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波动对中亚经济的冲击及对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的启示*

2020-11-09 10:38
关键词:中亚国家五国中亚

高 丽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2013 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后,中国向西开放的步伐加大。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及塔吉克斯坦(下文简称哈、乌、土、吉、塔)中亚五国地处“一带”的枢纽和中心位置,连接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被誉为21世纪世界经济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五国均是典型的能源资源依赖型国家,与中国经济具有强烈的互补性,深化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国际大宗商品中,石油价格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石油价格的波动,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对石油输出国影响较大,哈、土、乌三国富含油气资源,是油气输出大国;吉、塔两国富含煤炭资源,油气资源少,虽是非石油输出国,但由于历史原因,中亚地区与俄罗斯经贸联系密切,受俄罗斯经济影响较大,作为石油输出大国,油价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也会影响到吉、塔等国。因此总体来说,国际油价波动对中亚地区经济均会产生较大冲击,对中国与中亚地区经贸合作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自本世纪以来受世界政治形势、原油期货市场、供求变化等影响波动剧烈,最高时达到每桶140 美元,最低时跌至每桶30美元。2015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使中亚地区经济陷入不同程度的停滞与衰退之中。这为中亚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困境的同时,也为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带来了契机。因此,通过实证分析国际油价波动给中亚五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对深化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推进“一带”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相关文献回顾

与文章相关的文献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关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冲击的研究。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既是稀缺的工业材料,又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价格的波动对各国经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能源价格的波动通过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以及总产量等渠道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Hamilton对二战后1948—1972年间石油价格和美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石油价格的上涨是二战之后除1960 年以外每次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①See James D. Hamilton. Oil and the Macro-economy Since World War Ⅱ: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3, Vol.91,pp.228-248.Hooker 认为上世纪80年代前的20年间,通货膨胀与石油价格波动有着重要联系,但之后这种关系不再显著。②See Mark A. Hooker.Are Oi l Shocks Inflationary?Asymmetric and Nonlinear Specifications versus Changes in Regime: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02,Vol.34,pp.540-561.Blanchard 和Gali 发现由于发达国家产出中的石油消费份额下降、货币政策操作水平的提高和更灵活的劳动力市场等原因,进入21 世纪以来石油价格对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减弱了。③See Oliver J. Blanchard, Jordi Gali. The Macroeconomics Effects of Oil Price Shocks: Why Are the 2000s So Different from the 1970s?Working Papers 0711,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enter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Research,2007.近年来,学者们将能源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扩展到股权市场上,Mohaddes 和Pesaran研究发现石油价格冲击同时影响实际产出和实际股权价格。④See Mohaddes Kamiar,Pesaran M.Hashem.Country-Specific Oil Supply Shocks and the Global Economy:A Counterfactual Analysis:USC-INET Research Paper,2015,pp.14-15.Bernanke 指出过去几年里石油价格与股权价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证明全球经济活动变缓,总需求的下降减少了公司利润和对石油的需求。⑤See Bernanke Ben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cks and Oil Prices: Bernanke's Blog on Brookings posted on February 19,2016.Obstfeld等研究认为工业化经济体实施的近乎零利率政策,以及美国由石油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等都已改变了石油价格向实体经济的传导路径。⑥See Maurice Obstfeld, Gian Maria Milesi-Ferretti, Rabah Arezki. Oil Pric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 It's Complicated :IMF direct blog posted on March 24,2016.此外,许多学者也研究了石油价格波动对石油出口国经济增长的冲击。Andrea等发现石油供应冲击引起地中海地区石油出口国GDP 值下降,且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随着石油出口国经济对能源依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⑦See Bastianin Andrea,Galeotti Marzio,Manera Matteo.Oil supply shock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Mediterranean:Energy Policy,2017,Vol.110,pp.167-175.Toon等研究认为许多国内生产总值和政府收入都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海湾国家,更加多元化的经济体会提高其对石油价格负面冲击的抵御能力。⑧See Vandyck Toon, Kitous Alban, Saveyn Bert, et al. Economic Exposure to Oil Price Shocks and the Fragility of Oil-Exporting Countries:Energies,2018.Khalid 等对南盟5 个国家的研究显示,宏观经济变量对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冲击很敏感,并对该地区具有各种社会经济影响。⑨See Ahmed Khalid, Bhutto Niaz Ahmed, Kalhoro Muhammad Ramzan. Decomposing the links between oil price shocks and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Evidence from SAARC region,Resource Policy, 2019,Vol.61,pp.423-432.

国内学者也对能源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赵元兵和黄健定性分析了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通货膨胀、经济发展及国际收支平衡等的影响。⑩参见赵元兵、黄健《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2期,第32-33页。孙稳存在C-D生产函数框架下,研究认为“能源价格冲击不但会导致通货膨胀上升,而且会导致产出下降”[1]。林伯强和牟敦国运用DSGE模型研究能源价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⑪参见林伯强、牟敦国《能源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的分析》,《经济研究》,2008 年第11期,第88-101页。方毅等从长、短期两个维度研究发现国际油价对金砖国家的经济冲击具有外生性,“石油冲击不是导致世界经济减退的主要原因,但它可能是形成全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2]。黄蕊和蔡伟志指出由于俄罗斯经济对能源出口的依赖性很强,“2014年以来的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对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工业、农业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3]。孙焱林和刘垚利用面板数据分析发现“石油出口国的实际石油价格与实际有效汇率间存在协整关系,石油价格上升给本币带来升值压力”[4]。然而由于中亚经济不发达,关于国际油价波动对中亚国家经济冲击的问题并未进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视野。

第二,关于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中国和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进行了大量研究,涉及能源、贸易、投资、金融等多个方面。从已有的文献来看,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学者研究多集中于中国对中亚投资和中国与中亚的贸易合作方面。如任华等探讨了中国和中亚投资便利性以及初级的能源贸易合作。①参见任华《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便利与前景》,《国际贸易》,2006年第7期,第34-37页;徐海燕《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双轨”合作》,《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6期,第90-99页。2013 年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对中国和中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研究迅速成为热点。雷汉云和张忠俊指出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地区,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以及连接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的地缘政治优势使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②参见雷汉云、张忠俊《中国新疆与中亚地区矿产资源合作模式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第77-82页。中亚国家普遍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但油气资源丰富,加之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又存在着大国利益争夺的风险,因而对中国和中亚能源合作的研究逐渐丰富。如岳立等学者对中国和中亚的能源合作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③参见岳立、杨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经验借鉴及路径探析——基于地缘经济视角》,《人文杂志》,2016 年第9 期,第23-32 页;杨宇、何则、刘毅《“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与中亚国家油气贸易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年第6期,第575-584页。随着中国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张栋等对中国和中亚金融合作进行了研究。④参见张栋、董莉、郑红媛《中亚五国经济和金融发展情况的比较研究(2009—2016年)》,《俄罗斯研究》,2017年第3期,第162-194页;肖姿懿《新时代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合作的趋势、瓶颈与路径》,《对外经贸实务》,2019年第5期,第17-21页。此外,李豫新等也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和中亚国家贸易合作升级和全面经贸合作问题。⑤参见李豫新、王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57-64页;田原、张滔《“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现状及展望》,《国际贸易》,2019年第8期,第72-78页。

可以看到,已有文献对中国和中亚经济合作做出了极有价值的研究,但是关于国际油价波动对中亚五国经济冲击的研究还欠缺,本文将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

二、国际油价波动与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情况

(一)国际油价波动情况

本世纪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加剧,尤其是次贷危机之后,油价出现了大幅度波动。以英国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为例(见图1),2000年至次贷危机发生之初,油价保持较为缓慢的持续上涨,从2000 年的每桶25 美元上升到2008 年近每桶140美元,2008年下半年油价经历了断崖式下跌,最低跌到2008 年12 月的每桶43 美元,下跌幅度近70%;2009年1月开始,国际油价又开始持续上涨,尤其是从2011年2月到2014年8月布伦特现货价格一直在每桶100 美元-125 美元徘徊,之后,油价开始经历一段下跌时期,2016 年11 月,油价跌至每桶45 美元,当年12 月油价开始回升,持续上涨到2018 年10 月的每桶81 美元,之后又迅速下跌,至2018年12月,油价低至每桶57美元。图中可以看到,相比较于本世纪初次贷危机发生之后,虽然供给变化不大,但由于能源商品期货市场交易活跃、国际政治局势日趋复杂,美国页岩气开采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等原因,国际原油价格波幅剧烈,出现急涨急跌的态势。

图1 布伦特国际原油现货价格波动情况

(二)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情况

中亚五国经济规模均较小,2017年,五国中经济体量最大的哈萨克斯坦的GDP 值约为1 629 亿美元,仅比同期我国新疆的GDP值1 560亿美元略高。五国的经济规模可以分为三个级别:哈萨克斯坦一枝独大,乌国与土国经济规模相当,但是其GDP 值仅分别相当于哈国的30%和23%;吉国和塔国经济体量更小,两国经济规模相当,其GDP值仅相当于哈国的4.5%左右,不到乌国和土国GDP值的20%(见图2)。

图2 中亚五国2000—2017年GDP值比较

此外,从GDP 增长速度来看,哈、乌和塔等三国GDP增速比较稳定,而土国和吉国的GDP增长速度呈现了大起大落的态势,增速最大与最小之间的差距分别达到14%和10%,表明其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复杂,不确定性较大。2014年后,五国GDP增长速度趋同,在4%至8%之间变化。

(三)中亚五国通货膨胀水平

2000—2017年间,中亚五国中乌、塔两国平均CPI 增长率均超过10%,乌国最高为13.68%,塔国12.19%;其余三国通胀率均在9%以下,哈、吉、土三国的CPI 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56%、7.66%和6.87%。哈国物价水平最为平稳,而其他几国波幅较大,尤其是次贷危机前后,五国经济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其通货膨胀水平,导致各国的CPI增长率波动较大,2012至2015年间,五国的通货膨胀率波动幅度较为平缓,2016 年后的波动幅度却又加剧。五国通货膨胀水平的比较详见图3。

图3 中亚五国2000-2017年通货膨胀比较

三、国际油价波动对中亚经济发展冲击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和数据处理

中亚五国均为能源资源依赖型国家,其中哈、土、乌三国又是中亚地区重要的石油输出国,GDP增长严重依赖石油出口,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将会影响到其国内石油生产部门,通过贸易、汇率等渠道影响实体经济继而影响宏观经济变量,对各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拟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分析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亚各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效应和方差分解。PVAR 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结合了两者优点,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样本数据,降低了VAR模型对数据时间长度的限制,又因为包含了个体固定效应,从而能较好地捕捉个体差异对模型参数的影响。PVAR 模型将所有变量视为内生变量,是包含个体固定效应的动态模型。本文设立的PVAR模型如下:

其中,Yit为包含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出口贸易、汇率和国际原油价格等内生变量的列向量,i代表中亚各国,t代表时间,为2000,2001,……2017 等各年份;p为模型的滞后阶数。Yi,t-j是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项,γj表示滞后变量的系数向量;αi为固定效应,是国家效应的列向量,反映截面个体差异性;βt为时间效应列向量,表示时间变化对各国的影响;εit为扰动项,满足如下关系:

PVAR 模型中关注的参数为γj,为保证参数估计的一致性,按一般惯例,采用“组内均值差分法”和“前向均值差分法”分别消除时间效应和个体固定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以考察各变量间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指标选取如下:(1)中亚五国经济增长情况,以五国GDP 年增长率为代理变量。因五国GDP增长在较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能源资源的出口,原油作为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其价格变动将影响中亚各国的石油及其它初级产品生产部门的产量,并影响其出口贸易,从而对GDP 增长产生影响。(2)五国物价水平,以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率来反映一国的通货膨胀情况,即物价水平的变动。原油价格变动影响到五国的生产部门,特别是石油出口部门的生产,继而传导到工资、收入等,并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化。(3)五国出口贸易变化,以五国的出口贸易余额年度增长率反映。中亚五国均为能源资源型国家,其GDP 增长对能源资源出口的依赖性较大。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能源资源需求下降,加之五国国内也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出口在GDP 中的占比已有较大程度下降。2008 年前,哈、土、乌、吉、塔五国出口占GDP 平均比重分别为:45%、67%、30%、31%、50%,至2017 年,该比重分别下降为:30%、18%、21%、23%、16%,但是出口对五国GDP 增长依旧有较大的贡献。(4)五国汇率变化,以直接标价法下五国本国货币兑美元汇率的年度增长率反映。国际原油以美元计价,原油价格变化会引起中亚各国本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继而影响到各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外汇储备,从而对其经济增长产生影响。(5)国际石油价格变化。作为石油的初级产品,原油的价格波动决定了石油价格的变化。而全球50%的原油贸易参考伦敦洲际交易所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价格,因而本文采用布伦特原油现货交易价格的同比增长率代表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

样本选取2000—2017 年间中亚五国的GDP增长率、CPI 增长率、各国货币兑美元汇率增长率(其中土库曼斯坦马纳特兑美元的汇率数据缺失,因而采用了兑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出口贸易余额增长率、以及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增长率等年度数据,共18期90个观察值360条数据,指标分别记为gdp,cpi,fer,exp 和brt,五国的cpi 和fer 来自BVD 各国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库,其他数据均来自Wind 金融终端,除gdp 和cpi 外,其他变量经整理而得。

(二)数据平稳性检验

PVAR 模型需要各变量序列是平稳的,由于brt 为时间序列变量,对其采用ADF 和PP 进行单位根检验,其他面板数据变量序列均采用LLC 和IPS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显示,在两种检验方法下,除gdp变量序列在IPS方法下为10%水平上显著外,其他各变量序列均在5%水平上拒绝原序列有单位根的假设,即各变量序列是0阶平稳的。

表1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

续表1

(三)面板协整检验及最优滞后阶数

面板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才意味着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可进行面板向量自回归的估计。因此对面板变量进行Kao 检验,以确定各变量序列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见表2)显示,5 种检验统计量对应的P 值均小于0.05,因此可在5%水平上强烈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协整关系”,即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表2 面板协整检验结果

建立PVAR 模型之前,需要先确定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对所有变量选择相同的滞后项数目时,结合数据量,根据BIC 准则,确定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1,结果见表3。

表3 P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

(三)脉冲响应函数

将国际油价、各国货币兑美元汇率、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作为PVAR 模型的内生变量,建立PVAR 模型。在模型稳定的基础上,对PVAR 模型各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函数(IRF)分析和方差分解(FEVD),可以明确每一个内生变量对模型中其他变量的动态影响。首先对已建立的PVAR 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伴随矩阵检验结果如表4,所有特征根均小于1,表明PVAR模型是稳定的。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是有效的。

脉冲响应函数刻画当误差项发生变化后给各内生变量带来的影响,通常给误差项施加一个标准差,以观察当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该新息冲击对内生变量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明确内生变量对冲击响应的力度和速度。本文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产生95%置信区间,对brt,exp,fer,gdp,cpi 等5 个变量进行6 期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到脉冲响应结果如图4。图中各脉冲响应小图的上下两条线为95%的置信区间,区间内实线为响应函数,虚线为0轴。置信区间未包含0轴表明统计拒绝原假设,结果是显著的。

表4 面板VAR模型稳定性检验结果

由图4第1列可以看到,给国际油价波动一个标准误的新息冲击,其他各变量都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率(fer)在当期会下降6 个单位,之后会逐渐恢复,并在第6 期收敛于0轴;出口贸易(exp)当期有一个正向变化,上升近20个单位,之后迅速收敛,第3期时收敛于0轴,影响消失;通货膨胀(CPI)和经济增长(GDP)在当期均有正向变化,分别上升2 个和1 个单位,之后CPI 迅速收敛,于第2 期收敛于0 轴,影响消失,而对GDP的影响则较为长久,于第4期消失。

图4 脉冲响应函数

图4 第2列显示给汇率变化一个新息冲击后,其他各变量的响应。可以看到除了GDP 变量外,其他变量的响应均不显著。给汇率变动一个标准误新息,即本币贬值后,各国GDP增长率当期会有1个单位的下降,之后缓慢收敛于0轴。

图4第3列显示给出口贸易变化率一个标准误新息后,其他各变量的响应。可以看到出口贸易变化仅对汇率和GDP影响显著。出口贸易增长率的新息冲击,当期没有变化,之后会带来本币兑美元汇率增长率的下降,即带来本币的升值。第1期时达到峰值,下降为4个单位,之后增长率开始上升,缓慢收敛于0轴,第6期影响消失。此外,出口贸易增长率新息冲击带来GDP增长率当期增加1个单位,之后缓慢收敛于0轴,至第6期影响消失。

图4 第4 列显示给通货膨胀(cpi)一个新息冲击后,仅有GDP 的响应显著。通货膨胀标准误新息使GDP 当期增加0.6 个单位,之后迅速下降,不到第2期时影响消失。

图4第5列显示给GDP一个新息冲击,仅有通货膨胀响应显著。GDP新息当期未带来通货膨胀变化,之后开始上升,第1 期时达到峰值1.2 个单位,之后迅速下降,第3期时收敛于0轴,影响消失。

(五)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即为“预测误差的方差分解”(FEVD),将预测误差的来源分别归因于各变量的结构性冲击,可以分析PVAR 模型中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其他内生变量变化的相对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模型中各变量预测误差做了向前6 期的方差分解,具体结果见表5,为简洁起见,表中汇报了第1期、3期和6期的方差分解结果。由结果可知:(1)对国际油价波动(brt)的变动做向前1期的预测,预测方差完全来自于油价波动本身,做3 期和6 期预测,则分别有89.6%和87.1%的预测方差来自本身。表明油价波动受其自身变化影响较大。(2)各国汇率波动(fer)的变化在第1期时,主要受其自身和油价波动的影响,对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80.4%和19.6%,到第6期时,自身变化的贡献率下降为52.6%,油价波动贡献率下降为18.4%,而经济增长变化的影响上升为18.5%。(3)出口贸易增长率(exp)的变化在第1 期时主要受国际油价波动和其自身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52%和47.6%,到第6 期时,这两者虽有下降,但仍是主要影响因素,贡献率分别为46.7%和41.2%,另外经济增长(gdp)的影响上升为10.9%。(4)通货膨胀(cpi)变化在第1 期时主要受其自身和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贡献度分别为82.6%和17.2%,第3期时汇率变化影响上升,至第6 期末,其自身、油价波动和汇率变动的影响分别为61.5%、13.4%和13.1%。(5)经济增长(gdp)的变化在第1期时主要受其自身、出口贸易变化和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57.3%、16.4%和14.2%,至第6期时,自身影响上升,达到66.6%,出口贸易和国际油价的影响分别下降为13.3%和12%。

表5 PVAR模型方差分解结果

四、实证结论及对中国和中亚经贸合作的启示

由上述各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油价波动对出口贸易和汇率冲击较大。受到油价波动一个标准误新息冲击后,出口贸易当期有一个正向变化,上升近20个单位,而汇率在当期会下降6个单位;第二,油价波动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冲击较小,受到油价新息冲击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在当期分别上升2 个和1 个单位;第三,油价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时间最短,油价新息冲击后2 期影响即消失;对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次之,分别为3期和4期后影响消失;对汇率变化影响时间最长,油价波动的影响6期后消失。第四,方差分解进一步明确了油价波动对各变量的影响。对各国经济变量的变化做向前1期的预测显示:油价波动对出口贸易影响最大,出口贸易增长率变化中,油价波动贡献率达47.6%;对汇率变化的影响次之,汇率变化中的19.6%来自于油价波动的影响;再次是通货膨胀,油价波动贡献率为17.2%;对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影响最小,仅有14.2%的经济增长变化由油价波动解释。

从实证结论中可以看到,油价波动对出口贸易的冲击力度最大,影响时间较长。对于依赖于石油输出和其它资源出口的中亚各国来说,油价下跌带来国内能源资源生产部门出口贸易增速的下降,出口贸易下降又影响到汇率和国内经济增速的下滑,并导致国内通货紧缩,反之则反。此外,油价下降将带来本币兑美元变化率的上升,即本币贬值,美元升值。同时汇率变化率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冲击,因此油价下跌,本币贬值均会带来GDP 增速的下滑,从而也佐证了中亚五国经济增长依赖能源资源出口贸易这一事实。

当前正值中国和中亚五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渐趋深化的关键时期,美国页岩气技术的成熟也给世界石油供给格局带来了深刻影响,加之能源作为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博弈的重要战略,国际油价的变化趋势复杂多变,但是总体已进入低油价周期,给中亚五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结合上文分析,可为今后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带来如下启示:

(一)能源合作由贸易合作向产业链合作推进

由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能源出口依赖严重的中亚国家的经济会带来冲击。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低迷,国际油价持续走低,迫使中亚国家经济向多元化发展,从石油出口过度依赖走向对外能源合作升级。能源合作一直是中国与中亚合作的重要枢纽。作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中国对能源特别是油气的需求不断增加。截至2018 年底,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作为中国西部近邻,中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气产地之一,对我国实现境外能源供给渠道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目前,中哈油气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运输管道ABC 线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进入新的阶段,以油气、资源等为主的出口贸易未来一段时间内依旧是中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应由油气贸易向产业链上下游推进。第一,中国与哈、土和乌等中亚油气输出国可共同勘探开发,投资大型油田项目,在相关油气产地建立合作区进行开发建设。使中亚各国能够提高能源资源的生产效率,提高产量,加大出口,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共同发展;第二,可在中亚油气输出国扩大共建炼油厂的投资,以中国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提高中亚国家油品加工能力,同时实现中国企业的投资收益;第三,油气合作和贸易可带动下游服务行业,促使我国相关企业的工程技术、工程建设及装备制造向西“走出去”,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二)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中亚贸易合作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也是中亚各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是中亚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由上文实证分析可以看到,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对中亚国家的出口贸易冲击最大,影响时间较长,而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跌将迫使能源出口依赖严重的中亚国家更重视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在未来的贸易合作中,应进一步加强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往来。第一,通过高层会谈协商,签署相关协议,深化海关合作,简便双方通关手续,时机成熟时可尝试设立自贸区,以提高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双方的贸易增长;第二,实现贸易模式多元化,由进出口商品贸易向来料加工、来件加工贸易转化,促使中亚各国企业提高商品附加值,增加出口贸易收入,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促进中国和中亚各国由传统贸易往来向现代贸易转变,加快数字贸易和数字服务的发展,积极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化手段,整合各国的贸促机构,打造数字化贸促服务平台,为中国和中亚各国外贸企业提供商机对接、预警风控、贸易合作等。

(三)金融合作由货币互换向人民币中亚地区国际化推进

上文实证分析显示,油价下降将引起中亚国家汇率的变化,导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其金融风险加剧。因此中亚国家有加强与中国货币金融合作的内在动力和需求。中国和中亚的金融合作目前已从边境的人民币结算发展到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如哈国和乌国已分别与中国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未来的金融合作中,应更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中亚的接受程度,促使金融合作深化。第一,随着投资项目的扩大,可跟随中国企业投资的步伐,与未签订货币互换的中亚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已签订货币互换的国家,可尝试探讨进行双边或多边汇率安排,不仅可以帮助中亚国家防范汇率波动风险,还可促进人民币在中亚地区的国际化;第二,目前,国际油价仍与美元挂钩,2015年国际油价大跌时,加之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导致俄国卢布大跌,中亚各国货币大幅贬值。如哈国坚戈2015年内累计贬值幅度高达86%,美元大幅升值使中亚各国面临外债违约以及外国直接投资撤出的风险,严重影响了中亚各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因而中亚各国急需寻求能与美元与卢布抗衡的外汇以稳定外汇储备。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人民币结算支付功能不断增强,储备货币功能逐步显现,目前中亚国家已将人民币作为银行挂牌外币,未来随着金融合作的深入,人民币更可能成为中亚国家的官方外汇储备;第三,我国2017年3月推出了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原油期货,希望能将其发展为亚洲原油价格的定价基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中可以向哈、土、乌等国的原油开采企业介绍上海原油期货,促使其参与上海原油期货交易,即可转移中亚国家原油生产企业油价波动的风险,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入。

(四)投资领域合作向渗透式多元化发展

油价下跌影响中亚五国的出口贸易和汇率,进而使经济增速下降,最终将会影响到五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国在中亚五国投资多年,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能源电力等领域,未来应采取多元化方式向更广泛的领域投资。第一,中亚各国还普遍存在各项基础设施薄弱等现象,因此,未来的投资领域宜向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等更广泛的基础设施领域深入推进;第二,鼓励中国企业对中亚地区进行多元化投资。在当地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企业可以进行“绿地投资”或股权投资,即可在当地投资建厂,也可以对当地企业进行收购并购,获得即有的生产销售渠道,迅速打入当地的市场;或是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等模式,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合作;第三,鼓励我国企业对中亚地区的投资项目进行“属地化经营”。尽量利用所在国的人力资源和管理资源进行经营和管理,即可节约投资企业的境外运营成本,也能使企业快速融入当地社会,同时还能提高当地就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第四,推动金融机构深度参与项目投资。鼓励国内银行及保险机构从投资项目运作初期即参与到投资项目中,从初期投标阶段提供信用保证,到为双方企业提供贷款及相关保险,至项目竣工后的运行投产等全周期深度介入,为投资项目提供资金和风险保障。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五国中亚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国家的贸易变迁研究
一带一路
White Elephant
中亚沙棘保肝有效成分纯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