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血流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影响

2020-11-08 08:42张研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9期
关键词:颅脑针对性下肢

张研

(安阳市人民医院 外科监护室,河南 安阳 455000)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久,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病死率高,临床上除及时诊断及抢救外,还应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其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加速术后清醒、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残率的重要环节之一[1]。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减少,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且少数患者会继发其他部位栓塞,如脑栓塞、肺栓塞,危及生命。有研究显示,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采取目标性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2]。本研究观察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2~68岁,平均(44.56±8.98)岁;4例脑挫伤并发硬膜下血肿,9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6例脑挫伤并发脑内血肿,7例原发性脑干损伤。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21~66岁,平均(43.10±9.25)岁;6例脑挫伤并发硬膜下血肿,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5例脑挫裂伤并发脑内血肿,7例原发性脑干损伤。两组患者以上资料(性别、年龄、颅脑损伤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安阳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确诊为重症颅脑损伤;②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仍处于昏迷状态;③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严重损伤;②合并精神疾病;③既往有颅脑器质性病变;④下肢功能异常;⑤存在血液系统疾病。

1.3 护理方法(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遵医嘱给药,常规预防并发症。(2)观察组接受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①护理准备:建立护理小组,查询相关资料,展开组内讨论,预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并发症,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及解决方案。②根据护理目标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病情、手术类型、昏迷程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以减少并发症,确保手术效果,改善预后为主要目标。③护理内容。a.心理疏导: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过程,增强其疾病认知度,促使其正确面对患者昏迷状态;积极与家属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并进行针对性疏导,以缓解其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鼓励其积极参与护理工作。b.护理知识培训:根据患者家属学习与接受能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讲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危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详细讲解弹力绷带及弹力袜的使用方法,教家属正确摆放体位;通过现场培训促使家属快速掌握日常护理技巧。c.肢体护理:定时对昏迷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及体位转变以促进血液循环。d.加强深静脉置管护理:输液前仔细检查深静脉置管,回抽无阻力后方可静脉滴注,若发现堵塞及时拔出导管,勿强行推注;用药后以生理盐水充分冲洗,避免药物沉积堵塞管腔。e.密切关注患者下肢血运、温度、色泽、有无肿胀等,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1.4 观察指标(1)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测定两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峰流速。(2)并发症发生率:主要有下肢肿胀、DVT、肺栓塞等。(3)家属护理满意度:采用安阳市人民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总分0~100分,得分90~100分为完全满意,得分75~89分为基本满意,得分不足75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完全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之和。

2 结果

2.1 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干预前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量、峰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量、峰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流量、峰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据统计,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DVT发生率高达30%~50%,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DVT形成,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4]。目标策略侧重制定护理目标,并明确护理步骤,使护理工作有据可依,进而减少护理质量变异情况,提升护理专业性。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施护,并在目标策略范围内调整护理措施,在完成护理目标的前提下,满足患者实际需求,以提高护理质量[5-6]。本研究将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在目标策略方针指引下根据患者及家属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期间注重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及相关健康知识宣教,缓解家属不良情绪,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度,促使其积极参与护理,有利于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整个护理围绕减少并发症、确保手术效果、改善预后等目标实施,加强患者肢体护理,通过定时按摩及体位变换,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减少DVT形成等目标。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平均血流量、峰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为降低DVT形成风险奠定基础。此外,在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过程中加强深静脉置管护理,密切关注患者下肢血运、色泽、温度及肿胀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DVT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静脉血流情况,减少DVT的发生,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猜你喜欢
颅脑针对性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