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部分解析

2020-11-09 02:52付纪原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说明文太极拳记叙文

付纪原

2020年语文中考的试题与2019年相比,试题结构相似,题型上略微发生变化,试卷整体上坚持了“以人为本”“稳中有变,变中求进”的命题原则。试卷中所选取的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均是文质兼美、发人深思、具有时代气息的文章。不仅在内容与形式上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从不同角度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说明文部分

2020年哈尔滨市《初中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中“阅读”部分的内容:阅读简单的说明文,能把握文章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掌握常见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领会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说明文《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是一篇知识性与人文性都很强的文章,考生在阅读后不仅能获得太极拳的知识,还能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这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纵观这几年的中考说明文:2015年、2016年、2018年分别为《紫檀》《菊花》《百合》,都属于植物类选材;从去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古琴音韵》到今年的《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命题者将选文的视角放在了传统文化之中,这也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同时让学生内心充盈着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阅读说明文,首先抓住说明对象,理解分析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再看看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一共5段,第1段,点明说明对象,交代起源,总体概括太极拳拳法的特点。第2段,太极拳的发展之大、传播之广。第3段,太极拳“外柔内刚”,招式的名称极具特色。第4段,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以及联系太极拳的好处。第5段,总结太极拳的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试题设置指向特别清晰准确,如果细心审题就能在文中相应层次提炼出信息。第11题和第14题都考查了学生精确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同时,细心的命题者还在第11题和第14题中加入了“从第①段看”和“从第④段看”的字样,让学生筛选信息时明确阅读位置。第12题考查了加点词语含义,即“开枝散叶”在文中的含义。回答时要记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单看这个词语,可知本意是种下树苗后,树苗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现用来比喻人的繁衍传承,或指人类文明传之四海,生生不息。联系上下文可知“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便可得出“传播”或“广泛传播”。回答加点词语含义还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表达时注意:词性不变。答题后看看表达的词性落脚点,可以帮助检验正误。第13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学生要明晰所选取的语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还要书写准确规范,错字别字是要扣分的。尤其是“列数字的”“列”、“举例子”的“例”、“作比较”的“作”,都是高频易错字,在教学中需要提醒学生多加关注。

记叙文阅读

2020年哈尔滨市《初中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中“阅读”部分的内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今年的中考语文记叙文部分以此为指导,不仅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还需要学生学会思考,在观察中感悟,从而提升人生的深度和广度。下面针对文本解析和试题解析两个方面,从学生答題的角度和教师教学的方向两个角度对《绳子那头》进行解析:

1.文本解析

从选材方面看,《绳子那头》一文充分体现了《初中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中对于体现时代性,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一要求,文章内容深浅适度,适合初中生理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记叙文篇目《绳子那头》用第一人称“我”(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生活,饱含浓厚的亲情。讲述了在“我”(和母亲)的陪伴下,从事空调修理工作的父亲,在闷热的天气里身系粗绳(在绳子那头)吊在窗外十几米的墙上为雇主家修空调的故事。内容紧贴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站在一个学生的视角,学生更能感同身受。故事中的“我”陪伴父母去修理空调,不仅了解了父亲工作的不易和危险,还唤起了他对父母的关注和关心,同时也意识到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父亲的伟大源于他身上诸多的优秀品质。文章所写即为:天气恶,人情美。

本文旨在考查学生深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将内容理解透彻,对情感把握清晰,是考生获得理想分数的关键。答题时考生准确锁定答题区间,答题语言规范到位,同样也是拿分的关键。

2.试题解析

记叙文《绳子那头》,考查全面,涉及概括、理解、分析等层次;设题有梯度,易、中、难题比例适当,有着一定的导向性。在回答记叙文阅读时,考生要注意这样几点:

(1)分条列点作答,避免重复和遗漏。最好以分值定答题点,重复答案无效。

(2)表达时要清晰而简洁,答案要有效才好。

(3)斟酌语言,梳理答案时应用完整的语句,而不是孤词或蹦词,很多时候单个的词语涵盖不了所要表达的意思。

15.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呵护儿子的三处细节,请分别概括。(3分)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析:“天气恶,人情美”,于是父亲对儿子的呵护就是怕儿子热、怕儿子受累。第②段中,在父亲答应带我一起去干活以后,“父亲匆匆出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一瓶新买的防晒油,在我身上细细抹了个遍,然后才放心地带我走出家门”,加以提炼概括为:父亲给我买防晒油,并涂抹防晒油。其实在窗外挨晒的是父亲,父亲呵护儿子,所以只给儿子涂抹防晒油,这是其一。第③段还有一处细节“父亲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条毛巾,叠好,围在我的腰上”,概括为:父亲为我垫毛巾,这是其二。第三处细节在第11、12段中,概括为:父亲让雪糕给我吃。文章的⑥——⑩段中还有两处细节,但是都不是完全体现父亲呵护儿子的细节,作答时要有筛选。概括的时候应该表达完整,如:人物+事件+结果,用词语概括事件或细节很难完整,需要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

16.第⑤段画线句从内容看属于          描写,突出了天气         的特点,侧面表现出父亲工作艰辛。

此题考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知识的掌握。

解析:本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填写环境描写,突出天气的“炎热”或“恶劣”的特点,考查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用填空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

17.阅读⑦—⑨段,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父亲踩空了,心里很害怕,在回答“我”和母亲的询问时,为什么还带着笑意?

(2)父亲带着笑意说没划伤,还夸我劲儿大,为什么“我”却很想哭?

此题是原因探究题,同时也是人物心理题,每个小题是2分。

解析:第(1)题,父亲害怕却带着笑意,看似矛盾的表现,父亲是真心害怕,这个“笑意”就有着故意给别人看的成分,目的是掩饰自己的紧张和害怕,这是1分;既然是故意掩饰,就有真正的原因:安慰焦急的妻儿,消除他们的担心;联系前文,父子还有一处语言描写,“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说这番话时带有一种自豪感,于是还可以回答:为儿子长大了能帮自己而欣慰的笑。

第(2)题,是在(1)题基础上,对儿子想哭的原因探究。联系上文,儿子已经亲身感受到父亲工作的危险和艰辛,所以儿子心疼父亲;儿子从父亲矛盾的反应中清楚地认识到父亲是安慰“我”和母亲,怕“我们”担心,所以儿子深受感动。

这类提醒是近5年中考和中考模拟题中的必出题型,通过阅读文章,分析人物的外在行为所表现出的内在心理。近年来“哭”(流泪)和“笑”都是最典型的外在表现,分析时要结合发生的事件整理梳理。

18.第⑩段画线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此题考查的是人物情感体验、人物心理题。考查了学生在还原题干后,从文章事件提取信息并概括内容与所表达的情感,揣摩作者此时心理的能力。

解析:这句话中可以找到几个关键词:“这么多年”“竟没有”“没有年轻的活力”,还有一个感叹号。这是在第17题的基础上,“我”看到父亲危险的工作,虚惊一场以后的心理,“这么多年”“竟没有”表达出因自己长时间忽略父亲而内疚;“没有年轻的活力”则是为父亲过早衰老而心酸。

此题虽然不难,但是需要回答完整,答题要注意:产生这一心理的原因+心理关键词。

19.父亲是一个普通的空调修理工,为什么“我”却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请写出三条理由。(要求:三条理由合理且不重复。)

此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题,也是考查文章主题。

解析:文章多处细节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大部分笔墨放在父亲修理空调的过程中,体现了父亲吃苦耐劳的品格;发生危险时怕妻儿担心,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天氣炎热却戴好手套,可见父亲懂得替他人着想。

议论文阅读

2020年哈尔滨市《初中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中“阅读”部分的内容: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把握作者的观点并能对其表达自己的看法,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和阐述。

2020年中考议论文《正能量能使人实现理想》,选材弘扬了正能量,考查学生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其中第20题的论点题、第21题的筛选信息题、第22题的论证方法题都比较容易作答。第23题重点考查句子含义,有一定的难度。

23.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画线句:正如扬起风帆的船,能轻松越过激流险滩,到达繁花似锦的彼岸。)

解析:此句话运用了比喻论证,需要找到主语,前一句的主语为:拥有正能量的人。“能轻松越过激流险滩”对应的是“更容易克服困难”;“到达繁花似锦的彼岸”对应前一句的“实现理想”。检验的方法就是画线句的“正如”,说明有一句话是对前一句的解释和验证。由此可见,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一定不要离开文本,一定要仔细推敲上下文,再结合本文的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进行分析解答。

总之,议论文部分的试题考查问题明确,学生只要用心阅读,就可以得到满意的分数,但也要避免因粗心而失分。

三篇阅读侧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挖掘,突出考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己的认知对话。2020年的中考对于我们接下来的语文教学有着诸多的启示:

第一,对于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读文本解答问题,更是应该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读书的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如第11题和第14题的考查就是侧重学生的这些能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理清课堂脉络,搭建知识体系;议论文阅读中的20题、21题、23题更是需要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是以主题进行单元划分的,注重同一主题文章的内在逻辑关联。依据教材安排的这一特点,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对单元内容的梳理和总结。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介绍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的文章,单元目标是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体会语言的严谨和准确,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这恰恰是中考说明文阅读中考查的能力。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事理说明文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八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和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都是议论性的文章,主要学习把握作者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的思路。经过这样的分析和归纳后,找到课文之间的内在关联,也找到了不同的课文在教学中的内在逻辑关联,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逐渐形成了脉络和体系。坚持这样做,在教学辅导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体系地输出,这样也便于学生有体系地接纳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

第二,对于记叙文教学,更是要“归真”,即读文是根本。我们更加明确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指导学生细读文章,把握住作者的观点、态度、感情,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进而理解、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能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地推断和想象。我们教材上一篇篇经典阅读文章不能忽视,备课时根本的出发点是:怎样通过问题的设计搅动学生思维得以发展?阅读离不开“读”,在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人物心理、形象进行分析,并最终分析出感情是记叙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如经典篇目如七年级下册的《老王》《阿长与山海经》《台阶》均是写“小人物”的故事,他们身上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八年级上册的《背影》《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等则是回忆性散文,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学习典型事件的选择、细节描写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教知识,有的教师教方法,有的教师教思维。其实任何一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都逃脱不了“知识、方法、思维”三个层级,而且三者相互依存,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思维的培养确实需要引起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视。

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指导学生细读文章,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感情,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进而理解、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能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地推断和想象。只要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并带着发展的眼光去思考,学生一会有进步,教师一定会有收获!

编辑/李    莉

猜你喜欢
说明文太极拳记叙文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记叙文阅读专练
说明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