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伊蕊 包书红 檀越 谢舟涛 段爱华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将其视作所有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历经了七十年的发展,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已成为当下党和国家为解决乡村发展的工作重心之一,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中国乡村该如何发展?何为乡村振兴?而作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依靠其特有的发展模式走在中国乡村前列。本次社会实践将前往华西村实地考察,从华西村历史发展进程出发,分析华西村的发展模式和致富方法,重点研究华西村的振兴背景以及如何将这种发展运作模式应用于中国广大乡村进行深刻思考。
关键词:集体经济;华西精神;乡村振兴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振兴乡村,提高乡村人民幸福感。习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在新的形势下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更是彻底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抓手。各级政府要关注农村发展,在抓经济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文化、政治、党建、生态文明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夯实基础。我国现阶段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乡村兴盛则国家兴盛。我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能够推动乡村稳定健康发展。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对冠以“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通过实地考察,旨在分析华西村发展模式以及致富方法。
一、华西村基本情况
有着美名“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坐落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建于1961年,最初面积0.96平方公里,600多人。60年来,在一代代实干家的带领下,华西人努力发扬“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华西精神,已经建设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付出了不懈努力之后,华西村凭强大的实力、快速的发展赢得了各级政府的认同,摘获了一系列荣誉称号,如“国家级文明村镇”、“国家级文化典范示范村”等。
(一)华西村历史背景
六十年之前,华西村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富裕,而是周边最贫穷的村庄。穷则思变,华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带领华西的社员们平整土地,开始改土造田,兴修水利,使得华西初步改变贫穷面貌,形成幸福大队。
在20世纪70年代,苏南地区普遍存在人多地少现象,人均土地面积大幅下降,为了避免华西 “高产穷队”这类现象的发生,吴仁宝书记创建第一个村办企业小五金厂,创造了百万元利润,使华西拥有了第一桶金,为华西以后的工业化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世纪90年代伊始,华西村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生产规模扩张、经济增长等方面都不断刷新纪录,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然而华西没有像大多数乡村由外而生的城市化道路,而是另辟新道,走由内而生的城市化道路。华西坚持共同富裕原则,将周边经济发展薄弱的村庄一步步纳为华西的一部分。
21世纪初,吴仁宝老书记更是将发展重点延伸到了世界各地,与各国企业合作,注重华西科技力量的发展。这些都帮助华西村始终领先中国乡村,在此期间他和他的后人们(大多为现任华西村党委成员以及华西集团党委成员)也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村政制度,为华西村坐实“天下第一村”的称号,做出了巨大贡献,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
(二)华西村发展数据(见表1、图1)
二、华西发展模式
“个人富不是真正富,只有全村人、全国所有的村子都富了才是真正的富。”一直作为华西人坚持的富裕观,坚绝拥护共产党,坚定走集体经济的共同富裕道路,同时坚持华西特色发展模式相结合,打造繁盛的“天下第一村”。
(一)“集体经济制”
20世纪80年代末,“家家万元户”,让华西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引起了羡慕的目光。打着“就算华西遭受东南西北风,也要咬牙坚持走集体经济发展道路”旗号的吴仁宝老书记动员村民把每年分配的钱入股投资建厂,将“村民”变成了“股民”。改变了以往传统合作制的特色,逐渐摸索出一套独具华西特色的股份制经济制度,即“个人入股,集体控股”。
因此,在华西村的每个村民同时也是华西集团的股东,华西村村民的收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工资+福利+奖金。工资是本着按劳分配的原则,村民多劳多得。奖金主要是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此外奖金又分为两部分,20%以现金的形式直接发放,剩余的80%则提留成为华西村集体股份,村民每年可以从股份中提取10%的利息。第二年再领的是累积股金的分红,这就意味着如果在华西村工作越久,收入水平就越高。
这种制度不仅直接带领华西村人走上致富的道路,更是变相挽留住了华西村的村民,防止人力资源流失現象。在华西村工作越久,即便从事很轻松的工作,只要企业利润在,奖金也就会远远高于本身的工资,在华西村的资本也会不断增长,其生活质量是真正地达到高度富裕的水平。
(二)“一村两制”
对此项制度进行分析,就是在党中央各项政策的引领下,对祖国发展大业予以支持,在同一个村子里实施两种不同的制度。因此华西村在实行地方乡村制度的同时,也不断改善和实践适合自己的村制度。华西村的体系总体上是集体经济,村民也能够从事个体,但在实行“一村两制”的同时,坚决不容许搞“一家两制”。所谓“一家两制”,就是家里的一方是村里或者华西集团的阶层干部,另一方则从事私营经济,这样的制度有效地保障了集体资产不散失。
(三)“三联驱动”
华西村的发展转型,主要依赖于现在华西村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生产服务业、高科技产业。所谓三联驱动就是三大板块相互依托、共同前进。
传统产业主要是指钢铁业、纺织业、化工业等,需要注意的是,传统产业走的不是以前只顾生产的老道路,而是追求高品质,追求高端精致,不求规模和产量。华西村的传统产业打造也都是高精致产品,追求市场上稀缺的品种,学习新技术,而不是单单从规模生产上出发。
在生产方面,以华西博丰钢铁有限公司为典型,该公司注重技术提升,极力促进降低成本,节约支出。2018年底,使用天然气加热炉开炉生产,产能同比增10%,而且在环保、节能方面的工作落实到位。2019年初,公司废、污水的集中处理工程投入运行。同时,对热带、宽带两个车间所用的轧辊轴承采购与供销公司联合对外招标,每年可为企业节约150万元左右。润滑油也同样按照此方法招标,每桶下降了180元,每年可为企业节约12万元左右。2019年 7月6日,宽带车间新建加热炉开炉点火,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产能同比增5%。
生产服务业主要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华西村的生产服务业占到整个华西村产业生产总值的70%,他们非常注重生产制作过程中的环保、节能处理、能量循环延续。据调研了解,华西村钢铁公司生产剩余的废渣进行处理后,可发电供应企业一年80%的用电量,大大减少了供电方面的资金支出,这是华西村注重节能环保的典范,也是全国各大钢铁企业的榜样。
华西也将智能化生产应用在纺织业,以华西棉纺为例,自2013年以来,华西棉纺投资引进全自动高端设备,对棉纺一车间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换代,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产品制成率。2017年11月开始,华西又对棉纺二车间进行升级改造,引进德国萨维奥公司所生产的国际顶级先进设备,以及天津宏大、山西经纬全流程粗细络联工艺。2018年5月全部投入生产后:一线万锭用工由原来的80人减少到20人,吨耗用电降低15%,产量提高15%,吨纱成本降低1000元,每班管理人员由原来的4人减少到2人。与2017年相比,2018年的产量提高了16.5%。
华西村在高科技领域的投入和研发不局限于全国范围,而是整个全球范围。他们在莫桑比克沙漠有开发矿业的投入,在美国斯坦福有对手机芯片的研发,在日本有对日本大米种植技术学习。华为芯片的成功研发就有华西人的投入,华西村在高科技研发领域已经作为中国乡村的模范。
三联驱动是华西村产业发展的支柱,这一战略帮助华西村适应新中国、新科技、新时代带来的冲击,保持持久繁荣。
(四)“合并周围村”——先富带动后富
华西村的经济发展自二十一世纪初就已经在全国农村中名列前矛了,而相反的是,华西村的周边村子却一直还是贫困潦倒,如此巨大的经济差异,使华西村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受到了限制,为了填补一定的贫富差距,获得更多的资源,2001年,华西村开始拉拢周边村落组成“大华西”。如今华西村的面积已经扩展到35平方公里,人口达3万多,在合并周边村的进程中,华西尊重原村村民的自主选择,辟出一块区域,履行私有经济,现在这一区域已经有100多家私营企业。合并后原村的村委会和华西村村委会都是平级的,但是党组织、党委由在华西村统一引导。有关福利的发放,村里人在等同前提下统一就业,合并后的新村同一计划,都是由华西兼顾。华西村将更多的致富经验和成果与“大华西”共享,共同置办新产业,将先富带动后富落实到位,拉动周边村落共同实现经济转型。
三、结语
无论是城鄉融合发展还是质量兴农,无论是乡村绿色发展还是乡村文化兴盛,无论是乡村治理还是共同富裕,华西村发展曾经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有乡村振兴道路的影子,这恰恰印证了乡村振兴方略路线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是一条能带着中国广大农村走向致富脱贫的康庄大道,要让中国农村发展得像华西村一样好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背景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振兴战略为华西村提供理论依据
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七十年发展历程,在各个发展时期党和政府都格外关注“三农”问题,十九大召开时,党中央明确表示我国已经步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阐述了新形势下的社会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为此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很好地阐明了当下中国农村应当如何发展、应当怎样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党中央结合多年以来的发展经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提出了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战略是党中央对我国新的发展局面的全面认识,是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手段,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先决条件与重要保障。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依据中,始终把产业调整与发展摆放在圆心位置,把打造文明乡风、治理生态环境当成关键内容,把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当成根本任务,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这些理论依据都印证了华西村为何会发展得如此好,怎样发展得如此好等一系列问题,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华西村发展模式形成体系提供了条件,并为华西村的发展模式如何复制到中国其他广大农村提供了可能性。
伟大理论需要伟大实践,从华西村的发展路线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完全行得通并且行之有效的,是符合当代中国农村发展现状和中国农民需求的,是代表中国最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华西村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新时代中国农村的新发展模式。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毫不动摇地相信,毫不动摇地朝着伟大目标去努力实践。
(二)华西村发展的借鉴
华西村从开始的贫困,到如今恢宏整齐的华西居民别墅,诸多繁忙运营的华西工厂,在远处还有绿盈盈的青山和硕果累累的果园,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其钢铁业、制造业、纺织业、旅游业、农业等都是领先全国乡村的,这里有近一百家企业,其中部分企业在省内都名列前茅。除此之外,它的发展不局限于国内,它还不断向国外投入资金进行新领域的研发和新产业的生产开采。
华西村发展对全国农村发展的借鉴无疑是历史性的,包括思想精神、集体经济模式、三大产业、工业农业齐发展等。华西村的发展离不开四个方面:能人的领导、明确的发展方向、对教育的重视和注重共同富裕。
华西村,已经真正地完成了这四方面的发展,1968年吴仁宝担任村委书记,当时的华西村还很落后贫穷,他率先主张发展工业,开办工厂,带动华西经济迅速发展。发展教育,重视人才在华西村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敞开大门,从全国各地吸引优秀毕业生来华西创业。华西的领导人正是认识到了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时代变化,才使得华西村反思发展道路并不断革新,建设大同环境,实现华西村村民的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J]当代县域经济,2017(11):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05):4-16.
[3]汪丽娟,明敏.集体经济模式简析——以华西村为例[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18):56-57.
[4]杨艺.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双赢——江阴博丰钢铁有限公司管理创新记[OB/OL].[2019-04-01].天下第一村官网.
*本文为2018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模式——以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为例”(编号:201810378627)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盛伊蕊、谢舟涛,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包书红,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檀越、段爱华,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