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明
摘 要:展示和传播日益成为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其中展示是方法,传播是目标。文章通过研究博物馆展示设计案例,发现逻辑对展示设计的主题演绎、内容结构和情节以及空间叙事和情感都有着内在的约束作用,有逻辑的设计更加符合观众的感情体验过程。逻辑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结论的规律,研究展示设计的逻辑特征,有利于提高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设计;主题演绎;情节叙事;空间逻辑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1-0051-03
Discussion on Logic of 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HU Jie-ming( 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1, China )
Abstract :Display and communication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core functions of museums, in which display is the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is the goal.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museum display design cases, it is found that logic has inherent restraints on the theme design, content structure and plot as well as spatial narration and emotion, and the logical design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process of the audience. Logic refers to the thinking of people, from some known conditions, the law of reasonable conclusion is introduced, and the 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display design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museum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Key words :museum; display design; theme deduction; plot narrative; spatial logic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现代博物馆有四个重要的功能,馆藏维护、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教育传播,其中展示和传播逐渐成为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博物馆展示设计作为展示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综合了心理学、人类学、艺术学、传播学、信息学、人机工程学、社会经济学、博物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交叉。通过展示空间的规划、展品或藏品的陈列、展示环境的营造,将展示内容呈现给观众,达到传递知识、宣传教育等目的。
逻辑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结论的规律。从逻辑的定义我们认识到其两个基本特征:规律和推理,逻辑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提供一般性方法供遵循。本文将从案例入手研究博物馆展示设计过程,发掘其中的逻辑特征。
博物馆展示设计过程包括概念设计、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三个阶段。
一、主题演绎与理性思维
概念设计是指从宏观角度对展示进行总体设计,主要是根据展示素材、展示目的、目标观众进行综合的分析,并对展览的主题做出明确的定位。如何定位这个展示主题,除了需要发散的艺术思维,更需要有符合逻辑的理性思维。设计师需要在充分理解展示目标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展示主题分析。通过对设计素材的归纳、分析、演绎,确定展示的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而引出展示概念设计。在这个抽象思维的过程中,设计师对能触及的抽象符号进行分析、演绎、归纳、总结,并从语义上、形象上或者逻辑上升华展示目标,产生更加广泛的联想。基于逻辑的分析形成的主题,才不会让观众觉得“无中生有”和“空穴来风”,是展示设计师发挥想象的坚实的基础。
比如行业博物馆的设计,其内容常涉及某领域或某学科的专业知识普及,通过将这些展示主题或领域专业知识演绎成日常可见的事物,既达到了知识普及的目的,还能增加更多互动性的体验内容。以一个通讯行业博物馆设计的主题演绎过程为例,设计师将通讯演绎为沟通,进而与古代中国的“文房四宝”建立关联,通过“e时代的文房四宝”这种共通的内涵,将展示定位在以“笔、墨、纸、砚”为表现形式的主题演绎。博物馆的设计同时贯穿现代水墨的艺术形式,将文房四宝的概念化符号和抽象意象融合在一起,强化了观者的认知和联想。(图1)“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其演绎过程历时两年。这个主题的选择并不是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而是一个不断推敲的漫长思考过程。首先从“文化”“城市”“探索”和“信息”等关键词出发,遴选出64个备选主题;然后结合世博会主题演绎体系的发展历程和趋势,选择其中的“城市”“城市与环境”“探索与创新”“文明与文化”“信息”和“大都市圈”等六个待定主题;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别,以及主题的接受度和可参与性,主题被再次缩小为“人—城市与环境”“信息时代的大都市圈”“沟通与跨越”;最后经过反复的比较,可以说是精雕细琢,得出了一个与北京奥运会“新北京、新奥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主题词“新城市、新生活”;并演绎出以“人”“城市”“地球”为横轴,以城市和“过去”“现在”“未来”为纵轴的主题框架。(图2)
演绎是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得出对某思维对象的个别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演绎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结论是对个别具体事物的判断。演绎是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是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之所以从乡村来到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量的人也正是怀着对心中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城市。上海世博主题的演绎过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二、内容组织与情节叙事
博物馆展示的内容设计跟写故事的原理类似,平铺直叙只会把观众拒之门外。在一个故事叙述之前,作者一般先会构思一个大致的提纲框架,然后再根据这个框架去寻找和整理素材,最后在素材的基础上发展出情节。博物馆展示的内容设计组织过程始终以高效的信息传播为目的。为了让博物馆的参观者能得到更好的信息认知,好的叙事逻辑是博物馆展示设计内容框架的最有力支撑。
(一) 内容结构关系
在进行内容设计时,首先要根据需要对展示素材(博物馆藏品)进行分类和重组(图3)。素材的分类是以科学的逻辑体系为基础的,或者说,分类是把一个概念的外延所反映的一类事物分成若干个小类的方法。素材的分类遵循一定的逻辑,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在具体分类处理中,往往采用以藏品的一个主要特性为分类依据,兼顾保管和使用方面要求的方法。例如服装实物的展示素材根据需要可以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龄和性别、服饰产生的年代、服饰的用途等进行分类。在上海京昆戏服馆展示设计中,作者采用京剧的生、旦、净、丑戏剧角色对京昆戏服进行整体介绍; 然后逐层划分到京昆的形成、戏服的制作、戏服的实物展示等主题和展项。在戏服实物展出部分,作者采用京昆常用的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等对戏服实物进行分类展出,既可以满足专业的分类要求,又直观和易于理解。
新加坡某水厂的水博物馆,作者采用信息逻辑重组的方法,将水的几种特性通过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了一个很容易被人接受的内容组织框架。作者通过“水是有限的>水是珍贵的→水是可循环利用的→水是多功能的→水是能带来快乐的”这样的逻辑关联,将关于水的各类素材形成一个逻辑循环。观众对水资源的理解跟着设计师设定的逻辑逐步演进,自然对水的理解也被深深的影响。(图4)
在展示素材不同的分类之间建立逻辑层次关系,是展示内容结构设计的重要工作。这方面也有许多方法可以遵循。比如“从多到一”的抽象归纳法、“从一到多”的逻辑推理法、“自上而下”的层层递进法、“由下而上”的螺旋迭代法等等。台北火车站对面的台湾博物馆有一个关于碳的主题,设计师通过利用“由一推到更多”的逻辑,将科学上单一元素“碳”导出科学的、生活的、工业的等方面的知识,让观众能够从单一的化学元素串联起庞大的相关科学知识,然后将大量展示素材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整理,有效地引导观众对展示主题和内容进行联想,强化展示内容的传达和观众对知识的吸收。
(二) 内容情节叙事
不同类别的展示素材之间的有效联结形成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叙事逻辑。同样以“讲故事”来类比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内容设计,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主线,可以将故事素材按照“叙事逻辑线”安排在不同篇章或不同场景。从人的认知角度来看,这个“叙事逻辑线”非常重要,他使故事更容易被人们记住。看似无关联的展示内容素材也可以有一条“内在”的逻辑线,而这个逻辑线,我们称之为“情节叙事”。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节是观众由一个展示主题到另一个展示主题的线索。
故事的讲述依赖于情节的推动,而情节本身,亦由其内在逻辑所驱动。时间是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由时间线而发展出的“前因后果”常用来当作展示的逻辑主线。以上海纺织博物馆历程馆为例,作为一个表现上海纺织工业历程的历史性、陈列性和讲述性的展示设计,设计师对展示的演绎依照上海纺织工业发展的“勃兴、崛起和兴旺”这个逻辑主线来进行。所有的展示内容都被合理的“串”在这样一条主线上,让观众随着时间的发展顺序了解纺织工业的发展,很容易让观众走进设计师的叙事逻辑,按照设计师所安排的方式进行思考,进而接受这些知识。有故事的顺序展示方式比单纯“年谱式”的展示方式更加人性化,通过有目的的展品关联和观众路线设定,让观众乐于体验参观的过程。特别针对历史类博物馆,有什么比叙述一段历史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时间,更能吸引观众,让观众了解历史的真相?
当然情节关系除了因果关系以外,还可以有时空关系、人物关系等自然逻辑;或者根据表达需要设定情节分叉、情节穿插甚至情节错乱等人为逻辑。缜密的逻辑不可攻破,好的“故事”能够俘获人心。有情节的展示内容更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入下去的好奇心。情节的节奏感、悬念感和惊喜感是不断产生注意力的源泉。儿童博物馆的观众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儿童,所以,更需要情节的支撑。不时的制造有趣的情节,让儿童参与互动,进而了解博物馆展示方希望他们看到的。韩国三星儿童博物馆有很多丰富有趣的情节展示,内容包括:蝙蝠的世界、儿童电视台、时光机、探究多媒体、施工现场、货币旅行等,这些情节看似并无关联,但却不断给儿童观众制造兴奋和惊喜,就如同故事里不断起伏跌宕的叙事场景。
三、空间的形式与结构
展示空间是展示活动发生的场所,有了内容和主线,就需要适当的空间来展示。空间的产生,不在于它“有”什么,而在于它是否有特定的“无”。展示空间的形成是由空间中“有”的部分通过围合、阻断、穿插等逻辑关系而形成的“无”的部分。墙体切割了空间,却形成了展示的“空间”。
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解决的是参观者、展示内容、展示空间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了让参观者在设定好的展示空间中开展展示活动,设计者需要按照叙事逻辑主线上的各个情节需要,合理配置各个功能区域,让观众沿着既定的路线行进。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需要很强的空间逻辑抽象,常常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将自己对空间逻辑的设置进行可视化。
遵循逻辑规律的展示空间设计更加动态化、序列化和有节奏感。不同展示空间的合理分布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维的逻辑组合关系,通过强调场景的对比,或突出场景与非场景的空间反差,使展示空间富有跳跃性。通过对比,空间各场景的特点一览无余,观众会更享受这个参观的过程,带着兴奋和期待,也避免了无趣的参观所带来的视觉上的疲劳感。在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的设计中,设计师采用围中有透、透中有围的空间逻辑关系。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沿既定的路线不断前进,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几个层次的空间,加强了空间的流畅感和节奏感,有利于观众对整个展示空间的理解和信息获取。
空间,或者说叙事空间的概念为展示空间赋予更多情感色彩。叙事空间是一种有故事、有情节、有场景、缘于生活体验的情感空间,一种基于生活体验的空间排列艺术,它体现的是一种空间设计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展示空间结构关系不仅影响人流与交互效果,也影响人的情感。合理的空间结构关系,如同运用空间来讲述故事,这是一种全新模式的“情节”关系。(情感的线索,联想的逻辑)
美国华盛顿的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设计师以不同特色空间来营造一幕幕场景,生动展示整个犹太人遭受迫害的历史。这个空间是用玻璃砖制成的长长的吊桥,七八米高的密闭高墙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家庭照片。这里的空调很冷,人们走过这里马上会感到寒冷、脆弱和凄惨,记住那些曾经活生生的人突然在一天内都消失的事实。(图6)
要达到博物馆展示的目的,需要观众与展示内容的大量交互。采用什么样的展示空间布局,形成怎样的参观人流,进而产生怎样的观众与展示内容的交互,此时空间的逻辑性一览无余。如德国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入口是在地下室。进入博物馆,观众马上面临着三个不同的选择,即三条长廊,这正是设计师安排的三个不同的空间主线。观众经过这三个长廊,可以深入体会当年犹太人的三种不同的结局:死难,逃亡和艰难生存。
四、结语及展望
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信息的传递必须直接和有效。观众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对信息的接受有一个逻辑递进过程,如果大量无关联的零散信息扑面而来,很难给观众留下有意义的记忆。就叙事价值观与人类心理对叙事的理解来看,它所隐含的价值观和听者的心理机制是相通的。故事讲述者与聆听者建立起一种沟通的基础之后才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牵引着聆听者的情绪与思想。逻辑就像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在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天地里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李楠.艺术设计中的四个逻辑缺陷[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1):18.
[2] 郭鑫,邓丽娜.归纳演绎在管理学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4):22~23.
[3]祝敬国.博物馆藏品分类标准化研究[J].中国博物馆,1991(4):30~35.
[4]徐颖.儿童博物馆的趣味性展示设计要素[J].艺术市场,2011(9):180~181.
[5]童小明.叙事空间—构建展示空间的情感体验[J].装饰,2012(10):87~88.
[6]付蓉,林洋.展示内容是博物馆的核心[J].城市环境设计,2011(2):104~105.
[7]安奈特 西蒙斯,郎佐群.说故事的力量[J].商界(评论),2009(0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