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长超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 宁夏 银川 750004)
儿童血液病又被称之为造血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及贫血等临床特征,由于小儿自身免疫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导致常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若未及时得到有效处理,将会直接危害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病多是采用药物疗法,伏立康唑与卡泊芬净均属于治疗血液病常用药物,但关于这两种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鉴于此,本次研究对儿童血液病并深部真菌感染分别采用伏立康唑与卡泊芬净治疗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选自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童血液病并深部真菌感染患儿8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符合《血液病的现代治疗》[2]诊断标准。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划分为观察组40 例与对照组40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1 ~14岁,平均年龄(5.46±1.79)岁;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1 ~13 岁,平均年龄(5.89±1.5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成立。
对照组予以伏立康唑治疗:行静脉滴注,首次剂量为每日6mg/kg,将其混匀在100ml0.5%葡萄糖溶液中,后续剂量为每日4mg/kg,持续滴注1h,每日1 次。观察组予以卡泊芬净治疗:行静脉滴注,按体表面积首次剂量控制在70mg/m2,将其混匀在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后续剂量为50mg/m2,持续滴注1h,每日1 次。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4 周。
(1)疗效评价: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除完全,真菌检查呈阴性则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真菌检查呈影响则为有效性;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则为无效。(2)安全性:对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80.00%)与对照组(77.50%)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n(%)]
观察组(10.00%)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5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由于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及限制级抗生素等药物在儿童血液科室的大量应用,加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儿童血液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情况越来越多,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加[3]。伏立康唑与卡泊芬净作为临床用于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药物。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种药物均能够取得类似的治疗效果,但关于其安全性还存在一定争议。
伏立康唑属于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主要是在细胞膜通透性上发挥抑制真菌发育、繁殖等作用,临床常用在严重深部真菌感染或全身感染等,但有研究发现,伏立康唑存在低钾血症与肾毒性等不良反应[4]。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与赵瑞[5]等研究结果相符合,由此可见,卡泊芬净相比起伏立康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卡泊芬净属于白霉素类新型抗真菌药物,用药后可作用在真菌细胞壁上,对葡聚糖合成反应进行抑制,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并且不会与其他抗真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因此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性[6]。
综上所述,卡泊芬净比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病并深部真菌感染患儿安全性更高,但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