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世萍 郑访江
1.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50;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刮痧是中医适宜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刮痧器具材质多样,而牛角刮痧器具因其柔韧性良好,光滑度高,资源丰富,加工简易,使用最普遍[1]。刮痧器具消毒在《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中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热力消毒法[2]。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以上两种方法对牛角刮痧器具均有明显的损害。含氯消毒剂浸泡后,刮痧器具易出现干裂、毛刺、边缘粗糙的现象,而热力消毒后,刮痧器具也易发生变形而影响使用。因此,本文探索更适用于牛角材质刮痧器具的消毒方法,以期对临床消毒工作提供参考。
1.1 材料 选取江门市新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同批次全新牛角刮痧器具(型号H00037)150 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含氯消毒剂浸泡组、热力消毒组和消毒湿巾擦拭组,每组50 个。
1.2 方法 刮痧器具为低危险度医疗器械,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低度危险品的消毒方法,三组刮痧器具均在使用前先进行消毒,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规范,每个刮痧板每天使用三次,共使用60 天。①含氯消毒剂浸泡组:使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刮痧器具,每次30 分钟。②热力消毒组:采用金尼克JK-DYJ1200 型热力消毒器90℃进行消毒,每次消毒5 分钟。③消毒湿巾擦拭组:采用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批号:沪卫消证字(2019)第0003 号)反复擦拭刮痧器具正反两面,每次擦拭不少于30 秒。
1.3 细菌采样及检测方法 对消毒后和使用后的刮痧板分别进行采样,采样面积为整件刮痧器具外表面,方法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操作。用浸有生理盐水的咽拭子在刮痧器具表面直接涂抹,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 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 接种于冷却至40~45 ℃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放置于森信牌361 型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以每件≤200Cfu 判定为合格,分别计算三组消毒合格率。
1.4 刮痧器具损伤判断方法 三组刮痧器具在使用60 天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采用盲法分别对消毒后的三组刮痧器具采用肉眼观察和手触摸方法判断其损伤情况,并与新刮痧器具进行比较,将其损伤情况分为:轻度损伤(色泽轻微变化、表面略粗糙)和中度损伤(表面粗糙严重、出现裂纹、毛刺)。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三组牛角刮痧器具的消毒效果比较 使用前后三组刮痧器具的消毒合格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三种方法的消毒合格率[例(%)]
2.2 三组刮痧器具的损伤比较 三组刮痧器具的损伤情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含氯消毒剂浸泡组刮痧器具的明显损伤率最高。见表2。
表2 三组刮痧器具的损伤情况比较[例(%)]
刮痧器具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表面,使用后感染一定量的细菌,在消毒前进行采样,发现刮痧器具使用后细菌的超标率达88.67%,如果不予消毒,细菌在自然环境下会成倍增长繁殖,如继续使用会对患者带来皮肤感染的风险。因此,对使用后的刮痧器具进行消毒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低度危险性的诊疗物品,临床常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法或90℃热力消毒5 分钟,消毒效果可靠,但刮痧器具损耗严重[3]。双链季铵盐作为新型的消毒剂,能杀灭病毒、细菌、霉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能达到杀灭效果[4]。近年来,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法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环境表面、仪器设备表面、超声探头、火罐等的消毒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5]。
牛角材质的刮痧器具,因其材质含有蛋白类物质,容易与消毒剂中的化学成分起化学反应,从而造成对诊疗器具的损伤,不但缩短了器械的使用寿命,也在诊疗过程中存在损伤患者皮肤的风险。虽然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法、热力消毒法和双链季铵盐湿巾擦拭法这三种消毒方法对牛角材质刮痧器具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但双链季铵盐湿巾擦拭法的损伤是最轻微的。在日常操作中,消毒液需要监测浓度,现用现配,受人员影响较大,并且浸泡法用时较长。热力消毒法作为消毒供应中心常用的消毒法,临床科室因受设备限制,无法自行实施。相比较而言,消毒湿巾擦拭法对低度危险性的牛角刮痧诊疗物品具有消毒效果稳定、器械损伤轻、使用便捷、器械周转快的优点。因此,双链季铵盐湿巾擦拭法是牛角材质刮痧器具较为适宜的消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