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春
(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一科 山西 大同 037400)
在新辅助化疗研究中人们将关注点放在了提高手术切除率方面,因此忽略了内在性及获得性的多药耐药研究,虽然后期也加强了对这方面研究,但是在新辅助化疗中多药耐药问题依然存在,且是影响治疗效果主要因素[1]。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耐药蛋白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相关性,具体研究如下。
选取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我院收治176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从35 岁~64 岁平均年龄为(49.5±5.6)岁;St Gallen 乳腺癌分子分型:26 例患者为Luninal A 型、54 例患者为Luninal B 型、56 例患者为Her-2 过表达型、40 例患者为三阴型。
1.2.1 使用试剂与检测方法 使用配套兔抗人乳腺癌耐药蛋白抗体与即用型快速免疫组化Max Vision TM 检测试剂盒,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使用已知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象,并使用PBS 液替代一抗,使其成为阴性对照。
1.2.2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根据阳性细胞数据与着色程度对乳腺癌耐药蛋白染色结果进行分析。阳性细胞比率计分:阳性细胞低于10%时为1 分、11 ~50%间为2 分、51 ~75%间为3 分、超过76%为4 分;染色强度计分:无色为0 分、淡黄色为1 分、棕黄色为2 分、棕褐色为3 分。将阳性细胞比率与染色强度计分乘积结果分成4 级:(-)为0 ~3 分、(+)为4 分、(++)为6 分、(+++)为8 分以上,乳腺癌耐药蛋白阴性表达为6 分以上。
表1 乳腺癌耐药蛋白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与疗效及病理指标相关性[n(%)]
1.2.3 新辅助化疗方案 采用TEC 治疗方案:多西他赛剂量为75mg/m2、表柔比星剂量为75mg/m2、环磷酰胺剂量为600mg/m2,一周期为21d,在晚8 时与次日早8 时使用多西他赛前先口服地塞米松片,剂量为7.5mg,以免患者对药物产生过敏。治疗两个周期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当治疗无效时调整化疗方案,但若治疗有效时可继续使用该方案进行治疗。
1.3.1 疗效判定 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中的相关标准对本次研究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评价。有效为CR 与PR(CR 表示完全缓解,病灶消失;PR 表示部分缓解,肿瘤最大颈缩小范围30%),无效为SD 与PD(SD 表示疾病稳定,肿瘤大小总和虽然变小但是却没有达到PR,或岁有增加但是并没有达到PD;PD 表示疾病进展,肿瘤最大径之和增加范围超过20%或者出现了新病灶)。
1.3.2 病理判定 评价患者癌组织切片时按照Miller 与Payne 分级系统,组织学非显著反应为1 ~2 级,组织学显著反应为3 ~5 级。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例患者为CR、112 例患者为PR、28 例患者为SD、4 例患者为PD,有效率为81.8%(144 例)。
乳腺癌耐药蛋白阳性着色部位主要位于包膜或/和胞质,并为黄色颗粒状,呈弥漫性或散在分布状;在化疗前,乳腺癌耐药蛋白表达(-)与(+)患者为84 例,表达(++)患者48 例,表达(+++)患者44 例,乳腺癌耐药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2.2%(92例);治疗后PR 转阳性表达患者38 例,转阴性表达患者4 例,SD 转阴性表达患者8 例;CR+PR 化疗前乳腺癌耐药蛋白阳性表达为68 例,SD+PD 化疗前乳腺癌耐药蛋白阳性表达为24 例;新辅助化疗后,经腋窝淋巴结检查发现92 例患者发生癌转移,84 例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化疗前后治疗效果、病理反应、淋巴结转移间乳腺癌耐药蛋白阳性表达率数据比较具有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在女性肿瘤疾病中,乳腺癌是常见且多发一种疾病,在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疾病中,乳腺癌发病率为7 ~10%,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影响[2]。治疗乳腺癌首选方式为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可以将癌肿切除,然而受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影响极易复发[3]。该疾病为全身性一种疾病,在发病早期就有微小转移灶,切除原发灶之后,转移灶在短时间内出现增殖。
新辅助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首选治疗方案,新辅助化疗也被称为术前化疗或诱导化疗,在局部治疗前进行全身化疗,根据长期随访发现,新辅助化疗治疗总有效率>70%,在此次研究中,新辅助化疗总有效为达到81.8%,治疗效果已经较为理想,但是对一部分患者来说因受到多药耐药影响,所以对新辅助化疗敏感较低,可见多药耐药严重性[4]。多药耐药是比较复杂的,不能使用已知膜转运相关耐药蛋白对其进行解答,有医学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在多药耐药形成过程中有其它类膜转运蛋白参与[5]。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AdrVp 中最先发现的是乳腺癌耐药蛋白,通过不断研究又发现乳腺癌耐药蛋白是ATP 依赖性膜转运蛋白高,介导耐药机制经外排降低药物在细胞中浓度。
目前有关乳腺癌耐药蛋白在乳腺癌组织表达水平研究结果有所不同,有学者称乳腺癌耐药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乳腺组织(15.4%)、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25.0%)、导管原位癌(33.3%)、浸润性导管癌(42.9%)中是逐渐提升的,而有的学者则称,乳腺癌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5%,乳腺癌耐药蛋白表达与激素受体状态、腋窝淋巴结有没有转移有着一定关系,激素受体阳性或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表达水平比较高。然而在本次研究中,乳腺癌耐药蛋白在癌组织阳性表达率达到52.2%。
临床在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时多采用经验性治疗,不同方案辅助化疗方案对耐药基因表型产生影响也有所不同,经过对比证实TEC 方案对乳腺癌耐药表型产生影响最小。在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表达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新辅助化疗治疗后改变了患者基因,乳腺癌耐药蛋白表达阴性主要依靠新辅助化疗,此外乳腺癌耐药蛋白表达水平在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转移与未有淋巴结转移中有着一定差异,可见乳腺癌患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重要性。
总而言之,在新辅助化疗治疗中通过乳腺癌耐药蛋白可对评价治疗疗效,为乳腺癌患者治疗提供了有效支持,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