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如何,是高校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教育事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文章基于对天津商业大学某学院的67名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作用发挥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旨在发现目前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提升策略研究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高校党建不同于其他部门党的建设,他有自己的特殊性,高校是高层次人才、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也是思想和文化交流碰撞激烈的地方,因此高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的评价。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党的教育事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党建工作成效如何的显著标志。高校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加强教育管理,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并建立长效机制,有助于学校较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形势下,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思想领域的动态,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创造更多的条件和平台。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的“微时代”下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有效性研究有利于促进增强高校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筑牢党对高校领导的基石。文章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和大学生实际,结合新兴微媒体特点,积极探索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正确成长成才是社会需要关注的。本次调研以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要性、高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可行性、努力构建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为主线,对现阶段学生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与阐释。
一、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重要性与意义
学生党员是经过党组织层层筛选、严格审查、长期培养和考察的优秀青年,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表现的较为突出,且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威信。他们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受到师生的关注。党员是否能够发挥作用是党组织是否具有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同样,高校党员队伍的发展也取决于学生党员的作用发挥。因此, 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学生党员发挥作用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水平。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正面形象和典型代表。通过学生党员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引领高校学生提高思想觉悟、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最终营造和谐的高校氛围,促进整个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高校学生党员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
为了最真实的反映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现状,文章在天津商业大学某学院范围内开展了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从学生党员(含预备党员)层面进行抽样,并通过学院各党支部进行线上问卷发布。最终回收有效问卷67份,回收有效率达100%。
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党员在集体活动、争当班委、遵守宿舍安全规定等方面作用发挥比较到位,在对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重要性方面理解的比较透彻,入党动机也较为正确。但是,也暴露出部分党员思想觉悟有待提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入党动机不够端正,价值取向存在问题。在调查中大多数党员的入党动机明确且端正,但有近5%的学生党员入党动机是因为其他个人利益。存有这样入党动机的学生党员多是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将入党作为今后增强就业的“捷径”,这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
(2)服务意识不强,奉献精神有待提高。在本次调查中有近五成党员在学校、学院或班级担任了学生干部,但还有五成党员未担任任何学生干部。而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党员中除因竞选失败、自身能力不足、无心竞选等因素外,六成以上党员因其他原因未担任学生干部。通过与党员访谈了解到,部分党员因年级高学业压力大或因自身考研实习现实原因未担任班委。这一方面体现了当前学生党员缺乏一定的奉献精神,对“为人民服务”缺乏实践;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目前党员的自身能力有待提高,对自身信心不足的问题。
(3)自身能力不强,态度不够端正。对学困生进行学困帮扶和学风建设一直以来是该学院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重要体现和践行服务的主要途径。在此次调查中,分别就学困生帮扶落实情况及班级学风建设自身作用作用发挥两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在此次调查的67名学生党员中(含预备党员),有近15%的学生党员并未真正落实学困生帮扶工作,这体现出当前部分学生党员服务意识淡薄,态度不端正,对于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存在应付的问题。在班级学风建设方面,学生党员都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发挥作用体现的效果各不一致,近76%的學生党员在班级学生建设起到了非常大或比较大的作用,而近24%的党员起到的作用一般,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大小与党员个人的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
(4)党员身份认识不到位。党员身份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认可的体现,也是责任在肩的表现。但目前部分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认识较为简单甚至存在偏差。亮明学生党员身份是学生党员接受监督、服务同学的一种途径。接受调研的近35%的学生党员表示亮明党员身份是为了完成任务,显然这是学生党员对亮明党员身份意义不理解的表现。
三、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提升策略
(一)完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机制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是党员队伍保持生命力的有力措施, 也是促进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重要举措。第一,高校要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党组织和党支部的教育与管理作用,建立党支部与学院党委两级党组织的教育与培训体系。同时,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等主题,组织学生党员到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培训。根据实践证明,学生党员到革命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的效果比仅仅停留在教室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更为凸显。第二,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合理安排教育培训的主题和内容,做到分类实施,按需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为例,高校可以倡导学生学习“最美逆行者”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这既是符合国家形势也是生动的一堂党课。
(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党员身份理解
政治理论学习是党员的必修课,也是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有力抓手。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受到自身能力、政治觉悟等多方面的影响。想要改变高校党员发挥作用不到位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他们的理想信念、强化党员身份意识。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制度,结合“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开展集体学习讨论、支部书记讲党课、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此外,可设置党费日,为党员过“政治生日”等形式,强化党员政治身份和责任意识。
(三)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员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学生党员考核机制一方面是对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有效监督,另一方面也是对先进党员的认可与鼓励。第一,规范监督考核制度。以二级学院为单位成立监督考核小组,对各学生党支部及学生党员作用发挥进行考核评议;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听取师生对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第二,建立学生党员激励机制。结合监督考核机制及每年党支部内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对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表现优异,作用发挥到位的学生党员进行表扬嘉奖,在学院公告栏内设立优秀学生党员模块,宣传优秀党员事迹,激励学生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保持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建好网络平台,加强正面宣传
根据当今大学生信息获取的习惯,结合高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学生党员网络教育和交流平台,借此克服常规教育、宣传的时间和空间局限。首先,建立学生党员网络交流平台。通过QQ群、微信群将学生党员聚集在一起,交流思想,听取诉求,向学生党员传达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相关重大事项。并通过学生党员更多地去了解、掌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建议。其次,受应对今年“新冠”疫情影响所做工作的启发,高校党组织可以建立网上党校。通过“互联网+党建资源”的方式,及时将中央、省委、学校党委的相关精神传达给学生党员,保证学生党员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再次,做好学生党员形象展示。通过微信公众号、专题网站等定期推出学生党员事迹案例,展示学生党员的先锋形象,也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
四、结语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赋予高校学生党员的一项使命和责任。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党的教育事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党建工作成效如何的显著标志。高校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加强教育管理,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并建立长效机制,有助于学校较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想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要坚定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树立发挥作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高校要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本领,为他们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
新形势下,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思想领域的动态,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党员发挥先進性作用创造更多的条件和平台。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的“微时代”下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有效性研究有利于促进增强高校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筑牢党对高校领导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王艳.浅谈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8):33-34.
[2] 金福尧.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5):50-51.
[3] 刘莹,栗浩亮,鄢克倩.浅谈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机制的建构[J].教育现代化,2016,3(36):103-104.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地支持”(TSJD201910123)。
作者简介:孙瑶(1983- ),女,满族,天津人,政工师,工学硕士,天津商业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