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展览数量和种类日益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智能照明的运用研究已经成为博物馆展示系统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展示设计为切入点,从照明分类出发,结合展示设计中的具体灯光需求,探讨其中的智能灯光运用方法。
〔关键词〕智能照明;展示设计;展览空间
近年来,伴随着各类博览会数量的逐步增长,展品形式驳杂纷繁,大型展会不再仅仅展示物体本身,而是旨在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体验;博物馆中的展品不再仅仅是由艺术大师们的架上作品构成,影像视频,装置艺术等现成品也逐步已成为展示的重点内容。由此引发出展示空间功能的转变。为了呈现不同的效果,个性化照明被提上日程,光从此成为展览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用在展览陈列中的照明系统是指将光与其投射的对象 (藏品、场景等受光体) 作为研究主体, 利用光与受光体之间的生态作用关系, 结合美学、人体工学,设计合理的采光照明。光和展品组构为展示系统的一部分, 在系统里, 光源环境、展品、观者共为一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一个协调、稳定的机构,在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日益普及的背景下,照明系统逐步走向智能化的趋势。
一、 展示设计中的照明分类
展览空间是指用于收藏、探究,销售和展示各类物品的建筑场所。从功能属性而言,为观众,学者提供研讨、交易和参观是举办展览的根本目的所在;这类场馆是以视觉文化为体验核心的文化场所,是以人为核心所打造的物品展示系统。这个展示系统包含展品,光源环境,空间布局等等要素,其中光源环境的设计是营造理想展示效果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灯光的使用效果可以具体对物品的质感,肌理,色彩以及造型产生影响。从广义上讲,照明在展示设计中分为自然照明和人工照明两类;从狭义上讲,在展示设计中,笔者把照明分类划分为公共基础照明,作品重点照明以及环境氛围照明三类:
1.公共基础照明
首先,展览场馆的物质属性归属于公共建筑,在建筑中公共基础照明是以人为核心,为了保障正常生活的根本需求所存在。一则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照明,二则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建筑已经日渐突破其自身范畴,在学界有诸多学者将建筑看作展示物,由此引发的现象是其公共基础照明,不再仅仅是人们传统认知范围内的固定色温的功能照明,而是出于人性化的关怀,如何能够缩小人们在进入室内与室外光照差所形成的不适,因此从室外过渡到室内的公共区域是博物馆照明系统所需要解决的第一步。
2. 作品重点照明
再则,展览空间的主要功能属性是展览展示物体,重点照明是针对作品自身而提出的。在科学技术以及物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展会所呈现的物品逐渐突破既定的原有框架,博览会不再仅仅是严肃且遥不可及的收藏交易活动。在多元发展的当下,许多博览会将当代艺术纳入展示范畴,由此体现出智能照明应用的必要性。智能照明是对灯光的智能控制,有感应灯光、遥控灯光、冷暖光切换、分区开启、防镭射灯光等。目前,较为常用的为感应灯光,这是基于人与展品的距离考虑,一方面可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光源环境对物体的过度伤害。
3. 环境氛围照明
展示设计是科技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我们不难发现多媒体式展览已然占据了半壁江山。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这种类型展览的灯光需求往往在于营造氛围,由此我将会展空间展示设计中的第三点照明归结为环境氛围照明,意在为人们铺垫展览观赏情绪。环境氛围照明可分为动感光源和静止光源两类,动感光源是指可通过光源营造出不同节奏的光感阴影构成变化,抑或是利用技术手段使得光能与人产生互动效应,这类多适用于世博会等大型活动中;静止光源是指在展厅内根据展览需要为观者提供舒缓静谧的观赏氛围,增加表现性的欣赏,从而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这类多适用于博览会中的品牌个展。
公共基础照明,作品重点照明以及环境氛围照明是层层递进,互不可替的三种照明模式,是相互关联,合而共通的有机联合体。
二、展示设计中的照明需求
1. 历史文物展品的照明需求
历史文物作品多是指与人类历史活动相关的具有多重价值的文化物质遗存。文物作品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活地图,对社会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文物出土时间大多较为久远,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不仅需要恒温恒湿的设定,同时也需要对光源类型,光照方式,照射时长进行精细的控制与忖量:比如瓷器类的展品属于对光不敏感的类型, 根据照明要求,照度应≤300Lx。由于其光泽感较强,在灯光和光线强度上应尽量避免产生光斑,这类展品对于显色性与色彩饱和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另外,还有诸多比如丝绸,石窟,书画等多种文物均对照明有细致的要求。
对于历史文物类的照明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即是对展品的保护。展品的保护是展示设计中,营造智能照明的关键点。目前,我国多数博物馆采用的是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两类照明模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自然光抑或人工光,都存在对展品的不同程度的损害。怎样根据具体的需求完成展品的智能化配置,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再则,如何在此基础上,为观展人群带来更好的体验从而塑造更优良的光源环境,则需要进一步考量不同展品之间的空间尺度,展品與背景以及照明之间的比例继而达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当代博览会的智能照明需求
与历史文物相较而言,当代博览会对灯光的需求更为多元,以当代艺术博览会为例:展品体量大,品种繁杂,既有尺度惊人的装置作品又有多种并放的组合作品,如何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如何能与艺术品配合达到理想效果,继而完成合理的灯光布置成为大多数场馆所聚焦的症结所在。对于当代艺术作品而言,艺术家开始摆脱传统媒介的束缚,以现成品为材料做出的作品往往是多种生活材料的集结体。
再则,照明的个性化需求趋势愈发明显,不仅体现在文博展览中,同时也体现在科技智能化展览中。纵观近年来的各类博览会不难发现,尤其是在大型展览所呈现的门类愈发复杂,从类别的角度而言,其中不乏包含科技展览,服装展览,影像展览,以及相关的多媒体互动作展甚至包含人机互动展览。从展示道具以及空间结构而言,有些体量较大的艺术装置作品需要完整的空间以及角度多变的光源,有些和交互艺术相关的,需要氛围光源从而打造完美的光影关系,也有些则需要配备可调整性的光源,从而更好地满足展览效果。
众所周知,不同显色度,不同色温,不同照度的人工光源能够呈现出艺术作品的不同质感。作品对于光源的配合要求难度高,一则表现在灯具的数量要求多,二则表现在灯具的类型要求复杂,三则表现在如何能够协调好光源之间的影响关系。
3.智能照明系统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以上,结合计算机智能化的背景,笔者提出一种新型灯光机构的设计来改善以解决问题,一方面是目前市面上的灯具多是定焦类型,不能进行角度调节,由此造成大量浪费,首先选择在灯具上进行改进,如图1。
二是鉴于有的会展照明灯光机构达不到智能化控制灯光,方式单一会出现相关问题。由此完善的灯光机构应包含智能灯具和调节模块,笔者提出以下两点设计思考:一则是通过无线网络与手机客户端与电脑主机产生连接,这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控制,解决了现有灯光控制系统可能存在的缺陷,再则在智能控制机器中设置智能开关和灯光控制器双向保障,从而可以避免故障,而另一个功能可以继续进行工作,从而提高了该灯光控制系统的多样性,模块运行流程如图2所示。
另外,智能控制器进行会展中心的灯光控制可以使得灯光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可以进行会展灯光的调节与照明,即可以进行灯光的操控。智控灯光一方面可满足各类灯光营造效果的要求,同时利用移动端等多媒体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可多用于大型会展活动中以实现不同的需求,同时也可按照展览主题要求布置展览动线以达到预期效果。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莫彦.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光源初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23).
[2]赵茜.博物馆照明在展陈设计中的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1).
[3]王瑶.视觉艺术—博物馆空间光环境的塑造[J].美术教育研究,2019(01).
[4]孔梦莹,许传宏.一种新型基于智能控制的会展照明灯光机构:中国,CN110230792A.[P]. 201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