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某些内容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会细致地观察,因此也就无法准确地表达。细致观察是准确表达的前提。四年级上册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学会准确表达。为此,以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来谈一下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观察;表达;方法
一、观察是表达的基础,两者密不可分
如今的小学生见多识广,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他们的世界是多彩的。然而,真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某些内容的时候,却往往词不达意,显得苍白,甚至搜肠刮肚也拼凑不出几行字。造成这种现象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会细致地观察,因此也就无法准确地表达。
细致观察是准确表达的前提。在三、四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强化了观察这一要素的重要性。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不同学段的观察与写作有如下要求。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由此可见,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对学生观察事物写作的要求是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学会按照一定顺序表达”的基础,四年级上册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学会准确表达。本篇以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来谈一下具体的做法。
二、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学习连续观察
(一)结合单元文本,体会准确表达
1.《爬山虎的脚》一文中,如“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爬山虎的脚,表达十分准确。再如“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一个“巴”字,真实再现了爬山虎的脚紧紧粘贴在墙上的样子,课堂中可让学生用手掌“巴”住课桌学一学,加深体会。
2.《蟋蟀的住宅》更是真实准确地再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过程。
(1)抓住关键词句。在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内容时,关键词句“朝着阳光”“倾斜”“顺着地势”“半掩着”“微斜”都准确地描写出了住宅的特点。去掉这些词句,与原文进行比较,就能体会到作者对住宅的描写十分准确、细致。
(2)对比课本插图。由教材上的插图可以直观地看到蟋蟀的住宅十分隐蔽。作者聚焦蟋蟀挖掘住宅时使用了哪些工具,如前足、钳子似的大颚、强有力的后腿等,并勾画出描写蟋蟀挖掘洞穴时的一系列动词,如扒、搬、踏、推、铺等,把本不易观察的细小工具、铺整时的细微动作非常准确地写了出来,可见作者观察时的细致入微。
(二)圈画“时间”短语,感受连续观察
连续观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强调在观察积累中有所发现。本单元的两篇阅读课文,之所以能让学生感受到表达的准确生动,是因为作者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
叶圣陶和法布尔的观察都是细致且持续的。让学生勾画出时间的相关语句,如“不几天”“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即使在冬天”等,可以了解到作者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并且能大致了解怎樣进行连续观察。同时,补充介绍爬山虎和蟋蟀的资料,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两位作者长期观察的情景,以便为学生自己的连续观察做准备。
(三)训练连续观察,打好表达基础
本单元的习作任务就是“写观察日记”,这是学生单元学习成果检验的最终形式。而要让学生真正实践连续观察,则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实现。所以与一般的单元结束前才进行习作教学不同,本次的习作目标达成需要前置一些任务。
1.引导学生选择好观察的对象
既可以利用单元习作中提供的多种观察范例,如月亮、种子、小猫、树叶等,也可以由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观察对象,在班内交流,拓宽思路。
2.回顾三年级已学的观察方法
(1)尝试在观察中看、摸、闻、听、想等。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关注一到两处的重点,如外形、颜色、姿态等。
(3)发现观察对象的变化,如:树叶慢慢枯黄到掉落颜色的渐变;花从开放到凋谢形态的不同。
3.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1)观察记录早安排。我在国庆假期前布置了完成观察记录的长作业,学生在前期第一步确定观察对象后,就可以开始记录了。适逢作业期间包含了长假,学生有较多时间走出校园观察大自然,也有更多时间整理观察记录。
(2)记录形式要学会。《爬山虎的脚》课后的“资料袋”向学生示范了两种观察记录形式:图文结合和做表格。两份观察记录是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者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观察对象在状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记录。图文结合的形式比单纯的文字记录更加形象直观,而做表格的形式进行了横向的分类和纵向的比较,让事物在状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过程一目了然。
(3)比较记录找变化。每次记录观察发现的时候,与以前的记录进行比较,留心观察对象变化的地方。通过观察记录,可以真实客观地呈现出观察对象的变化过程。教师还可以利用晓黑板鼓励学生上传相关的照片、表格等资料,比一比谁的记录更清晰。
三、运用已习得的观察方法,实践准确表达
这三单元“写观察日记”的习作要求,可以大致分为两方面:观察要求和表达要求。
观察的要求:
表达的要求:
本次习作要求提高到了连续观察,并写出当时的发现、想法和心情,我尝试以下做法:
(一)对比“阅读链接”日记,确定单元习作形式
“阅读链接”推荐的《燕子窝》是以日记的形式整理呈现了观察记录,这可以作为本次单元习作的一种形式,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选择自己的习作形式。以《燕子窝》与《蟋蟀的住宅》对比,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对动物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十分有趣。不同之处在于,《燕子窝》是日记的形式,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基础;《蟋蟀的住宅》则是将长期观察的结果,整理成一篇文章,需仔细观察,注意事物的变化,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二)借清晰观察记录,整理完成观察日记
1.观察记录打基础
我鼓励学生在假期中完成观察记录,如果在晓黑板中老师评定通过的话,可把习作也紧跟着完成,并且沿用了之前“成果开放,大家评一评”的方法。
2.提问交流促进步
有部分观察日记上传后,可适时补充几个问题,同时也帮助一部分写作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打开思路。
(1)观察、记录了什么?
(2)是怎么观察的?
(3)有没有印象深的事情?
(4)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很有趣?
(5)感兴趣的变化是什么?
(6)变化大的地方是什么?
如有大家都觉得不错的观察日记,可以学习交流。
例:学生连续观察日记
观察绿豆的生长
10月2日 星期五 多云
今天爷爷告诉我,用一把硬硬的绿豆就能泡出豆芽来,难道绿豆还有这样的特异功能?我决定开展一次泡豆之旅,亲眼看看绿豆是如何生长的。
首先,我找来一个宽8厘米、长15厘米左右的铁盆,用它来做绿豆的生长基地,然后从袋子里抓了一大把约5毫米左右、椭圆形、摸上去硬硬的绿豆放在盆中,接着往里面倒入半盆清水,给绿豆娃娃们泡冷水澡。再拿一块纱布盖在盆子上,最后带到阴凉处,就大告成啦!看着这些瘦小的绿豆们,我情不自禁地对它们说:“你们要快快喝水,赶紧成长起来!”
10月3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早上一起来,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去看我的绿豆。我把纱布揭开,惊奇地发现这些泡了一个晚上的绿豆娃娃变得胀鼓鼓的,绿里透白。有的爆开了一层皮,把衣裳都撑破了,露出了白白的小肚子,不仅如此,其中有些还长出了3毫米左右白如玉、细细的、尖尖的小芽儿,像极了一个个迷你的小象牙。这些绿豆娃娃们摸上去滑滑的、软软的。我小心翼翼地把纱布重新盖回去,心想:你们要快快长大,快快强壮起来!
10月6日 星期二 阴
过了三天,绿豆娃娃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些小芽仿佛吃了增长剂似的,疯狂地生长着,变得又细又长。有的七八厘米,有的甚至达到了十厘米左右。這一根根像银针似的芽儿,有的弯弯的,如同一条弧线;有的站得笔直笔直的,像一个个小哨兵;有的芽儿缠绕在一起,宛如几个好朋友手拉手在说悄悄话,有趣极了!我还惊喜地发现豆芽的脑袋上顶出了两片绿油油的小嫩叶,像一对兔子的耳朵,别提有多可爱了!
我的观察还在继续中,但通过这几天的连续观察,我发现一颗小小的绿豆竟然会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真是太奇妙了!
本单元学习虽然时间跨度较长,但学生们兴致盎然,他们初步学会了连续观察的方法,基本能运用表格或图文来清楚记录观察的过程,也有不少优良的习作诞生。正如本单元导语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要力图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尝试连续观察一个事物,借助已有生活经验,在课外进行实物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一旦能做到连续细致地观察,那么准确表达自然就变得简单、水到渠成了。
(责任编辑:韩晓洁)
作者简介:朱姝一,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外国语小学。