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生素质拓展教育路径探索

2020-11-09 02:56田月华江昱娇杨维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5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

田月华 江昱娇 杨维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有高度文化自信的优秀大学生,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实践研究为支撑,以学生第二课堂为阵地,结合传统文化体验、实践活动等,将传统文化育人功能融入学生素质教育,进一步探索丰富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

新时代青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练就过硬思想政治素质、全面综合能力素质成长成才的征程中,要认清本民族文化,吸取外来文化精髓,以优秀的文化内核浸润思想、滋养品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高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学生培养成思想过硬、全面发展、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新人,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开展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着重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发展的意义

(一)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内涵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当前历史条件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它以体验式教育的形式开展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素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也越来越丰富。素质体现人内在的品质,需要通过外延的内容进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了上下五千年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的传统经典文化故事、历史名人、历史创造等,是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内涵的重要素材,通过以体验式教育的形式将这些传统经典文化融入到学生二课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此达到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的思想素养、文化素养和身心素养全面提升的重要目的。

(二)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新时代下,新思想的贯彻、新目标的实现、新矛盾的解决都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面临更大挑战。在当前国际大背景大环境下,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以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全面的综合能力素质迎接挑战,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文化在国际综合国力较量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文化软实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学校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素质教育,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滋养和引导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对建立他们的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做到内外兼修,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支撑力度不大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社会用人高位学历现象不断上移,用人标准从资格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还没有完全实现,基础教育还是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导致学校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认识片面、理解不深。素质拓展教育虽然在国家政策层面有作强调,但在高职院校中对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化力度不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对工作支持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把素质拓展教育交给校园委全面负责,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政策、平台、场地等支撑不足,导致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条件有限。二是,部分老师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就是增设一些文化课程或者在学生二课中搞文体活动。三是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内涵理解不深,导致在实施过程中,素质拓展的内容单一,更多体现在对学生文体艺术的强化上,对于文化素养的提升指导不深、不细、不实,大多流于形式。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结合度不高

高等職业教育强调知识、技能和素质。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对当代青年学生综合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要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植入,培养具有深厚文化知识、较高文化素养、良好行为素养的优秀大学生。当前,国家虽然积极倡导高校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将传统文化与专业相结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但实际在高职院校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其本身就缺乏完善的体系和有效的举措,更多只是融入学生活动中。虽然有增设一些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传统文化通识选修课,通过学生社团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普及体验活动等,但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还不够,无法真正达到文化浸润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创新性不够

素质教育发展至今,无论是从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还是学校层面的系统实施,本身就涵盖了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当前,高职院校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过程中,开展的活动创新性不够。如开展以红色革命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以表演、竞赛、演讲等形式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不乏有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但更多只是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活动与活动之间相互独立,无全面性,无连续性,无继承性,无系统性等,导致无法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创新是一个国家的基石,民族的灵魂。一切的创新都是基于已有的基础,无根就无法实现创新。在任何的工作、学习、生活、组织、团队、项目中,都需要有创新精神。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无论是形式、内容,都需要创新,需要将二者充分结合,系统规划、形成合力、打造品牌、实现传承,真正实现以传统文化助推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育人目标。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加显著,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行为素养等都具有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可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对传统经典文化的理论研究,融入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实践中,以不同形式和载体开展传统文化育人课程、主题活动等,助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深入挖掘传统经典文化资源,以培养“明礼·知礼·传承礼”的文明大学生为目标,以不同教育形式融入学生素质拓展全过程,实现对大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例如:每年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以“知礼仪、守秩序”为抓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内涵,通过班干会、团干会等形式给学生讲授“中华传统礼仪”故事,教授学生礼仪礼貌,引导学生树立“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做人做事的正确思想。为此,学院专门编撰了《君子淑女校园文明养成手册》,并以此手册为学习教本,在全院开展“君子·淑女”文明礼仪养成活动,旨在明确指出在学校里边,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真实形象的教会在校大学生最基本的校园文明礼仪,培养学生“明礼·知礼·传承礼”的良好礼仪,做知行合一的文明大学生。在推进的这几年,学院学生文明礼仪风貌整体提升,效果喜人,这也是学院在进一步推动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素质教育的典型案例之一。

(二)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借助专项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素质的内涵广而深,其培养过程一方面要通过第一课堂学习的文化知识来积淀,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来提高和深化。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更要精雕细琢的挑选和策划社团文化活动,打造具有覆盖面广、普及性高、可持续性强的社团文化品牌活动。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以我国重点传统文化节日为契机,以学院现有的三大学生社团“非遗保护协会、昊雍文苑、传薪社”为活动载体,组织策划了系列传统节日主题沙龙活动,如每年开展的“情系端午·美在非遗”端午民俗活动,通过“拼布、剪纸、编结等传统手工技艺现场体验,把端午知识和民俗文化送到学生身边,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学生素质教育浸润活动,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知识了解,以活动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较好地推动了传统文化在校内的传播与推广。

(三)加强传统文化核心课程建设,借助课程实践大力打造创意设计大赛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围绕专业群建设,打造传统文化经典课程,将传统文化育人功能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通过课程教学实施传统文化团队制授课,课外实践实施比赛制、体验活动式、项目团队参与制等二课实践形式,搭建一二课堂内外联动平台,打造传统文化与学生素质拓展相结合的专业技能大赛,形成专业特色品牌活动,不断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拓展能力的培养。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连续开展四届的“最美非遗”校园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就是借助课程实践成功打造出来的品牌活动案例之一。一个好的素质拓展品牌活动,最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專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协调能力等。它不光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全程育人过程,还能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主人翁精神、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组织协调能力等。

四、结语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人才素质培养高度重视,为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高职院校作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一方面,要至上而下,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认识,准确把握素质拓展教育内容,从人才培养的高度把素质拓展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另一方面,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在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多形式多途径开展传统经典文化主题活动,充分发挥高校弘扬优秀文化的主阵地作用,营造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环境,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利利.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现状与对策[J].林区教学,2009(09):13-15.

[2] 高小平.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素质提升的路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23(06):94-99.

基金项目: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2019年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9B009)。

作者简介:田月华(1986.11- ),女,四川达州人、助教,研究方向:传统文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