通作为农村实现与外界有效沟通的桥梁,对于农村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存在许多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某些地区还未实现乡村交通网。
(四)人口和资金方面的限制
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其一,区域内的人口素质总体上较差,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因而就现代农业技术知识掌握较为匮乏,在此种情况下,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其二,我国政府在“建设新农村”方面的支持力度有待提升,资金的不足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区域经济发展。
(五)环境问题相对明显
这主要体现在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未能正确意识到环境污染以及生态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区域内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方面强化精准扶贫贷款
具体来看:第一,政府应当加大就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有效促使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二者互补作用得以发挥,探寻新的扶贫资金途径,尤其是需要关注基础货币向贫困农村的投放;第二,要制定好税收优惠方案,从而降低银行税负。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金融业正逐渐开展营改增试点,倘若能够落实税收优惠,便能够有效提升银行发放精准扶贫贷款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第三,创新扶贫模式,挖掘新型手段,尤其是在“互联网+扶贫”领域,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引导工作。
(二)推动城镇化,逐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农民而言至关重要,因而,为确保农民的生活质量,要尤为注重水、电、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此方面资金投入。良好的基础设施也能够加大投资的可能性,从而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资金。此外,政府方面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基础设施的完善标准,按照地区的不同体现出政策的针对性。
物流也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最近几年,相关部门开始注重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这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群众的菜篮子和米袋子。但考虑到地域与环境的不同,西部农村的交通仍有待增强,物品出入流通不易。基于此,建设农村区域物流中心对于发展农村区域经济而言至关重要。
(三)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
区域之间的有效合作能够促进区域间实现优势互补,进而带动整个大区的经济稳定发展。具体来看,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差距,从而提升农村居民收入。要实现这一过程,要求相关部门由城中村以及城乡接合部入手进行尝试,逐渐落实城带动村、点带动面。此外,也可考虑把散居的农民迁移到行政中心村居住,有效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在城镇化建设中,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地貌与人文特征,依据相关的法律原则进行统一规划与建设,有针对性地制定恰当的发展计划。在城中村以及城乡结合部发展过程中,能够带动周围的农村共同发展。
(四)科学制定发展计划,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除此之外,区域间的优势与特征也较为明显,因而,为促使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需要按照自身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与已形成的产业结构,针对农、林以及渔业等的发展进行恰当的安排,以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各有关部门也需要积极引导农民挖掘潜在资源,从而构建特色经济。各地区通过整合自身的优势资源,以构成特色经济区,在强化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吸引投资,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也应当积极展开调研,为整体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就区域内存在的不足以及优势资源进行分析,通过建设项目来吸引投资;扶持区域内有潜力的企业,引导资金富余的农民入股或者自办企业等等。与此同时,加大创新力度,增加区域内科技资金支出,促进机械化发展,解放农民双手,提高农村生产效率。例如,农作物嫁接等技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增强农产品的产量,从而提升农民收入,在农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的情况下,推动区域内经济的有效发展。
(五)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对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增加教育方面的投入,注重农村教育,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可以把农村课程改革作为整体农村区域经济建设中的一项关键环节来对待,将科普知识与相应的医疗卫生知识归入到平时的教学之中,并借助于多種有效手段加以推广与宣传。
此外,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有关键性的意义,需要培养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借助职业教育、夜校学习等相应的模式与手段,向当地农民传授与农业相关的文化知识,促使农民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务农,从而提高其效率与收入。与此同时,也需要强化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对农村人才的支持力度,可指派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深入农村进行相应的教育工作,帮助农民掌握农业种植等方面的技术与知识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在于推动各区域的协调发展,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持续且系统性的工程。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相关部门从全面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等多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需要在充分分析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困难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区域经济相应的发展策略,从而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皎.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精准扶贫策略[J].生产力研究,2016(12):51-53+65.
[2]彭静.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对中国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5(10):190-194.
[3]卢雨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5,35(06):212-213.
[4]王升华,张艳荣.甘肃省农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举措[J].农业工程,2012,2(01):97-99+103.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胜坨镇社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