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2020-11-09 09:22储利胜印媛君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20期
关键词:生理学研究性教学效果

杨 琰,储利胜,方 燕,印媛君,饶 芳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随着中国医学教育模式不断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已成为医学教育的中心任务。生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规律的学科,是后续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临床课程学习的基础。生理学理论性强、知识点多且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传统教学模式虽能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考,教学效果欠佳。在以往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该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及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低年级医学生而言,由于后续医学课程如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尚未接触,案例分析往往流于表面,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分析深度不够,单纯的案例分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作用不大。而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科学研究的模式对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1]。因此,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引入研究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选择相关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主动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2017级临床医学4个班11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在入学时均为随机分班。

1.2 教材与教学内容

采用《生理学》第8版(朱大年主编)作为教材。对前半部分内容包括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等章节采用研究性教学法,选取学生熟悉的临床案例导入,以问题为基础,采用分组讨论教学方式。对后半部分包括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生殖等章节采用传统教学法,包括传统理论讲授法、临床叙事法等。由同一名教师任教,教研室其他教师对研究过程进行指导及分析。

1.3 研究性教学实施

1.3.1 布置题目与选题阶段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学生熟悉的临床案例导入,如在血液章节讲解血细胞生理知识点时,选取白血病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设置问题,如“为何白血病病人会出现发热、出血、贫血等症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案例。在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选题,如“造血干细胞在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中药砒霜在血液病中的应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发现及研究进展”,学生针对感兴趣的选题成立研究小组,以小组合作交流方式投入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

1.3.2 研究性学习阶段 学生自行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4~6人/组),每个组选出一位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组织学习,使小组能够顺利高效完成研究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正确的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小组成员针对相关研究专题进行充分交流和讨论后形成研究性学习报告,并制作PPT,准备好讨论发言提纲。这一研究性学习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知识,还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逻辑性和创造性,提高科学素养。

1.3.3 研究成果展示阶段 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结果讨论课上,小组成员以PPT形式向全班同学和教师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各组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学生通过交流分享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归纳总结。

1.4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包括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采用闭卷课堂测试方式,统一命题,并由同一位教师按照评分标准阅卷。过程性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课堂测试成绩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采用研究性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学生课堂测试成绩比较

112名学生生理学前半部分内容(采用研究性教学法)课堂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后半部分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法),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这说明研究性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表1 采用研究性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学生课堂测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采用研究性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学生课堂测试成绩比较(±s,分)

教学方法 n成绩P研究性教学法11277.10±14.90<0.05传统教学法11271.79±17.02

2.2 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12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6.07%。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95%的学生认为研究性教学法总体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100%的学生认为研究性教学法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98.65%的学生认为研究性教学法能够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100%的学生认为研究性教学法有助于临床思维及创新意识的培养,97.3%的学生认为研究性教学法能够增强团队协作、提高课堂参与度。

3 讨论

3.1 研究性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着眼于学生对研究问题的提出、分析、整合与创新。课堂测试结果显示,采用研究性教学法学生课堂测试成绩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说明在生理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显示,95.95%的学生认为研究性教学法总体教学效果好,且大部分学生认为研究性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及科研能力,与文献报道一致[2]。

3.2 研究性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与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生理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案例为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创新思维及综合分析能力[3]。

3.3 研究性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为探索性实验教学打下基础

通过生理学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参与,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搜索查询资料能力、分析整理信息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经过研究性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不断完善,为下一学期探索性实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各尽其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3.4 研究性教学能够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研究性教学是由师生双方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研究性地教,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实现教学和科研结合,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要求教师自身科研素质过硬,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此外,教师从学生研究性地学中获取灵感,从而共同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生理学研究性教学效果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