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文化角度调查分析少数民族宗教生与汉族非宗教生的信仰交叉影响

2020-11-09 02:56陶天艳陈嘉玮卢新甜毛英荞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5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高校学生

陶天艳 陈嘉玮 卢新甜 毛英荞

摘 要:随着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高校共同学习的现象日益增多,彼此在宗教信仰、学习生活等方面形成交叉影响。通过对杭州小和山高校园区维吾尔族伊斯兰教生和汉族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之间既有差异也有文化共通性,尊重彼此文化,引导学生正确信仰宗教与坚持科学主义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宗教信仰;杭州小和山;高校学生

近几年,学界对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不断增多,大学生民族宗教信仰问题愈发引起社会大众的重视。此次调查以杭州市小和山高教园区高校大学生为对象,从维吾尔族历史文化出发,结合汉族儒学传统,调查维吾尔族信教学生与汉族非信教生在高校学习生活相处中存在的各种交叉影响,分析其形成原因和传统内涵,找到文化共通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信仰宗教与坚持科学主义。

一、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共通之处

翻阅历史,我们发现新疆维吾尔族的发展与中原地区汉族的发展息息相关。简单归纳,可以有以下几个共通点:

新疆历史进程与汉族历史进程紧密相关。新疆古称西域,意为中国的西部疆域,早在《史记》中便已明确出现“西域”的概念。从原始社会发展过来,西域经历了多部落和多部族之间的战争或者迁徙,最终在西汉时期,便正式归入了汉朝的版图之中。在双方的不断交流过程中,该地区的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汉族文化的影响,比如在西域首领更替过程中,会借用汉朝官职来命名官员,紫金光禄大夫、宰相等。

在新疆的历史进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一起抗击外侮的历史。无论是历史上经历的沙俄的侵犯还是英国的分化,新疆人民都与汉族人民一起战斗,保有相同的对家园的崇高的热爱之情,所以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是一种很难分隔开的关系。

关于两族的宗教信仰,其实也有相通之处。在当今历史条件下,维吾尔族已经形成了以伊斯兰教为普遍信仰的局面。但深入了解历史,维吾尔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其实非常复杂。其一开始以自然崇拜和原始崇拜为主,这一点汉族也是如此。后来,受地理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西域地区的宗教不断增加,如萨满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大致在元朝,新疆地区的普遍信仰才逐渐统一于伊斯兰教。一种文化的选择都是时代和人民的选择,是当时历史条件的必然性,这与汉族选择儒学的道理一般无二。在很大程度上,两族的信仰同样被统治者利用,被当作了统治王朝的工具。不仅如此,时至今日,维吾尔族人民的伊斯兰教信仰不可避免地受到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成为了一种有相对独立性、融合了自己民族自我特色和性格的宗教信仰。例如很多穆斯林同胞在建坟墓时都会在地面上加有坟丘,这是一种汉族的丧葬传统。

二、维吾尔族和汉族文化交流现状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文化具有相通之处,那么,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是否对对方文化有所了解?他们之间的相处存在交叉影响吗?他们对于这种文化共通性是否有所认同?为此,我们在杭州市小和山高教园区多所高校内进行了实地访谈,也制定了调查问卷。其中主要以在校大学生为实地访谈对象,通过200多名汉族学生及50多名少数民族生的对谈,我们初步了解到了多民族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和信仰的多样看法。同时,通过互联网、电话等形式与维吾尔族学生的长辈取得联系。据不完全统计,参与问卷调查的总人数达400多人(包括线上和线下人数),87%为在校大学生,其中90%为汉族学生,其余10%为少数民族学生。根据问卷结果并配合实地访谈,我们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密切。有87.5%的少数民族学生都认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汉族朋友。其中75%以上都表示在学习生活中双方交流非常愉快;而有94.57%的汉族学生认为他们在平时生活学习中会接触到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并且相处比较或非常愉快,只有5.43%的汉族朋友认为是一般愉快,大都是由于偶尔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矛盾。所以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对生活中存在的非本民族的学生保持较为密切友好的交流态度。这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汉族社会,以及积极引导信教学生正确信仰宗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主要集中在饮食节日等生活方面和宗教信仰方面,其中,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对待信仰在生活中的影响的不同态度值得我们深思。在少数民族学生的调查过程中,许多都提及了清真餐厅、节日礼俗等一些生活上自己与汉族学生不同的地方,却几乎没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民族原有宗教信仰对与其他民族学生相处有很大影响。通过实地采访可以发现,在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很多维吾尔族家庭的宗教背景已经很淡,很多家庭都有共產党员,而且有75%的少数民族学生会经常学习或者了解汉族传统的文化和知识。

反观汉族学生的态度。在调查过程中不仅会提及饮食生活等方面的不同,还有64.13%的汉族学生认为少数民族学生有信仰宗教,23.91%的汉族学生认为即使少数民族学生不信仰宗教,其文化也会对双方交往产生较大影响。同时,据汉族学生关于宗教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汉族学生是不信仰宗教的,仅有5.43%的信教。很多汉族学生对于宗教都没有认同度。

逐渐消除和减弱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双方的隔阂,应从双方对于文化共通性的认知上入手。调查中发现,有93.47%的汉族学生认为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甚至是宗教文化有较多或一定相通之处;超过七成的少数民族学生都认为本民族与汉族文化之间存在有一定甚至较多的共通性。在提及英雄崇拜、文化进程甚至节日文化渊源,还有自己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双方的认识都非常深刻,从中我们便看到了许多相通相似甚至相同的内容,文化的共通性便在这基础上逐渐建立。需要注意的是,有2%至5%的人员保持较为消极的态度,这正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地方。

在日常生活交流中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能基本保持相互尊重的友好态度,但双方主动了解对方文化的意识不强。数据显示,有94.57%汉族学生认为与信仰或文化不同的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相处非常或比较愉快,双方能理解或保持尊重不加以评判对方文化,而且很多少数民族学生会和汉族生一起过传统的汉族节日,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节日更是抱有极大的兴趣。但是,目前大部分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文化还是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模式。有44.57%的汉族学生认为自己不会主动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有关汉族和儒家文化的知识,只有当对方有询问时才会讲解;只有10.87%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主动去向对方讲解本民族文化并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做到经常交流双方文化了。

综上所述,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交流与共通性方面虽有着较为可喜的现状,但还存在很大发展空间,尤其在双方主动了解这方面是值得努力的,另外,个别存在的消极态度也没有达到可以忽视的程度。

三、结语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欣喜于各民族学生对民族融合以及文化交流保持的积极态度,高兴于有更多的人意识到双方之间存在的文化共通性,也思考着怎样才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共通性,使社会各界逐渐冲破宗教与不同民族的文化壁垒。以下便是我们的一些建议。

打通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隔膜,更多分享自己民族的文化,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学校教育。少数民族和汉族可以借助节日、聚会、课堂课外活动等多多交流,加强多民族文化展示,增加各民族学生展示自己民族特色的平台和渠道,让彼此了解对方的文化,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不仅如此,双方文化之间存在许多共通之处,多多分享会更有裨益。比如汉族某个历史人物的故事、维吾尔族某个英雄传奇的事迹,在本质上这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对先辈的缅怀,甚至可以请长辈为大家讲解更真实的历史文化故事,如果学校对这样的活动加以鼓励,文化共通性才能更好地成为真正可见可听的东西。

要打破大部分人的宗教偏見。我国有信教的自由和不信教的自由,这二者实质上是完全平等的,而且宗教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尤其对于少数民族人民来说,这是他们民族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就像我们保留下来的儒学一样,是适应社会的,所以要让更多信教的学生不隐瞒自己的信仰,建立自信。

作为21世纪的现代新青年,坚持科学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所有人的共识,这与我们发扬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并不冲突,两者相辅相成。所以我们所有人都要积极引导身边的人坚持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了解多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同时有自己明辨选择的能力,使传统的多民族文化与时代相结合,才是中国所有民族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民族信仰之间的相通之处,就像一棵树上不同的枝杈,延伸的方向不同,但其根永远不会动摇!那样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一定会越来越强,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作者简介:陶天艳(1998- ),女,浙江嘉兴人,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2021届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高校学生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初探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
“造神” 与“娱神”——论民间宗教信仰与20 世纪小说的政治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