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香,陈 晨,李朝晖
(1.淇县人民医院儿科,河南 鹤壁 456750;2.河南省儿童医院内科监护室;3.河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不含细胞壁的微生物,大多经呼吸道传播而引起小范围的流行。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常见于3~15岁儿童[1],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长期刺激性咳嗽、胸闷、肺部湿啰音等,发病急骤且热程较长。小儿支原体肺炎不仅会对患儿呼吸系统造成影响,严重者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损伤,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威胁。目前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临床各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次研究是对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性和对细胞免疫和肺功能的影响展开探究,现报道如下。
1.1对象 将我院儿科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患儿纳入研究范围,选择7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标准,并获得审核通过准予实施。纳入标准:(1)符合《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 年版)》[2]诊断标准;(2)年龄2~12岁;(3)发病时间<2周;(4)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肺炎;(2)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3)药物过敏。按照入院顺序对患儿进行编号,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研究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84±1.75)岁;病程3~14 d,平均病程(8.23±2.45)d;体温(39.1±0.6)℃;症状:轻微咳嗽8例,阵发性咳嗽15例,剧烈咳嗽13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7.03±1.82)岁;病程4~13 d,平均病程(8.17±2.63)d;体温(39.2±0.7)℃;症状:轻微咳嗽10例,阵发性咳嗽14例,剧烈咳嗽12例。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退热、止咳、平喘等常规和对症治疗,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部分严重患儿可使用氧疗。患儿均住院卧床,保证充分的休息。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10 mg/kg阿奇霉素注射液(东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26)加入到5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周为1个疗程,停3天进行下一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10 mg/kg阿奇霉素注射液(同上)加入到5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给药3-5 d。患儿体温和外周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后给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辉瑞制药,国药准字H10960112)口服,10 mg/(kg·d),连续给药3 d后停药并观察患儿病情,停药3 d后继续给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口服,剂量同上,连续给药3 d。给药和停药时间根据患儿病情酌情增减,共治疗3个疗程,共计2周左右。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征、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胸部X线显示肺部阴影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体温正常,血常规指标不在正常范围内,胸部X线显示肺部阴影吸收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体温有下降但未恢复正常,血常规指标不在正常范围内,胸部X线可见肺部阴影。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观察指标 (1)细胞免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主要包括CD3+、CD4+、CD8+;(2)肺功能:在治疗中检测最高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和肺活量(FVC)。(3)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治愈13例,显效11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 %;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7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78 %;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2.2T细胞亚群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8+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T细胞亚群比较
2.3肺功能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PEF、FEV1、FVC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肺功能比较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年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认为,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后利用自身尖端的特殊结构附着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刺激表面受体,抑制纤毛清除及吞噬细胞吞噬,形成小儿支原体肺炎[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用药,阿奇霉素是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主要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及衣原体感染等,其能溶于酶体中,渗透至机体各个器官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在感染组织中长时间维持高浓度[4]。目前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少,但尚未明确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安全性。如何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在提高疗效的前提下降低不良反应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抗生素序贯疗法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治疗理念,该疗法主张采用同种药物的不同剂型治疗,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应先给予肌内或静脉注射,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口服治疗。序贯疗法仅适用于生物利用率高、半衰期长,与该药静脉制剂作用相似的药物[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肺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相较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能够更好的改善肺功能状态,有效性和安全性高。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引起的组织损伤会导致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的持续异常是疾病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可能是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提高治疗效果的机制之一[7-8]。CD3+属于成熟T淋巴细胞的典型标志,CD4+属于辅助性T淋巴细胞,CD8+属于细胞毒T淋巴细胞;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CD3+、CD4+提高,CD8+降低,且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提升治疗效果可能与免疫功能改善有关。阿奇霉素生物利用率超过50 %,血浆组织浓度高,对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给药次数和不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序贯疗法[9]。序贯疗法利用阿奇霉素生物利用率和组织渗透性高的特点,根据患儿病情的发展采取不同剂型的药物治疗,有效提高疗效[10-11]。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可以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细胞免疫水平和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